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纓丹
馬纓丹(学名:Lantana camara[3]),別稱五色梅、七色梅、五龍蘭、如意草、五彩花、臭草、臭金鳳、五雷丹、五色繡球、變色草等,客家人稱之為綿鼻公花。原本主要分布於南美洲、西印度,馬纓丹屬(Lantana)常綠灌木。一般花期大約是在4月中、下旬到隔年的2月中旬左右,不過也因氣候與溫度的影響,幾乎整年都能看到開花,可說是常盛的植物[4]。一叢花序之中常會有多色的變化,所以別名也稱為五色梅、五彩花;同時枝葉含有特別的刺激氣味,所以馬纓丹也有臭草、臭金鳳等別名。[5]在台灣大約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入,因繁殖力強,目前為台灣平地野外普遍可見的外來種[6]。
馬纓丹 | |
---|---|
《植物學雜誌》(1790) Lantana aculeata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类植物 Asterids |
目: | 唇形目 Lamiales |
科: |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
属: | 馬纓丹屬 Lantana |
种: | 馬纓丹 L. camara
|
二名法 | |
Lantana camara | |
異名 | |
形态
馬纓丹屬於蔓狀的常綠灌木,整株都有著短短的粗短的軟毛,小莖呈稜角狀,稱為小枝方形,在稜角上有小倒鉤。葉對生,葉片擴卵狀先端尖銳,葉面較粗糙葉緣呈鈍鋸齒狀,網狀葉脈明顯[4]。花期很長,甚至在台灣屏東縣的恆春半島整年都能看見馬纓丹開花[3]。主花梗較長,花蜜豐富,開花型態為頭狀花序或繖房花序,看起來有點像小型的繡球花。花萼的下方有線狀披針形的苞片,花色大多為橙色、紅色、黃色、白色、紫色以及粉紅等,另外也有混色的花朵,依照種植環境不同以及陽光照射程度因素,有些花初開花時呈黃色,成花後會變化為橙色,或橙色變紅色,白色變粉紅等[4],甚至還有些花的花序外圍與中央花序的顏色不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變色草或五色繡球。[7]
花落之後會結綠色的核果,成熟後的果實呈黑紫色,果實與莖葉都含有毒性。由於花很容易開,所以結成果實的量也相當多,傳播性很強。一旦有適合的環境就很容易成長,枝條橫生呈塊狀擴展,馬纓丹的周圍常常都沒有其他植物,排他性非常強烈。也由於莖上長有倒刺,一般動物也難以直接踐踏走過,所以年年擴充地盤成長也很快速,是種相當強勢的侵略性植物。[8]由於極其粗生,無論雨水充足,抑或乾旱地區,都見其影踪,甚至趕絕原生草木,被列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
马缨丹的花叶
-
綠圓果,未成熟
-
紅花馬纓丹
药用与毒性
馬纓丹屬於有毒植物。中医学认为其“味苦性寒”[9]。莖葉與果實中含有破壞代謝的毒性,這類毒性對哺乳類動物有相當大的影響,一般鳥類食其果實並不會有問題,但是如果人或牛、羊誤食了馬纓丹有毒部份,將會造成慢性中毒[9]。一般人類誤食中毒的事件並不常見,但是在香港曾經於1961年-1962年間發生過有兒童誤食而中毒致死的個案[10]。
家畜誤食後會產生慢性中毒現象,主要的症狀會變成相當衰弱,而且會產生劇烈腹瀉之後便秘,糞便中含有分解後的血液,所以顏色很深且有惡臭。其它還會有步伐不穩,眼鼻的分泌液增加,發燒發熱,並且會對光產生過敏;膽囊麻痺,肝膽汁分泌會遭到損傷,會使腎小管壞死出現黃疸病徵,甚至最後導致肝腎衰竭致死。主要引起中毒的成分為馬纓丹烯A(Lantadene A),綿羊或小牛只需要使用2克,即可導致嚴重黃疸及對光敏感。雖然如此,馬纓丹葉含有的馬纓丹烯A有解熱的作用,搗爛後取其汁液敷於患部亦有消腫與解熱的功效。所含有的生物鹼會降低犬隻的血壓,加速呼吸引起戰慄現象,所以也有人認為這種生物鹼可以治療哮喘、高血壓和發熱等病疾。[9]即使只是揮掃葉子,也可以引起過敏反應。 2012年9月12日,台灣新北市土城清水國小3年級,因為某學生好奇摘採其葉子揮灑同學,發生集體過敏事件[11]
成份
莖葉與果實含馬纓丹烯A(Lantadene A)、馬纓丹烯B(Lantadene B)、馬纓丹烯(Lantadene)、類馬纓丹酸(Lantanolic acid)、馬纓丹異酸(Lnatic acid)、鞣質、樹脂、還原糖以及生物鹼。此外,還含有葎草烯(Humulene)、β-石竹烯(β-Caryophyll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α-蒎烯(α-Pinene)和對一聚傘花素(ρCymene)等揮發油。[9]
參考資料
- ^ [ Lantana camara.]|url=存档副本. [2014-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GRIN).
- ^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 issg.org.uk. [2014-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3.0 3.1 參考:(繁體中文)永和國小植物介紹網頁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10-01.
- ^ 4.0 4.1 4.2 參考:(繁體中文)《公共植物大台北都會篇》,黃永傳、陳成基、沈志誠、張育森共著,ISBN 9579739242
- ^ 參考:(繁體中文)東吳大學黃顯洲研究報告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3-18.
- ^ 臺灣省立基隆高級中學 編. 《臺灣校園常見植物》. 臺灣基隆市: 臺灣省政府敎育廳. 1981-02-20: 89. OCLC 814127427.
- ^ 參考:(繁體中文)馬纓丹的介紹與圖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3-10-23.
- ^ 參考:嘉義高中馬纓丹的說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9.0 9.1 9.2 9.3 參考:(繁體中文)馬纓丹毒性的詳細解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參考:(中文)《香港有毒植物》,何孟恆著,香港市政局印製1988年發行。
- ^ 小三生課後玩馬纓丹 13人過敏氣喘送醫. [2012-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參見
延伸阅读
[编]
- 《植物名實圖考·馬纓丹》,出自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