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居民反杜邦設廠事件
(重定向自鹿港反杜邦運動)
鹿港居民反杜邦設廠事件(鹿港反杜邦運動),是一宗發生在1986年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重大外商投資爭議事件,並進而催生中華民國政府設立環境保護署。[1]
緣起
張世光擔任經濟部部長期間(1978-1981),大力規劃推動成立彰濱工業區。彰濱工業區的範圍包括鹿港、線西和伸港三鄉鎮的海埔新生地。本來各界對其期盼甚高,但之後受第二次石油危機影響,國際景氣萎靡,政府重新評估,彰濱工業區計劃暫緩實施,但先前的建設工程款與利息越滾越大。因此在1985年,經濟部工業局發表新的方案,計劃將該區土地兩百多公頃開闢為農藥製造區域,將全臺六十九家農藥廠都集中於此,引發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彈。1985年8月,美國杜邦公司決定投資一億六千萬美元在彰濱工業區生產二氧化鈦。事件見諸報端之後,當地居民反彈強烈。[2]
抗爭行動
1986年3月,彰化縣議員李棟樑發起陳情書簽字活動,在兩天內即獲得數萬人連署簽名,之後陳情書緊急送到總統府、行政院和立法院等單位。陳情書稱,杜邦公司申請了面積高達六十公頃的土地,絕非僅生產二氧化鈦,將來不排除生產高危險化學物品;並聲稱,二氧化鈦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與廢水處理,將會對當地環境造成污染;引發全臺各地的反對杜邦至彰化設廠行動。1986年10月,彰化縣公害防治協會成立,以各種抗爭手段抵制杜邦設廠。1987年3月12日,杜邦公司宣布取消於鹿港設廠計畫,反杜邦運動也成為臺灣首件環保抗爭導致外商終止投資計畫的事件,已故退休教師粘錫麟是反杜邦,爾後行政院才在1987年設立環保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