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中山路街屋立面
此條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9月28日) |
鹿港中山路街屋立面,為臺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位於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為鹿港市區最重要道路,在各式民俗活動、採街經常在此封路舉行。街屋亦稱「店屋」,建築內部採縱向延伸又呈帶狀形式的長條型,店家與住家合一的建築,門面寬度大3-4公尺,間間相連形成一條市街,格局通常為三進式附樓層,第一進為店面,通常傳統街屋門面的木板是可以拆卸的,方便直接對外開門營業。
源由
日治時期,昭和8年(1933年)進行市區改正,當時受到1923年關東大地震的影響,日本人對於木造及紅磚建築失去信心,當時歐洲正勃興的R.C.(鋼筋混凝土)建築引進台灣,成了今日鹿港中山路的街屋立面。
特色
被列為歷史建築百景排名第98名,門面一進的門口設「亭仔腳」(騎樓)採檐廊式,夏天能遮陽,雨天可蔽雨,利商業活動之進行。街屋的第二、三進為樓井、神明廳、住宅、天井、食儲、廚房等空間,由於每棟街屋左右兩側為公共牆壁,不能開窗,因此需靠天井提供通風及採光之需。
建築風格
與其他地方的老街比較起來,鹿港中山路的街屋立面顯得較為模素,以不對稱美為其特色,在走廊或樓梯的立面開圓窗或橢圓窗,其餘使用矩形或拱形開口。立面上也有簡化的水平腳線,裝飾圖案也較多樣化。
標準街屋建築
一個標準的街屋建築會有:
高聳的山頭:山頭是指在街屋上頭做成一面三角形,以美化立面。
女兒牆:頂樓的小欄杆,由於昔日女子不宜拋頭露面,只能在屋頂看街上的風景,故砌有女兒牆,以避免安全之虞。
洗石子
前陽台:普遍於二、三樓設有小型陽台,而陽台的欄杆多仿木材的雕琢
亭仔腳:騎樓的建築,方便行人通行外,也是店舖內部空間的延續,做為室內與街道之轉換空間,並適應台灣多雨的氣候。
標準的街屋建築,可以玉珍齋為例: 玉珍齋建築本體為角間街屋,屋頂砌有女兒牆,有三向立面,一樓立面門口「玉珍齋」三字,兩旁各有「登錄」「商號」的字樣 (為日治時代第一間有營業執照的店),是鹿港書法家陳百川(浚源)醫生的墨跡,正面山牆上貼有「黃」字,左翼山牆上有「KO」英文字(為「黃」的日本發音)及勳章、繩索等飾紋。 二、三樓立面均有突出陽台水平帶狀圍繞成為一立面飾帶,欄杆都為洗石子,底部兩側承有托座 ; 斜側立面一樓為店面主入口,二樓立面以壁柱分為三開間,中央開三扇門,一大兩小。兩側次間各開一六角窗,窗框為洗石子,壁面均貼黃色磁磚。 三樓開間同二樓,中央成梯型內凹一陽台,內凹三向立面,中央開三扇門,兩側次間各開一圓窗,三樓中間立面作內凹變化,以求同中有異之趣。
鄰近景點
此處只介紹鹿港中山路街屋立面路旁緊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