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Flaskxi/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中伶官传的序文,其中提出了王朝盛衰由人事的观点,讲述了庄宗李存勖接受晋王李克用遗命,奋发图强为父除恨。功成之后安于享乐,因而国灭身亡,死于伶官郭从谦之手的故事概述。

作品影响

  • 思想影响:此文提出了“盛衰由人”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学者茅坤称赞此文是“千年绝调”,清代学者沈德潜评论[1]说:“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 文学影响:此文语言精练,结构严谨,议论酣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明代学者高启评论此文说:“欧阳文忠先生文章,如其为人,卓然不群。”
  • 史学影响:此文对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其失败的原因,明代学者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2]:“《伶官传序》一篇,为五代史之冠。”其为后世研究五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创作背景

北宋王朝由盛转衰,统治者不思进取贪于安乐,而宋太祖时所作的《五代史》成书太快,缺乏实证。欧阳修认为其“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3]。欧阳修是一位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爱国者。他崇尚儒家思想,积极入世,反对佛教思想[4],力主改革时政。他认为,宋朝统治者应该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励精图治,不要满足表面的虚荣。

正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參考資料

  1. ^ 欧阳修《五代伶官传序》. 品诗文网. [2023-12-11]. 
  2. ^ 陈晓华. 欧阳修与《新五代史》. 江苏智库网. [2023-12-11]. 
  3. ^ 罗喜娟. 欧阳修为何自撰《新五代史》. 当代江西. [2023-11-26]. 
  4. ^ 龚隽. 从经史之学到道学:再论北宋思想史上的辟佛说. 中国哲学史学会. 2022-09-01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