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目

爬行动物的一目
(重定向自

鱷目学名Crocodilia)通称为鳄鱼,是典型的大型食肉動物,屬於脊索动物门蜥形綱。分佈於熱帶亞熱帶的河川、湖泊、海岸中,現存25種。

鳄目
化石时期:83.5–0 Ma
白堊紀至今
,俗稱扬子鱷(Alligator sinensis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爬行綱 Reptilia
演化支 真爬行動物 Eureptilia
演化支 卢默龙类 Romeriida
亚纲: 双孔亚纲 Diapsida
演化支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演化支 蜥类 Sauria
演化支 主龜龍類 Archelosauria
下纲: 主龍形下綱 Archosauromorpha
演化支 鱷腳類 Crocopoda
演化支 主龍型類 Archosauriformes
演化支 真鱷腳類 Eucrocopoda
演化支 镶嵌踝类 Crurotarsi
演化支 主龍類 Archosauria
演化支 偽鱷類 Pseudosuchia
演化支 鳄类 Suchia
演化支 副鱷形類 Para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铠鳄类 Loricata
总目: 鱷形超目 Crocodylomorpha
演化支 坚颅类 Solidocrania
演化支 鱷型類 Crocodyliformes
演化支 中真鱷類 Mesoeucrocodylia
演化支 後鱷類 Metasuchia
演化支 新鱷類 Neosuchia
演化支 真鱷類 Eusuchia
目: 鳄目 Crocodilia
Owen, 1842
现存

生理学

 
尼罗鳄的骨架
 
鳄鱼可以隐藏在水中,只有鼻孔、眼睛和耳孔露岀水面。

鱷目的体长范围从1.2米到7米;一些史前物种,例如晚白垩世的恐鳄,体长可达约10米以上[1],可重达3.5吨。鱷目具有两性异形特征,雄性的体型一般比雌性大[2]。虽然口鼻和牙齿形状各不相同,但鳄目所有物种都具有基本相同的身体形态,皮肤覆盖粗大的鱗片,口鼻细长扁平以及尾巴形状侧扁有力[2]

鳄目的眼睛、耳孔和鼻孔位于头顶,这构造使得它们的大部分身体能够淹没在水下[3]。鳄目具有可以在低光照条件下增强视力的照膜[4],虽然视力在空气环境中相当不错,但在水下环境中会明显减弱[5]。其他脊椎动物中的眼部中央凹通常是圆形的;在鳄鱼中,它是横跨视网膜中部的水平条。当身体完全浸没时,瞬膜会覆盖其眼睛。此外,瞬膜上的腺体分泌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液体,可以保持眼睛清洁;当离开水和干燥脱落时,这种液体就像“泪水”一样可见[4]

耳孔适合在空气环境和水下环境工作,耳膜可受到被肌肉打开或关闭的皮瓣保护[6]。鳄目的听觉范围很广,灵敏度可与大多数鸟类和部分哺乳动物相媲美[7]

鳄目只有一个嗅觉系统,成体中没有犁鼻器[8];表明所有嗅觉感知仅限于嗅觉系统。行为和嗅觉实验表示,鳄目可以检测到空气传播和水溶性的化学物质,会使用嗅觉系统进行狩猎。

发达的三叉神经使它们能够检测水中的振动(例如由潜在猎物制造的振动)[9]。舌头不能自由移动,但舌头可通过折叠固定。鳄目的大脑相当小,但它的学习能力比大多数爬行动物更强[10]。它们缺乏哺乳动物的声带和鸟类的鸣管[11],但可以通过在喉部振动三个皮瓣来产生声音[12]。鳄目似乎已经失去了松果体,但仍会分泌出褪黑素[13]

鳄鱼孵化的性别与溫度有關,攝氏在未滿30度,生出來都是母的;攝氏在小於等於30至34度之間,生出來公母不定;攝氏在超過34度,生出來都是公的。

分布與习性

鳄鱼屬於變溫動物,是食物鏈上的頂級掠食者,除歐洲及南極洲無野生種群外分布在世界各大洲中低緯度的土地上,喜欢栖息于河流湖泊沼泽中有大量水域環境或生活于丘陵中的潮湿地带,鱷魚是典型的伏擊動物。發現獵物時,會将頭部以下的身體部位躲藏到水面下,再慢慢靠近獵物,用嘴咬住獵物将其拖入水中溺死。鱷魚會使用一種叫死亡翻轉的動作將獵物肢解成小塊,以便鱷魚進行吞咽,即用強大的下顎緊緊地咬住獵物,然後盡全力旋轉身體,用旋轉的力量把肉從獵物身上撕扯下來。鳄鱼能够接受附近的其他鱷魚来分享食物,这有助于提高整个鳄鱼种群的生存能力。

天敵

人類是鱷魚最大的敵人,除了因為鱷魚的皮肉而不停獵殺鱷魚外,城市發展亦破壞鱷魚原本的棲息地。部分地方如美國南部及澳洲一些已開發的城市由於鄰近鱷魚棲息的沼澤地,人鱷接觸的機會增加,人類被鱷魚攻擊的事件不絕,亦導致鱷魚被捕殺。

大型的貓科動物,如獅子老虎都會獵食鱷魚,牠們會從後撲向鱷魚並咬住鱷魚的後頸令牠無法掙脫,即使在淺水區,鱷魚面對以上的大型貓科動物亦沒有優勢,但若這些貓科動物在水邊喝水或渡河時都經常被鱷魚獵殺。

鱷魚在水中亦有天敵。大型鯊魚,如大白鯊鼬鯊會攻擊鱷魚,而無論在海水和淡水,鱷魚會遭到公牛鯊的攻擊。鱷魚面對水獺有體型優勢,但水獺身手靈活,加上是群體動物,經常會聯群攻擊鱷魚,即使是大型鱷魚亦無法威脅牠們。在非洲地區,鱷魚最大的天敵是河馬,河馬的體型及重量都比鱷魚優勝,加上強大的咬合力,鱷魚經常會命喪河馬嘴下。在亞馬遜地區,鱷魚亦要面對森蚺美洲豹的威脅。大部分未成年的鱷魚,都會成為蟒蛇及其他成年同類的食物。

經濟價值

鱷魚肉在亞洲是常見的珍餚,鱷魚皮則會被加工成許多不同製品。現今也有爬蟲愛好者將其作為爬寵飼養。

分類

包括化石种群的分類

現代分類

鼍科(短吻鱷科) Alligatoridae

鱷科 Crocodylidae

長吻鱷科 Gavialidae

保育狀況

除被列入附录Ⅰ的所有种,其他种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物種,被限制出口及貿易。

注释

  1. ^ 「鼍」(拼音:tuó;注音:ㄊㄨㄛˊ;粵拼:to4)

参考文献

  1. ^ Schwimmer, David R. The Size of Deinosuchus. King of the Crocodylians: The Paleobiology of Deinosuchu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2: 42–63. ISBN 978-0-253-34087-0. 
  2. ^ 2.0 2.1 Grigg and Gans, pp. 326–327.
  3. ^ Lang, J. W. Crocodilians. Halliday, T.; Adler, K. (编). The Firefly Encyclopedia of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Firefly Books. 2002: 212–221. ISBN 978-1-55297-613-5. 
  4. ^ 4.0 4.1 Kelly, pp. 70–75.
  5. ^ Fleishman, L. J.; Howland, H. C.; Howland, M. J.; Rand, A. S., Davenport, M. L. Crocodiles don't focus underwater.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A. 1988, 163 (4): 441–443. PMID 3184006. doi:10.1007/BF00604898. 
  6. ^ Grigg and Gans, p. 335.
  7. ^ Wever, E. G. Hearing in the crocodili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71, 68 (7): 1498–1500. Bibcode:1971PNAS...68.1498W. JSTOR 60727. PMC 389226 . PMID 5283940. doi:10.1073/pnas.68.7.1498. 
  8. ^ Hansen, A. Olfactory and solitary chemosensory cells: two different chemosensory systems in the nasal cavity of the American alligator,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BMC Neuroscience. 2007, 8: 64. PMC 1950884 . PMID 17683564. doi:10.1186/1471-2202-8-64. 
  9. ^ George, I. D.; Holliday, C. M. Trigeminal nerve morphology in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crocodyliform facial sensation and evolution. The Anatomical Record. 2013, 296 (4): 670–680. PMID 23408584. doi:10.1002/ar.22666. 
  10. ^ Dieter, C. T. The Ultimate Guide to Crocodilians in Captivity. 2000: 7. ISBN 978-1-891429-10-1.  |journal=被忽略 (帮助)
  11. ^ Huchzermeyer, p. 13.
  12. ^ Senter, P. Voices of the past: a review of Paleozoic and Mesozoic animal sounds. Historical Biology. 2008, 20 (4): 255–287. doi:10.1080/08912960903033327. 
  13. ^ Melatonin rhythms in the Australian freshwater crocodile - NCBI. [2019-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0). 
  14. ^ Iván Narváez, Ane de Celis, Fernando Escaso, Santiago Martín de Jesús, Adán Pérez-García and Francisco Ortega. 2024. A New Crocodyloidea from the middle Eocene of Zamora (Duero Basin, Spain). The Anatomical Record. DOI: 10.1002/ar.25422

延伸阅读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鱷魚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