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公共租界
(重定向自鼓浪嶼公共租界)
鼓浪屿公共租界(英語:Kulangsu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中国在清末到民国时期的3个公共租界之一(另外两处公共租界是上海公共租界和芜湖公共租界)。
鼓浪屿公共租界 Kulangsu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 |
---|---|
公共租界 | |
1902年—1943年 | |
鼓浪屿公共租界地图 | |
政府 | 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 |
歷史 | |
• 成立 | 1902年1月10日 |
• 废除 | 1943年5月28日 |
今属于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占领了鼓浪屿,直到1845年才撤军。1843年后,厦门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英国另在厦门本岛内港海岸获得了一块滩地兴建英租界,鼓浪屿则保持原有风貌。
歷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
- 1902年1月10日(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初一),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荷兰、瑞典-挪威、日本等10国驻厦门领事与清朝福建省兴泉永道道员延年在鼓浪屿日本领事馆签订《厦门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2],鼓浪屿成为公共租界[3],1903年1月,鼓浪屿公共租界工部局成立。在此前后,陆续有英、美、法、德、日等13个国家先后在岛上设立领事馆。
这样,厦门地区就形成2个租界隔海对峙的局面。厦门英租界面积狭小,完全是商贸区;而鼓浪屿面积较大,形成大规模的西式住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