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talk:Infobox Hong Kong Tunnel

最新留言:15年前由Bananasims在话题新版隧道模板内发布

香港隧道模板的分開或合併

我看到Template:Infobox Hong Kong Tunnel被建立,卻認為這個模板其實可以與Template:Infobox Hong Kong Road合併,仿效Template:藝人自動以顏色分類不同類型的道路(我的初步構思是分為5類:普通街道、主要幹道、快速公路、橋樑及隧道)。然而,模板原作者則認為維持分開會較好。因此,我希望聽聽大家的意見,看看各位支持將模板分開獨立運作,還是將模板統一如Template:藝人一樣。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3日 (三) 13:24 (UTC)回复

補充一下,經過我與模板原作者的溝通後,發現大家的觀點有所不同:
  • 模板統一為香港道路模板(我的觀點):所有類型的道路條目都可使用同一模板
  • 隧道模板維持分開(對方的觀點):未來也可使用於非道路的隧道條目,包括水管、大型排水隧道、電纜隧道等
各位認為哪個觀點比較可取呢?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3日 (三) 14:07 (UTC)回复

現時的隧道模板好像不太適合用於水管和其它非行車隧道,有數個必填欄位(車速限制、收費、通車日期)都只適用於行車隧道。看見筆架山隧道使用了模板,覺得用詞上怪怪的。因此支持統一兩個模板。另外以顏色分類不同類型道路似乎不易令讀者明白,不如在標題列加上小型圖示表示?例如快速公路圖示、  隧道圖示等等。- K仔 2007年10月4日 (四) 10:12 (UTC)回复

假如落實合併,可以嘗試,若不行也可以像Template:藝人一樣輔以文字寫清所屬類別。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4日 (四) 13:40 (UTC)回复

我反而覺得合併與否分別不大。如果我沒有理解錯,合併模板可以將所有資料項目併入單一模版,以供不同條目選用。好處如Kevinhksouth所說,我是同意的。不過這樣做會否令模板過於複雜,難於使用呢?因為Template:藝人不論用於模特兒還是配音員,其性質都是藝人,選用的資料項大體上是一樣的。但是道路可以是普通街道,也可以是橋樑或隧道,橋樑或隧道除了是道路的一種之外,也可以是建築物,選填的資料多少都會因應道路的類別而有所不同。相反,為每一種道路建立相應的模板,可以分開設定不同的參數,使用上應該會比較方便,頂多是日後統一格式的更新上會麻煩一些。日後真要建立水管條目,也可以再另建模板,這樣就不會影響現有模板。另外也支持加上小型圖示以作區別。—Baycrest (作客) 2007年10月4日 (四) 14:44 (UTC)回复

  • 恕我好奇,「水管、大型排水隧道、電纜隧道」有哪些實際值得寫的例子?
  • 認同Baycrest「合併與否分別不大」的意見,也明白到正反雙方的觀點,亦考慮過一個模板的參數過多對於使用者是不是一件好事,然而合併在一起{{Infobox Hong Kong Road}}亦可將模板內容說明另外分成橋樑、隧道等的使用參數,理論上不見得會不太方便。好了,如果真的只能二選一方案的話,我會偏向使用已建的{{Infobox Hong Kong Tunnel}},始終擔心合併後會增加使用出錯的機會。
  • 至於水管、大型排水隧道、電纜隧道一類,我還是建議真的有需要時再另建模板。另外,有幾個可加入的參數提供:落成日期(不等於通車日期)、每日(或每年)平均行車量、開掘技術、隧道平均寬度、隧道平均高度、控制機樓位置。Stewart~惡龍 2007年10月6日 (六) 04:31 (UTC)回复

看來將隧道模板合併到道路模板不能取得廣泛支持了,所以現階段還是維持現狀吧(也可以省回我研究改良道路模板的時間)。只是我仍覺得,現時的隧道模板用於鐵路隧道上實在有點牽強。以大欖隧道 (西鐵)為例,所謂的「車速限制」只是列車的最高速度,而隧道「收費」一欄寫著「包括在車費內」更感怪異。 -- Kevinhksouth (Talk) 2007年10月7日 (日) 02:47 (UTC)回复

這個我也覺得不適用,明明{{Infobox Hong Kong Tunnel}}模板中說「香港的行車隧道條目」的,再者不多不相符的參數了。Stewart~惡龍 2007年10月8日 (一) 02:49 (UTC)回复
現在該模板已經擴充了內容及參數,使用範圍已經不限於機動車使用的隧道、還可以用在鐵路隧道或鐵路、機動車兩用的隧道,新增供鐵路隧道的內容及參數包括:軌道數目、隧道類型中增加香港九廣鐵路公司鐵路隧道、香港地下鐵路公司鐵路隧道及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兩用隧道、興建模式中增加九廣鐵路局興建、九廣鐵路公司興建、香港地下鐵路公司興建等參數。

所有運輸隧道設計都要考慮最高可行駛車速的,而大欖隧道 (西鐵)都不例外。為了配合整個九廣西鐵的系統設計,大欖隧道 (西鐵) 的速度限制是和西鐵列車的最高營運速度一樣是正常的,不知明有甚麼是奇怪的。收費一欄,的確乘搭西鐵的乘客只需要繳付車費就可以使用到,但是又不是免費使用,因為乘搭西鐵乘客都可以使用到,不如這樣寫「不需要額外收費」的? — Railhk0512 2007年10月8日 (一) 06:31 (UTC)回复

連我也暫時看不出水管、大型排水隧道、電纜隧道有可寫的地方,水管可能還可以寫東江輸水管吧,不過也不能排除將來有人寫的可能啊。現時用不著的模板留待需要時才建,而香港的鐵路隧道為數不少(以工程區段計),或可考慮另建專用模板。—Baycrest (作客) 2007年10月7日 (日) 17:13 (UTC)回复

可能寫明渠有需要吧,不過就差距很遠了,有需要還是另立模板。Stewart~惡龍 2007年10月8日 (一) 02:49 (UTC)回复
明渠原本也可能是溪澗,不是人工建造的。--minghong 2007年10月8日 (一) 06:37 (UTC)回复

新版隧道模板

我和 User:eFilm 已經整理了這個香港隧道模板,將原有的隧道類型刪除,而增加了下列的四個參數,使用模板更加有彈性。東隧是唯一一個有使用全部參數的條目。

  • 隧道標誌,例如東隧的標誌
  • 行車隧道,東隧是一條行車隧道
  • 港鐵隧道,東隧也是一條港鐵隧道
  • 港鐵路綫,東隧道是將軍澳綫

整理完畢後應該外觀較佳。如有建議,歡迎提出!

Bananasims對話 2008年8月1日 (五) 08:19 (UTC)回复

返回到“Infobox Hong Kong Tunnel”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