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农历七月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標準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时间专题 (获评初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时间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时间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Hermitchu

  然而核諸歷代正史,帝王於七月下葬者少之又少: (1)春秋時代 帝王即位均書「王正月」,書葬者 桓公:十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春秋‧桓公十八年) 莊公: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春秋‧桓公十八年) 僖公: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春秋‧文公元年) 文公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春秋‧文公十八年) 宣公: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春秋‧成公元年) 成公:十二月丁未,葬我君成公。(春秋‧成公十八年) 襄公:十月癸酉,葬我君襄公。(春秋‧襄公三十一年) 昭公: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春秋‧定公元年) 定公: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吳,乃克葬。(春秋‧定公十五年) (2)漢代 高帝:即位 - 五月丙寅;葬 - 五月丙寅,葬長陵。(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 惠帝:九月辛丑,葬安陵。(漢書卷二‧惠帝紀第二) 高後:崩 - 七月辛巳;葬 - 未著錄(漢書卷三‧高後紀第三) 文帝:崩 - 六月己亥;葬 – 六月乙巳,葬霸陵。(漢書卷四‧文帝紀第四) 景帝:即位 - 六月丁未;崩 - 正月甲子;葬 - 二月癸酉,葬陽陵。(漢書卷五‧景帝紀第五) 武帝:即位 - 正月甲子;崩 - 二月丁卯;葬 - 三月甲申,葬茂陵。(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 昭帝:即位 - 二月戊辰;崩 - 四月癸未;葬 - 六月壬申,葬平陵。(漢書卷七‧昭帝紀第七) 宣帝:即位 - 六月丙寅;崩 - 十二月甲戌;葬 - 未著錄(漢書卷八‧宣帝紀第八) 元帝:即位 - 十二月癸巳;崩 - 五月壬辰葬 - 七月丙戌,葬渭陵。(漢書卷九‧元帝紀第九) 成帝:即位 - 六月己未;崩 - 三月丙戌;葬 - 四月己夘,葬延陵。(漢書卷十‧成帝紀第十) 哀帝:即位 - 四月丙午;崩 - 六月戊午;葬 - 九月壬寅,葬義陵。(漢書卷十一‧哀帝紀第十一) 平帝:即位 - 九月辛酉;崩 - 十二月丙午;葬 - 未著錄時,葬康陵。(漢書卷十二‧平帝紀第十二) (3)宋代 太祖:崩 - 十月癸丑;葬 - 四月乙卯,葬永昌陵。(宋史卷三‧本紀第三) 太宗:崩 - 三月癸巳;葬 - 十月己酉,葬永熙陵。(宋史卷五‧本紀第五) 真宗:崩 - 二月戊午;葬 - 十月己酉,葬永定陵。(宋史卷八‧本紀第八) 仁宗:崩 - 三月辛未;葬 - 十月甲午,葬永昭陵。(宋史卷十二‧本紀第十二) 英宗:崩 - 正月丁巳;葬 - 未著錄(宋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神宗:崩 - 三月戊戌;葬 - 十月乙酉,葬於永裕陵。(宋史卷十六‧本紀第十六) 哲宗:崩 - 正月己卯;葬 - 八月壬寅,葬於永泰陵。(宋史卷十八‧本紀第十八) 徽宗:崩 - 四月甲子;葬 - 未著錄(宋史卷二十二‧本紀第二十二) 欽宗:崩 - 五月辛卯;葬 - 未著錄(宋史卷二十三‧本紀第二十三) 高宗:崩 - 十月乙亥;葬 - 未著錄(宋史卷三十二‧本紀第三十二) 孝宗:崩 - 六月戊戌;葬 - 未著錄(宋史卷三十五‧本紀第三十五) 光宗:崩 - 八月辛卯;葬 - 未著錄(宋史卷三十六‧本紀第三十六) 寧宗:崩 - 閏八月丁酉;葬 - 三月癸酉,葬於會稽之永茂陵。(宋史卷四十‧本紀第四十) 理宗:崩 - 十月丁卯;葬 - 三月甲申,葬於會稽之永穆陵。(宋史卷四十五‧本紀第四十五) 度宗:崩 - 七月癸未;葬 - 正月壬午,葬於永紹陵。(宋史卷四十六‧本紀第四十六)   再檢視《明史》,朱元璋,年號洪武,在位卅一年,《明史本紀第三》:「閏五月乙酉,崩於西宮,年七十有一。……辛卯,葬孝陵。」又朱元璋亡後的明代帝王亦幾無葬七月者: 明惠帝:六月乙丑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明成祖:七月辛卯,崩,年六十有五。……九月壬午,……,葬長陵。 明仁宗:五月辛巳,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是日,崩於飲安殿,年四十有八。秋七月己巳,上尊諡,廟號仁宗,葬獻陵。 明宣宗:正月乙亥,崩於乾清宮,年三十有八。丁酉,上尊諡,廟號宣宗,葬景陵。 而核諸《明實錄》和夏燮的《明通鑑》: 明太祖 洪武 三十一年 閏五月辛卯葬孝陵。 明太宗 永樂 二十二年 十二月庚申葬長陵。 明仁宗 洪熙   元年  九月壬寅葬獻陵。 明宣宗 宣德   十年  六月辛酉葬景陵。 明英宗 天順   八年  五月庚申葬裕陵。 明憲宗 成化 二十三年 十二月壬午葬茂陵。 明孝宗 弘治  十八年  十月庚午葬泰陵。 明武宗 正德  十六年  九月庚午葬康陵。 明世宗 隆慶   元年  三月壬申葬永陵。 明穆宗 隆慶   六年  九月壬寅葬昭陵。 明神宗 萬曆 四十八年  十月丙午葬定陵。 明光宗 天啟   元年  九月壬寅葬慶陵。 明熹宗 崇禎   元年  三月乙巳葬德陵。

  若朱元璋欲佔七月吉時為帝王所用,何以有明一代之帝王葬時幾乎不在七月。而〈黃紹年氏〉者,如今日坊間之私家杜撰小說,無可稽核。至於「古來天子七月葬,士庶踰月禮不曠。」之說,《禮》云:「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卿、大夫、士三月。」又《春秋》左氏傳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指的是假若天子正月崩,則七月下葬;二月崩,則八月下葬。諸侯、卿、大夫、士皆然。並非帝王諸侯過世之後,直到七月才下葬。   「天子七月而葬」只是《春秋》的理想,實際上很難實踐,試想,當帝王於八月崩,翌年七月才能下葬,歷十二個月,期間就任遺體腐爛敗壞?還是仿埃及木乃伊的作法?或以金縷衣裹屍?如若六月崩而七月葬,金縷衣裹屍之製程連浸泡藥水都來不及呢!此說法除了在君主制下的中國絕無可能之外,於史實亦不符。   亞洲大學台灣民俗文物館的考證不僅誤解經典文義,其旁徵文獻更不入流,欲以此正俗,謬甚!

停柩七個月不是理想,是人情。古交通不便,待奔喪的人經訃聞通知趕來,一來一往兩段距離,花七個月在先秦似乎很合理
返回到“农历七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