紅船詠春拳

(重定向自馮小清

紅船詠春拳是於1840年後流行於中國廣東佛山南拳,由紅船戲班傳出 紅船為18至19世紀,粵劇戲班為於兩廣河道間演出所使用的船隻,據說伶人最初雇用紫洞艇作為戲船,後來加上帆,在船身繪畫龍鱗菊花圖案,船頭髹成紅色,因而稱為紅船。主要用於運載戲班成員和戲箱,兼為戲班成員食宿之所,此類戲班皆稱為紅船戲班。 史上可查考最早的詠春拳傳人--梁贊,15歲時,在青雲街隨拳師羅雄習武,並結識瓊花會館榮華班二花面梁二娣,拜梁二娣為師,在瓊花會館行拜師儀式並加入天地會。梁贊從梁二娣學到羅漢伏虎拳、蝴蝶掌、少林絕脈法及陰陽鎖子腿、六點半棍等技。數年後樑二娣班約期滿轉廣州樂豐年班,別前介紹梁贊轉投其師兄、榮華班武生黃華寶,學詠春拳法。 因此,詠春拳本來是粵劇武生練功之一,後因1854年(咸豐四年),瓊花會館粵劇藝人李文茂等組織三合會、回應太平天國,在佛山經堂古寺起義。清政府為此燒毀瓊花會館,解散藝人,禁演粵劇15年,紅船從此絕跡,詠春拳亦消失於粵劇中。 1870年,粵劇解禁,梁贊設藥店於快子街,店名為榮生堂。同時對外傳授詠春拳,從此詠春拳一步步向全世界傳播。

天地人和

梁贊出身天地會,故以天地人和的理念,重新編排詠春拳的套路。 詠春拳只有三個基本套路——“沉橋”、“標指"和“小念頭”;其各自的動作特色,分別為對應天、地、人。 三個基本套路的大成,便成天地人和“木人樁法”;又稱"108式木人樁法"。

大花面錦

李文茂事件(1854年後),清庭燒毀琼花會館,禁止粵戲在佛山演出,所有紅船被燒毀;現在只有在馬來西亞存留一支,拳種源於福建永春白鶴拳。。1870年後,粵戲恢復演出,當時在廣州任三班頭正印小武新锦、(原名(陆锦),人稱大花面锦)。

馮小青(少青)

馮小青(185?—192?)享年73歲,廣東順德人,1870年粵劇何以恢復演出之後,在廣州追隨新錦師父,學習拳術。大約在清末民初時期,返回佛山,在佛山教授鹤形拳

馮少青詠春拳內容

不明,應該是類福建永春白鹤拳或五形鹤形拳。

馮小青傳其他門人

有佛山馬仲如,趙簡鄉,羅厚普,梁恩,阮濟云阮奇山兄弟等人。

參見

澳門日報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211185948/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7-10/15/content_12147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