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

月球撞击坑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Macrobius)是位于月球正面东北高地区的一座大撞击坑,约形成于早雨海世[1],其名称取自古罗马作家语言学家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音乐理论家安布罗·奥勒留·狄奥多西·马克罗比乌斯(公元五世纪),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
阿波罗17号测绘相机拍摄的图像
坐标21°16′N 45°58′E / 21.26°N 45.97°E / 21.26; 45.97
直径62.79公里
深度2.73公里
余经日出时314°
命名来源马克罗比乌斯

描述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周边,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拍摄。
 
阿波罗17拍摄的斜视图
 
从地球上看到的位于晨昏圈附近的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中间),右侧是危海

该陨坑西、东、南三面分别毗邻更小的蒂斯朗陨石坑埃斯克朗贡陨石坑弗雷德霍姆陨石坑,东北邻接仁慈湖西南边沿,往东南则坐落了危海[2]

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21°16′N 45°58′E / 21.26°N 45.97°E / 21.26; 45.97,直径62.79公里[3],深约2.73公里[1]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外观轮廓大体圆状,其南北二端壁顶部分坍塌凹陷,西南侧坑壁横跨了醒目的小卫星坑“马克罗比乌斯 C”,但其余部分坑壁则相对完好,未受到明显的磨损侵蚀。

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在施罗特亮度表中的亮度等级为6°,坑壁最大高出周边地形1230米[1],内部容积约3386公里3[1]。坑内地表崎岖坎坷,散布有众多的山丘,中心点偏东坐落了4-6座高达1600米的中央峰群[4]

卫星环形山

按惯例,将在月图上靠近马克罗比乌斯环形山的小陨坑中心点旁放置字母来对它们进行标记。

 
LAC-43 区域图
马克罗比乌斯 纬度 经度 直径
C 20.8° N 45.0° E 10 公里
E 18.7° N 46.8° E 10 公里
F 22.5° N 48.5° E 11 公里
K 21.5° N 40.2° E 12 公里
M 25.0° N 41.0° E 42 公里
N 22.8° N 40.8° E 5 公里
P 23.0° N 39.5° E 18 公里
Q 20.4° N 47.6° E 9 公里
S 23.3° N 49.6° E 26 公里
T 23.8° N 48.6° E 29 公里
U 25.0° N 42.8° E 6 公里
V 25.4° N 43.3° E 5 公里
W 24.8° N 44.6° E 26 公里
X 23.0° N 42.2° E 4 公里
Y 23.6° N 42.2° E 5 公里
Z 24.3° N 42.6° E 5 公里

下列陨石坑已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命名:

参考资料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Macrobius on the map LAC-43 (PDF). [2017-05-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2-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7-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Naosuke Sekiguchi, 1972. Catalogue of Central Peaks and Floor Objects of the Lunar Craters on the Visible Hemisphere.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and University Park Press.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