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绿啄木鸟
一种鸟类
(重定向自Picus canus)
灰头绿啄木鸟(学名:Picus canus)又名山鴷、山啄木、火老鸦、绿奔得儿木、香奔得儿木、黄啄木、灰頭綠啄木、黑枕綠啄木。是啄木鸟科绿啄木鸟属的鳥類。
灰头绿啄木鸟 | |
---|---|
指名亞種,攝於莫斯科地区 | |
时长:13秒。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啄木鸟目 Piciformes |
科: | 啄木鳥科 Picidae |
属: | 綠啄木鳥屬 Picus |
种: | 灰头绿啄木鸟 P. canus
|
二名法 | |
Picus canus | |
綠啄木的分布範圍 |
生态环境
分布地域
灰头绿啄木鸟是古北界广布鸟种,其分布最西端达挪威,向东经德国、波兰、俄罗斯等中东欧各国直抵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向南可分布至阿尔卑斯山、巴尔干半岛至东南亚一线;在中国除了内蒙古以外的各省区均有本物种分布记录。
特征
灰头绿啄木鸟是中等体形的鴷形目鸟类,体长在27-29厘米左右。本物种雄性与雌性之间有显著的区分特征,雄性额部和头顶鲜红色;枕部、后颈黑色;颊部和耳羽灰色;眼先羽毛黑色;肩部、上背、下背、两翼的羽毛灰绿色;腰部为嫩黄色,飞翔时可见;尾羽灰褐色具宽阔的白色横斑;初级飞羽、次级飞羽褐色被白色斑点;下体上部包括颌部、喉部羽毛污白色;胸部、腹部两胁的羽毛灰绿色,尾下覆羽黑色。雌性与雄鸟最大的区别在于额部不具有鲜亮的红色区域,而代之以黑色,其余特征相同。 本物种虹膜为红褐色;喙近灰色;足蓝灰色。辨识本物种除了上述特征外还有飞行轨迹和叫声两条特征,与其他大多数鴷形目鸟类一样,灰头绿啄木鸟在飞行过程中喜欢不时地收拢双翅滑行,因而他们的飞行路线呈现出很有特色的波浪式。另外无论雄雌,本物种经常会在树林中发出嘹亮的叫声,其鸣声颇似人的高声大笑,这种“笑声”为灰头绿啄木鸟所独有,是重要的辨识特征。
食物
灰头绿啄木鸟以蚂蚁为主要食物,兼食其他昆虫,包括甲虫、毛虫胡蜂等;冬春季节昆虫活动停止的时候,本物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喜食各种植物的浆果和种子。
繁殖与保护
灰头绿啄木鸟繁殖于每年的5-7月间,营巢于树洞中,每巢产卵6-8枚,卵白色。
本物种未列入保护目录,但受到非法捕猎的威胁,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本物种的肉有滋补强壮功能,刺激了对本物种的捕猎。
亚种
- 灰头绿啄木鸟新疆亚种(学名:Picus canus biedermanni)。[3]
- 灰头绿啄木鸟华东亚种(学名:Picus canus guerin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上海、浙江。[4]
- 灰头绿啄木鸟海南亚种(学名:Picus canus hainan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5]
- 灰头绿啄木鸟滇南亚种(学名:Picus canus hesse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泰国。[6]
- 灰头绿啄木鸟东北亚种(学名:Picus canus jessoensi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东北、河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7]
- 灰头绿啄木鸟青海亚种(学名:Picus canus kogo)。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青海。[8]
- 灰头绿啄木鸟华南亚种(学名:Picus canus sobrin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云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9]
- 灰头绿啄木鸟西南亚种(学名:Picus canus sordidior)。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云南。[10]
- 灰头绿啄木鸟台湾亚种(学名:Picus canus tancolo)。分布于台湾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11]
- 灰头绿啄木鸟河北亚种(学名:Picus canus zimmermanni)。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山东。[12]
参考文献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icus can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資料包含說明此物種被編入無危級別的原因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新疆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华东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海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滇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东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青海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华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西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台湾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灰头啄木鸟河北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