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勒高夫

(重定向自Jacques Le Goff

雅克·勒高夫(法語:Jacques Le Goff法语发音:[ʒak lə ɡɔf];1924年1月1日—2014年4月1日[1]),又譯為賈克·勒果夫,生於法國土倫,歷史學者,專長於歐洲中世紀史,尤其是12至13世紀。他是年鑑學派第三代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新史學」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認為中世紀本身是一個獨立的文明,與希臘-羅馬時代及現代有明顯分別。

雅克·勒高夫
出生Jacques Louis Le Goff 编辑维基数据
1924年1月1日 编辑维基数据
土伦 编辑维基数据
逝世2014年4月1日 编辑维基数据 (90歲)
巴黎第十区 编辑维基数据
墓地拉内斯泰尔 编辑维基数据
母校
职业历史学家、法国抵抗运动战士、中世纪研究者、研究者 编辑维基数据
政党合众社会党 编辑维基数据
奖项藝術與文學勳章司令勳位、CNRS金奖、Dr A.H. Heineken Prize for History、Grand Prix d’Histoire de la Ville de Paris、honorary doctorat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arma、honorary do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Pavia、Corresponding Fellow of the Medieval Academy of America 编辑维基数据

生平

1924年,勒高夫生於土倫,他的母親來自普羅旺斯,是天主徒;父親是布列塔尼人,反對教權。因此他雖然受天主教教育長大,但他都是到公立學校上學。1941年,進入馬賽梯也尔高中法语Lycée Thiers的高師預科。次年11月,德軍進佔土倫,勒高夫由於患胸膜炎離開馬賽,到阿爾卑斯山間休養。1943年4月,到馬賽投考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未能考中;12月,躲避維希政權的徵兵令返回阿爾卑斯山。1944年11月,北上巴黎,到索邦大學修讀文獻語言考證。1945年1月,轉入路易大帝中學的高師預科。7月,考入高師。1946年,到荷蘭一位同學家中作客,又到捷克遊歷。1947年,獲外交部獎學金,到布拉格查理大学進修。1948年,回國後未能通過地理鑑定考試,無法升學遂休學一年。1949年秋,通過考試升讀四年級。1950年,通過教師資格考試。畢業後到亞眠高中擔任教師。次年到牛津大學林肯學院進修。1953年,到羅馬法國學院進修。返回巴黎後在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任研究員。1954年,任里爾大學助教。

1959年,勒高夫進入布勞岱爾主持的高等實踐研究院第六組。1968年,勒高夫在廣播頻道『法國文化』主持『週一歷史』節目。1969年,《年鑑》雜誌編委會改組,勒高夫和費侯拉迪里等人共同接棒組成新的主編群。1972年,布勞岱爾退休後繼任,1975年,第六組獨立,更名為社會科學高等學院任院長,直到1977年卸任。1983年至1985年,勒高夫進入國家委員會,主持歷史與地理教育革新的計劃。1992年,退休。[2]

2014年4月1日,因严重的伤病在巴黎去世,享年90岁。

心態史成就

勒高夫(Jacques Le Goff),他發表《煉獄的誕生》(La naissance du purgatoire),探討人們對死後世界呈現的變遷史,勒高夫相信煉獄觀念的興起是構成封建基督教轉化原因,另外他也發表關於心態史的專書《心態史:一個模糊不清的歷史》(Mentalités: une histoire d'ambiguités) ,指出心態史的集體特徵,即一種歷史心態的產生是一個同時代的人所共有的,而非個體的內容。

著作

  • 《中世紀的知識分子》,北京: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8463
  • 《聖路易》,北京: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34647
  • 《中世紀英雄與奇觀》,台北:貓頭鷹出版社(ISBN 9789867001443
  • 《法國當代新史學》(合著),台北:遠流出版社(ISBN 9573219093
  • 《錢袋與永生:中世紀的經濟與宗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 9787208065949
  • 《中世纪文明(400-1500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ISBN9787543219854)

参考文献

  1. ^ (法文)L'historien Jacques Le Goff est mor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Le Nouvel Observateur.
  2. ^ 鄭智鴻. 雅克·勒高夫的法式新史學. 台北羅斯福路: 唐山出版社. 2007. ISBN 978-986-702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