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神經科學

(重定向自Portal:認知神經科學

神經科學主題

神經科學主題

A chimp brain floating in a jar
漂浮在罐子中的黑猩猩大脑
神經科學,又稱神經生物學,是專門研究神經系統結構功能英语Function_(biology)发育演化遗传学生物化學生理學藥理學病理學的一门科学。對行為及學習的研究都是神經科學的分支。

對人腦研究是個跨領域的範疇,當中涉及分子層面、細胞層面、神經小組、大型神經系統,如視覺神經系統腦幹腦皮層

最高層次的研究就是結合認知科學成為認知神經科學,其專家被稱為認知心理學家。一些研究人員相信認知神經科學提供對思維及知覺的全面了解,甚至可以代替心理學

神经科学致力于科学地研究神经系统。尽管神经科学学会成立于1969年,但是对于大脑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传统的神经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范围包括对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进化史,发育,遗传,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研究,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深度有了突破性成長,开始与其他学科有了越来越多的交叉与融合,如认知和神经心理学,精神疾病學,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神经生物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犯罪學,医学科学和哲学陸續加入研究行列。

人類大腦分析圖

暫時最關心的課題是: 

最近研究进展:近年来,在量化分析大脑处理信息运作过程方面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近年发表的《大脑处理信息量化模型和细节综合报告》、《基于量化模型的对大脑高效可靠处理信息实现机制的分析》、《基于大脑处理信息量化模型的对若干认知问题的分析》等所介绍的一系列论文综合整理分析已有的各层面的知识,建立有坚实解剖学基础、能联系各层面、量化描述大脑信息处理过程的模型和框架,提出血液循环在大脑处理信息过程中有时序控制作用,用量化模型结合结构风险最小化相关理论分析说明时序控制作用对大脑高效可靠处理信息的意义;汇总介绍量化模型中的细节;分析了大脑能正确而高效处理信息,使智力能够诞生的原因;分析了理论建立和应用过程的神经生理学原理、只能有相对真理的神经生理学原因;还建立和介绍了另外一种量化分析方案;等。

Drawing by Santiago Ramón y Cajal (1899) of neurons in the pigeon cerebellum
神經細胞 Nerve Cell
桑地牙哥·拉蒙卡哈畫的Purkinie 細胞圖,這幅畫在發表後使得神經元學說的論述從原本的繁雜逐漸歸納、收斂、與整合。
漂浮在罐子中的黑猩猩大脑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中樞神經系統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统。它的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步態異常,也可能有認知和行為問題;失智症在病情嚴重的患者中相當常見,超過三分之一的病例也會發生重性抑鬱障礙焦慮症。帕金森氏症的成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普遍認為和遺傳與環境因子相關。病患主要的運動症狀導因於中腦黑質細胞死亡,使相關腦區的多巴胺不足。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初期症狀常用L-多巴治療;隨著病程惡化則必須增加劑量,但又可能因此產生不自主抽動為首的異動症。對於藥物無效的嚴重患者,可以考慮神經外科腦深層刺激手術。帕金森氏症確診後的預期餘命約為7-14年。

...Archive英语Portal:Neuroscience/Featured article archive Last updated: 21st May 2017 繼續看下去😃 Read more...

特色圖片 ᖴEᗩTᑌᖇEᗪ ᑭIᑕTᑌᖇE

神經細胞   Nerve Cell

桑地牙哥·拉蒙卡哈畫的Purkinie 細胞英语Purkinje cell圖,這幅畫在發表後使得神經元學說英语neuron doctrine的論述從原本的繁雜逐漸歸納、收斂、與整合。

Drawing of a Purkinje cell英语Purkinje cell done by Santiago Ramon y Cajal, which would later lead to the formulation of neuron doctrine英语neuron doctrine

...Archive Last updated: 15 May 2012 Read more...

引言

其實,很多人類的疾病源自心理;一個人的心理,決定其生活形態、行為模式,從而成為疾病產生的基礎。因此,瞭解人類的認知功能,不只是針對心理疾病,對許多器質性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也必然有很大的助益。--謝豐舟:白色斜塔_篇四[醫學研究]信026_記臺灣大學神經科學週[1]

編選條目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英語: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縮寫为:ADHD),涵蓋注意力缺失症(英語: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縮寫为:ADD),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發展障礙,主要症狀是注意力散渙或集中困難、活動量過多且自制力弱。此病也译作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英語: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過度活躍症(英語:Hyperkinetic Disorder;於ICD 10中的名稱),俗称有:多動症、多動障礙及大雄·胖虎症候群(日本)等。此病患的兒童習稱過動兒。

國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流行率中位數,兒童為5-8%,成人為3-5%。研究顯示美國一年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損失高達近40億美金,其中即包括父母的工作損失。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甚至其家屬可能對自身或患者的問題存有否認心理。 未接受診斷治療的兒童ADHD患者,其學業表現、社會功能以及生活品質等會受到不良影響,並可能在往後的人生中因長期處在被誤解、指責的情境下(比如說:長期作業品質低落而被處罰),扭曲了自尊及自信的人格發展,進而衍生出其他問題,諸如:對立反抗症(易怒、指責他人、反抗規則等)、行為疾患(打架、說謊、偷竊、逃學等)、藥酒癮等物質濫用問題及憂鬱症等。

...Archive英语Portal:Neuroscience/Featured article archive Last updated: 21st May 2017 繼續看下去😃 Read more...

專業用詞介紹

「成癮及生理、心理依賴」的相關術語詞彙表[2][3][4][5]
  • 成瘾腦部失調的情形,特徵是會強迫性的接觸犒赏刺激,不去考慮其帶來的負面結果。
  • 成瘾行为:具有犒赏性及正向增強效應的行為
  • 成瘾药物:具有犒赏性及正向增強效應的藥物
  • 依赖性:之前曾頻繁接觸刺激源(例如藥物攝取),中斷接觸後出現戒斷症狀的情形
  • 药物敏化逆耐药性:在固定藥物劑量的情形下重複給藥,而相同劑量的藥物效果增強的情形
  • 藥物戒斷:在重複藥物使用後停藥,出現的症狀
  • 生理依赖:出現持續生理戒斷症狀(例如疲勞及震顫性譫妄)的依赖性
  • 心理依赖:出現情緒或是精神戒斷症狀(例如煩躁失乐)的依赖性
  • 增强刺激:特定類型的刺激,接觸後會增加再接觸此刺激的可能性
  • 犒赏刺激:特定類型的刺激,大腦會認為此刺激是正向的,會想再進行的
  • 敏化作用:重複接受某一刺激後產生的刺激增強性反應
  • 物質使用疾患 :使用特定物質,而且造成臨床上或是功能上的損傷或是困境的情形
  • 藥物耐受性:重複接受某一藥物後產生的藥物降低性反應

相關的主題

維基百科專題群

相關的多媒體

神經科學 topics 神經科學的子題

神經科學的新聞


成癮成瘾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即使這些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這種行為可能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重複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可用于描述生理依賴或者过度的心理依赖,例如物質依賴药物滥用(即俗称的滥药瘾)、酒瘾瘾、性癮。或是持續出現特定行為(赌、暴食),网瘾赌瘾瘾、财迷、工作狂暴食症色情狂跟蹤狂偷窃狂整形迷恋及购物狂等,是生理或者心理上,甚至是同時具备的一种依赖症。

瘾有分為物質成癮及行為成癮英语Behavioral addiction,行為成癮是和物质无关的强迫症,如赌瘾和网瘾。在这几种通常的用法中,瘾是描述一种某人高频率反复从事可能对其身心健康和社交生活有害的活动的一种强迫行为。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第五版DSM-5中有將赌瘾列入。有時成瘾會和物質依賴混淆。兩者主要的不同是:物質依賴者在中斷物質使用後,會出現戒斷症狀,甚至造成更多的使用該物質,而成瘾是強制性的攝取某種物質或從事特定行為,不一定有戒斷症狀。

物質成瘾會對個人和社會帶來顯著的影響,包括成癮物質帶來的直接影響、伴隨的醫療費用、長期的併發症(例如吸煙可能造成的肺癌、酒癮可能會有的肝硬化、靜脈注射甲基苯丙胺會出現的冰毒嘴英语meth mouth症狀)、神经可塑性(因為經驗原因引起大腦結構的改變)帶來的影響、以及後續生產力的下降。成瘾的典型現象包括對於物質或是行為的無法控制及過度關注,雖然有不良結果,卻仍然繼續攝取成瘾物質或從事特定行為的情形。伴隨著成癮的習慣或是行為模式通常是立即性的滿足(短期回報)及延遲出現的不良影響(長期不良結果)。

有时在口语上,瘾也用于指某些人的一些癖好,例如读书、收集(集邮)、看电视、玩游戏、购物、工作、上网、运动及进食等。不過在本条目中,瘾主要是被用于滥用药物和物质滥用问题,也就是有生理依賴或者过度心理依赖的行為。

神经退行性疾病,又称為神經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大脑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有不同的功能,如控制运动,处理感觉信息,并作出决策。大脑和脊髓的细胞一般是不会再生的,所以过度的损害可能是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以导致功能障碍。

神经退行性疾按表型分为两组:

  • 一类影响运动,如小脑性共济失调
  • 一类影响记忆以及相关的痴呆症
人體記憶模型(英文)

記憶是神经系统存储过往经验的能力,关于记忆的研究屬於心理學部科學的範疇。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有相當多種分類,主要因環境、時間和知覺來分。

基于现在我们对于记忆形成机制的认识,广为接受的模型将记忆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 编码:獲得資訊並加以處理和組合。
  2. 储存:將組合整理過的資訊做永久紀錄
  3. 检索:將被儲存的資訊取出,回應一些暗示和事件。

人类记忆的过程,目前被认为和电脑处理信息存取的过程类似。通过对电脑数据输入输出原理的了解可以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记忆这个复杂的过程。

按照新的记忆产生的时间长短,目前将记忆分为工作记忆(以前也称之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按照记忆的内容特性,研究者又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是外显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可以意识到的过往经历,有时也被称为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包括我们的运动能力,行为习惯这一类,是我们没有意识,但又确实是因过往经验影响而产生的。一般看法是,能长期存在的外显记忆是被存储在大脑皮层中的,不过其产生却绝对依赖脑中一个被称为海马体的结构。然而关于记忆存储位置的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目前还缺乏强有力的直接证据。但是有些类型的记忆是在其他位置被储存的-如运动模式,行走,游泳和骑自行车-它们可以被储存在小脑脊髓

安慰劑效應(英語:placebo effect,来自拉丁文placebo」解“我將安慰”),又名偽藥效應假藥效應代設劑效應;指病人雖然獲得無效的治療,但卻“預料”或“相信”治療有效,而讓病患症狀得到舒緩的現象。

安慰劑效應於1955年由畢闕博士(Henry K. Beecher)提出,亦理解為“非特定效應”或受試者期望效應

纤维肌痛(英語:Fibromyalgia,简称FM)是一种以慢性扩散疼痛,患者对触碰压力反应剧烈英语allodynia。也有一些人报告出现过睡眠腳動症大腸激躁症間質性膀胱炎麻木和瘙痒英语paresthesia,以及对声音、光、温度的敏感。纤维肌痛经常与抑郁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联系起来。患者也有事会伴有其他种类的慢性疼痛

...Archive


你知道嗎?

...神經脈衝的速度可達每秒120公尺!

...that the amygdal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ing and memory of emotional reactions?

...that less than ten percent of the brain is made up of neurons?

...有些神經元的長度超過一公尺!

...that the cerebellum (the region behind the brainstem) contains half of the neurons in the brain?

...that when areas of the brain are damaged other areas can actually take over the job of the damaged area?

...that the size of the human brain has decreased by over 10% within the past few thousand years?

...催情素是一種在腦中負責觸發「愛的感覺」的賀爾蒙,它可能有助於改善自閉症的症狀!


刷新服务器缓存

  1. ^ 白色斜塔_篇四[醫學研究
  2. ^ Nestler, Eric J.; Malenka, Robert C. Chapter 15: Reinforcement and Addictive Disorders. Molecular neuropharmacology : a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neuroscience 2nd. New York: McGraw-Hill Medical. 2009: 364–375. ISBN 978-0-07-164119-7. OCLC 273018757. 
  3. ^ Nestler, Eric J. Cellular basis of memory for addiction. Dialogues in Clinical Neuroscience. 2013-12, 15 (4): 431–443. ISSN 1294-8322. PMC 3898681可免费查阅. PMID 24459410. doi:10.31887/DCNS.2013.15.4/enestler. 
  4. ^ Glossary.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2021-04-29]. 
  5. ^ Volkow, Nora D.; Koob, George F.; McLellan, A. Thomas. Longo, Dan L. , 编. Neurobiologic Advances from the Brain Disease Model of Addic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6-01-28, 374 (4): 363–371. ISSN 0028-4793. PMC 6135257可免费查阅. PMID 26816013. doi:10.1056/NEJMra1511480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