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重定向自NC:外文命名

命名常规是维基百科关于确定条目标题的指导方针。本方针的主体分为命名原则和惯例命名争议的处理技术要求三部分,并附有各专门领域对于命名的具体规定命名惯例部分虽然是社群长期以来约定俗成,并且获得共识成文的做法,应该对绝大多数条目有效;但它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不适用。技术要求部分则对所有条目的标题都有效。因方针不完善而出现条目命名争议时,应按照命名争议的处理一节所列的方式处理。如果条目所属的专门领域存在具体命名规定,应遵照该规定执行,而不再按照命名惯例的要求确定名称;但这些条目仍需遵守技术要求一节的规定。

本方针仅规范条目的命名。分类、模板、草稿等其他命名空间的页面可参照适用本方针;个别领域的规定中可能包含规范其他命名空间的内容,应遵照执行。条目命名空间下的消歧义页重定向的命名惯例与本方针多有冲突,但本方针中的技术要求一节应遵照执行。

总的来说,所有条目命名都应当首先使用大多数中文用户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同时尽量确保其他人可以简单且符合常识地链接到这些条目。编者只要在命名和链接时遵循一致的约定,就可以简单地将链接引到正确的条目中。

若當條目標題(名稱)存在命名爭議時,應在該條目中加入{{命名}}模板來提醒用戶,並在其討論頁進行討論來取得共識後,再考量是否維持原狀或更名移動)至最適合的標題。

命名原则和惯例

本节描述对于条目命名的原则和主要惯例,以及遇惯例间冲突、各地用字、用语不同时的处理原则。

除非專題另有規定,否則條目命名當符合所有技術要求,及盡量符合所有命名原則;命名原則優先於主要命名慣例,條目命名符合愈多命名原則愈好。有使用異體字的情況時依異體字相關規定處理。各地有不同譯名者則以上述基礎以先到先得處理。條目命名的地區詞轉換亦按以上方法處理(按地區詞所屬地域,如適用)。

命名原则

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命名应当遵守以下的主要原则。它们之间有时存在冲突;此时编者需要选择倾向于其中某些原则,而放弃其他的某些原则。

使用中文

在中文维基百科,条目的标题通常是中文标题;惟若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或如果不存在中文翻译的名称,則应使用原文名称。至於個別專題下之条目之命名,如有对应子方針,则应以該子方針指引之規則為優先。

使用常用名称

条目命名应该尽量使用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名称也是较为简短的,可以避免条目名称过于冗长。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寻。

易於識別

條目標題應該易於識別,尤其是對於條目主題有一定認識者應該能夠識別條目主題為何。

防止歧义

条目名称应该避免存在不同的义项。当多个不同的义项都写有条目时,应按照消歧义的要求调整条目名称。

主要命名惯例

除上述命名原则之外,尚有以下主要命名惯例,一般情况下应遵守这些惯例:

使用全称

請儘量不要使用簡稱或縮寫來命名條目,除非這個名稱只有它使用,且這個名稱大部分人都知道,且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只使用這個名稱;尽量避免使用中文或外文缩写,除非该缩写已经被公认为专有名词,例如“苏联”、“IBM”等。

有些名称在某些地域或人群中可能很习惯用简称或俗称,而这一简称(俗称)对其它地方、领域的人来说可能就不认识或不熟悉。如果您来自这些习惯使用简称(俗称)的地域或群体,请在条目命名时格外注意使用全称(官方名称)。例如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等學校就比“臺中一中”要好,尽管来自臺中的读者大多都明白“臺中一中”的意思。然而,仅仅使用“一中”这两个字作为命名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名从主人

如果一个条目所述的主体——人、物或可謂有「拥有者」之事,其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出现此主體的中文名称,可优先考虑使用该中文名称。

  • 以下为适合使用“名从主人”来命名的情况:
    1. 机构组织公司等:如果该机构、组织、公司或其上级机构、组织、公司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其中文名称,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东南亚国家联盟微软
    2. 品牌商标产品作品典禮展會赛事奖项可謂有「拥有者」的事物:如果拥有该事物的机构、组织、公司或个人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其中文名称,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百事可乐。而稱不上有「拥有者」的情事,無從適用、不應適用「名從主人」,例如現象、行爲、爭端、衝突、災禍、風俗、影響等。
    3. 国家地方等:如果代表该国或该地的政府或其上级政府的官方中文资料中有提供其中文名称(主權有爭議者除外,先到先得為主),以该中文名称来命名,如首尔
    4. 人物:如果其个人发表的作品,或其认可的中文官方资料中出现他本人的中文姓名或译名,以该中文姓名或译名来命名,如陆克文
  • 以下为“名从主人”仅起参考作用的情况:
    1. 人物:其所工作或隶属的机构、组织、公司的中文资料中他的中文姓名或译名,“名从主人”對此仅起参考作用。
    2. 可謂有「拥有者」的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日文越南文韩文等中文之外的文字资料出现该事物的日文汉字越南文汉字韩文汉字等专有的名称,“名从主人”對此仅起参考作用,如“阿倍仲麿”等。其中,有關翻译请参见维基百科:汉字文化圈语言专有名词的中译规则维基百科:日语专有名词的中译原则;惟此二草案並未達成共識。

如果適用「名從主人」的条目主体的拥有者或代表者更改此主體的中文名称,而且更名后出现的可靠来源已经普遍使用此新名称,那么条目应该更改至此新名称。

其他命名慣例

命名一致性

條目(包括列表條目,下同)的命名的格式(包括但不限於用詞)應與其他同類條目的命名的格式一致[註 1]部分專題已經設置適用於該專題的子命名常規,並已在其中包含對該類條目的命名的格式的規範。其他條目的命名的格式由社群討論商定,並應立為子命名常規,否則應在《條目命名一致性決議》頁面予以記載。

先到先得

各地区的用詞習慣不尽相同,命名時常出現有衝突的情形。當條目描述的主題在中文圈有多個名稱時,應使用地區詞轉換根據使用者設置的轉換模式而變化,且應當在首段、資訊框序言其他段落或首章節註明所有這些名稱[註 2](如果是單純異體字所產生的命名差異,則依異體字相關規定處理)。

然而條目的標題只能選取一個,因此應维持條目第一個重要版本所采用的標題(须符合本方針其他命名规则),而其他命名方式都重新導向到這個標題上。

但是,若存在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的名称(不包含純粹繁簡差異),且其在至少一处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名称时,條目標題应当使用该名称,上述“先到先得”的规则不适用。

使用外文命名时的专门要求

一般而言,条目名称应被翻译成中文。只有当外文词在中文可靠来源中被广泛使用时,或缺乏中文可靠来源且确实难以翻译时,才应使用外文作为条目名称。

如果一个条目需要使用英文等其他语言命名时,在创建页面的时候,需要遵守下面的规则。

罗马化

条目名称应尽可能使用拉丁字母,对于非拉丁字母的语言应使用拉丁字母转写。但是,如果条目描述的是字符或语言文字现象等直接依赖于文字的主题,或其中的非拉丁字符被用作符号(如β衰变中的“β”等希腊字母),可使用原文作为标题。

罗马化时,应使用在社群取得共识的方案;如果社群未对相应语言罗马化方案达成共识,应采用该语言的标准罗马化方案。相关信息见Wikipedia:命名常规/罗马化

如有充足的中文来源描述条目主题,应使用这些来源中的写法;即使这种写法不符合上述关于罗马化的规定,也应采用。

使用小写

条目名称中的外文大小写应符合该语言通常行文的规范,不应全部大写。如对于英文词而言,除专有名词、部分缩写等总是大写的词以外,首字母以外不应使用大写。部分语言在罗马化后没有对于大小写的规范,此时参照英文的规则处理。

根据中文维基百科的系统设置,所有条目名称的首字母自动大写。对于首字母总是小写的特定词语(如iPhone),需在条目中加入{{Lowercase}}模板。参见Wikipedia:命名常规 (技术限制)

使用单数

除非总是使用复数的名词,否则要用单数。

重定向形容词到名词

西文的形容词应该重定向到名词。

缩写中不应使用点来分隔

如“MAME”不应写成“M.A.M.E”。

命名争议的处理

由于本方针不尽完善,不同编者间常出现对于命名的争议。此时,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 如果:
    1. 发生由于现有的命名原则不足造成的移动战
    2. 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
  • 则:
    1. 使用條目符合命名方針最初使用名稱(即將條目名稱恢復為爭議發生或移動戰之前的狀況);
    2. 在共识產生之前,作為該條目的名稱。

特别地,对于原创译名的条目,按照如下方式处理。

  • 如果:
    1. 命名中,在可靠来源没有中文译名,或可靠来源的中文译名均不符合命名方针时,可以根据工具书或其他可靠来源译出中文译名。当循此道翻譯標題產生爭議並發生此等標題間之移動戰,且目前不能通过解释、调解、讨论命名方针达成共识时;
  • 则:
    1. 使用条目符合命名方针的原文名称;
    2. 在共识产生之前,作为该条目的名称。

技术要求

繁简统一

维基百科目前接受使用繁体中文简体中文的命名,但一个条目的名称必须繁简一致(全部使用繁体字或全部使用简体字,不可繁简混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可以接受的名称,而不许使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國”这样的繁简混杂的名称。这一惯例适用于条目名称,对于条目内容,可以同时存在繁体和简体。

不要使用条目的名称来表示条目的层次

比如“中国历史”既可属于“中国”,又可属于“历史”,所以不要使用“中国/历史”这种方式命名页面(这种方式叫做子页面,以前曾经在条目中采用过,现在已经不在条目中使用了,不过可以在用户页和讨论页使用)。使用“中国历史”即可。

括号的使用

用作消歧义的括号,请使用半角括号“(”“)”作为标题中的括号,括号前有一个半角空格。如:伦敦 (加拿大)

對於全角括號的使用仍有待达成共識。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技术限制,花括号({ })、方括号([ ])、尖括号(< >)之半角形式均不允许出现在页面标题中。此类符号若不得不使用,只能使用全角符号。参见下节特殊符号

连接号的使用

中文维基百科允许两种连接号的使用,一种是一字线“—”(U+2014),另一种是短横线“-”(U+002D),详见MOS:连接号

特殊符号

一些特殊符号不能使用,或者使用后会出现问题。例如你不能使用半角的直管符号(|),和的符号(&),花括号({ }),方括号([ ]),井号(#)作为条目的名称。請考慮是否可以不使用這些符號,如果一定要使用,請改用全形符號,並在条目顶端加入-{T|正确的标题}-[註 3]。如果还是不能正常显示,可使用{{Wrongtitle}}模板加以說明。

长度限制

标题长度被限制为255字节。而一个常用汉字的UTF-8编码大约需要占用3个字节,所以汉字使用UTF-8编码存入后,大约只能存入255÷3=85个汉字或更少。

具體命名

交通工具名称

请使用最常见且不混淆的名称,在可以辨识,没有歧义的前提下,遵循百科条目名称的简洁性原则,不用加暱稱。最后加入「号」字及交通工具種類,例如「小鷹號航空母艦」、「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等。

公司行號

慣例:一般情況下條目名稱不附加公司的法律狀態(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控股公司),像是“微软”與“沃尔玛”。請注意「公司」、「國際」、「集團」、「工業」與任何類似字樣都不是法律狀態,當商務往來時才需要完整敘述。

但當有消歧義的需要出現,仍可考慮加上「公司」字樣以做出區別,例子:“大同公司”、“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臺灣鐵路公司”。

历史名称及人名

年份

使用年份时应当在年份后加上“年”字,避免与其他数字混淆。公元前应该在年份前加“前”字。例如“386年”和“前386年”,而不是简单的“386”,“前386”。

语言(包括编程语言和自然语言)

惯例:所有会和其他条目重名的编程语言,都应当在后面加上“语言”,如“C语言”、“J语言”。而其他编程语言,如“VBScript”和“JavaScript”,就不必使用“语言”。

而自然语言则直接使用最常见的名称,例如“汉语”、“英语”、“法语”或“日语”。

地名

当存在有多个同名地名时:使用国家名称作为消歧义关键词;如若在同一国家有同名地名,则使用能够区分的最上级行政区划名作为消歧义关键词。采用地名作为消歧义关键词的其他条目,如固定设施、机构、人物等,也应按上述方法选择消歧义关键词。(注:原则上消歧义关键词还应符合两岸用语要求,但现时社群对消歧义关键词的具体选择尚无共识。)例如:“海得拉巴 (印度)”和“海得拉巴 (巴基斯坦)”等。(关于消歧义的技术规定请参见“括号的使用”一节Wikipedia:消歧义#条目的命名。)

中国大陆(不含香港、澳門)、臺灣、日本、朝鮮半島與越南的行政区划条目的命名需要加上通名[註 4],以全称来命名[註 5],而避免僅用專名[註 6]来命名,惟全稱不帶通名的情況例外[註 7]。就中國大陸(不含香港、澳門)而言,除行政区划条目自身以外,涵盖某一行政区划全境内情况的条目、模板、分类等,其命名均应采用行政区划全称,如“广东省行政区划”、“山东省经济”、“Category:北京市建筑物”等,而不应使用“广东行政区划”、“山东经济”、“Category:北京建筑物”等来命名。

非中文人名

一般使用最常用且不和其他人混淆的中文译名,然后重定向其他译名到该译名。同时,可以在维基数据中列出不同的中文译名。

注意如果要使用名字间隔号,请用“·”(&#183;)而不是“.”(&#65294;)“‧”(&#8231;)“•”(&#8226;)“・”(&#65381;)。(參閱:間隔號的輸入方法

对于各地对同一外语名称有不同的译法,请参看以上中文用詞差異的處理:先到先得部份。

书名号

書、篇、報紙、刊物、歌曲、戲曲的条目名称不带书名号。但在条目内部书名号正常使用。

化学

與化學相關的條目應遵從Wikipedia:命名常规 (化学)的規範。

動漫和電子遊戲作品

由於動漫、電子遊戲(含日系ACG)系條目存在大量外語作品,而维基條目通常應以中文命名,惟由于此类作品往往不只有一個中文譯名,故條目標題對作品的譯名應使用優先次序最高的譯名。一般而言若有官方譯名(原作者、其他持有原作品版權的公司、組織或其法定分支機構所訂定及公佈的中文譯名)且该译名經常被使用則優先作为條目名,详细情况请參見维基百科:命名常規 (日本動漫遊戲條目)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电子游戏)的規則。

錢幣學

錢幣學相關條目命名規則可參考Wikipedia:钱币学条目指引

選舉

介紹選舉的條目在名稱上以公曆年份區分[註 8],而非以屆次區分[註 9]。如同一年有多於一次同一類型的選舉,以月份區分[註 10]

子页面一览

註釋

  1. ^ 使用地區詞處理至一致也算作一致。
  2. ^ 社群對於這些名稱,可否在必要時使用註腳存在分歧[錨點失效]
  3. ^ 若标题涉及简繁差异及/或地区差异,应加入相应的字词转换。
  4. ^ 如“省”、“市”、“县”等。
  5. ^ 如“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焉耆回族自治县”、“海淀区”(中國大陸)、“基隆市”、“雲林縣”(臺灣)、“愛知縣”、“水戶市”、“永田町”、“新宿二丁目”(日本)、“濟州特別自治道”、“南浦市”(朝鮮半島)、“芹苴市”、“越安市社”(越南)等。
  6. ^ 如“内蒙古”、“山东”、“焉耆”、“海淀”(中國大陸)、“基隆”、“雲林”(臺灣)、“愛知”、“水戶”、“永田”、“新宿二”(日本)、“濟州”、“南浦”(朝鮮半島)、“芹苴”、“越安”(越南)等。
  7. ^ 日本部分町丁日语町丁的全稱不帶通名“町”字,如霞關,此情況下該等町丁名稱的末端不得附“町”字,如霞關不得被稱作“霞關町”。日本的大字小字在單獨稱呼時不帶通名,如沖繩縣石垣市大字登野城在單獨稱呼時作“登野城”而非“大字登野城”。
  8. ^ 如“194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1947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與“2024年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9. ^ 如“第一屆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第一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與“第50屆日本眾議院議員總選舉”。
  10. ^ 如“2023年5月希腊议会选举”與“2023年6月希腊议会选举”。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