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陰謀集團

維基百科只是個充滿謊言的騙錢網站、資本主義的廣告機器、自由黨派的娛樂場、奉行共產黨的偉大宗旨、集體主義、搞個人崇拜、如垃圾般的沒用。
——吉米·威爾斯法语Wikipédia:La Mauvaise Version

陰謀集團英语Cabal」或者「派系」、「幫派」、「團伙」,作為維基百科意義含糊的術語,通常用在敘述真實或想像的維基百科使用者集體上,並經常指稱他們秘密討論運作著。在敘述中,這些使用者為了追求共同利益、信念或目標,在維基百科內部(包括「主要命名空間」或「專題命名空間英语Wikipedia:Project namespace」)或是外部場合聚集,並組成團體。

這些緊密關係可以根據成員傳播或宣傳的理念做出分類,有些便基於國家、政治或宗教。當中包括促進和實現他們個人觀點,或維持政黨、宗教、國家或任何社群的利益。但是否確實存在著推動自身信念的陰謀集團,通常不可能充滿把握地斷定真實存在。集團的存在常常僅止於設想階段,並將持有不同想法、觀點或意見的人們假定成陰謀集團一員;相應地,這類批評也讓他們自己看起來像是針對其他人的陰謀集團。

另外一方面,「陰謀集團」還能指在各種網際網路線上社群普遍出現的抱怨觀點,也就是存在著懷有陰謀的使用者群組或集團,他們通常是長期的社群成員和管理員。在敘述中,比起所有其他成員,他們擁有所有權力、做出所有決定、監督其他人行為;同時這些參與陰謀的成員,否認有責任為集團的任何行為負責,且堅持不釋放任何權力

歷史

在維基百科的初期,由於受到數量龐大的故意破壞、及其他不負責任的編輯打擾,包括「開創元老」等許多人都考慮「良性集團」的想法。拉里·桑格強烈支持給予被認為是專家的編輯們額外的權力,這也是他和吉米·威爾斯數項重大分歧之一,前者後來試圖在大眾百科上落實「專家政治」。2001年,吉米他本人則是深思「集團會員」的想法,最後促成「管理員」的概念。

隨著維基百科的成長,其管理機制變得越來越複雜權力等級制度也出現,包括正式的(管理員、行政員等)和非正式的(政策分析者、集團等)。由於使用包括只限邀請參與的IRC頻道、郵件列表等封閉的非正式決策結構,彷彿創造出一個或更多集團正在管理著維基百科的發展,也因而出現可能存在或實際存在的陰謀集團。而在維基百科上,唯一屬於維基百科、但限制成員參與的實體,包括調解委員會仲裁委員會

類型

維基百科集團

社區似乎受到特定群體的主導,導致了透明度的不足。比較起英文維基百科,中文維基百科客觀中立性嚴重不足。
——User:Plantton[註 1]

線上社群普遍的抱怨是,存在著通常由社群長期的成員組成的使用者群組,他們擁有所有權力、做出所有決定、監督其他人行為,及否認任何行為是要由集團負責。但並不存在英语There Is No Cabal這樣的勢力。這些投訴同時涉及到一系列慣例和一連串結果,後者是指控者所不希望的,並因而指控這些資深使用者為共同的不滿原因。這些結果可能是不相關的,或只是它們廣泛符合社群慣例(通常是方針頁面)或與共識的轉變有關。確實,受到尊重的編輯具有影響力,但「他們可以憑藉自身意願篡改整個社群」的說法並不存在。此外,當這些具豐富經驗的編輯熟練相關政策頁面,可能讓他們好像是有組織的團體。

當新的使用者開始指責每個人存在著陰謀,如果你——公認的維基百科人——聯合一致反對他或她,後者通常會驚訝於此。他或她可能在看見這些回應後,將之視為確認他或她懷疑的證據,儘管根本上就搞錯對象。這些人會認為,特別是在其編輯同伴和同輩中,真的不存在陰謀?但儘管維基百科的使用者可能遇到不公平、荒謬等理據,但真的沒有任何陰謀集團,更不能將所有事情歸咎於此。

資深的使用者和管理員可能會聚集在一起,尤其是有人指責他們違反規則或認為他們表現不佳;有些甚至可能指責他們接受委託,進而濫用權力。但這可能是因為被批評是寡頭政治管理的緣故,或者是錯誤地認為相關作為只要點選按鈕即可。或許更友善的的想法是,你可以認為這是人之常情,人們經常選擇團結在一起,特別是外面有人積極針對他們的行為。然而在他們那裡,仍然不存在著陰謀。

其他陰謀集團

如果存在陰謀集團,我們只有陰謀論可以證實他們的任何存在。不過,有關其他陰謀集團的說法仍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 秘密集團:這類型的集團受到其會員全體限制,因此人數有所限制,關於其功能或存在都是秘密運作討論。這些團體的目標可能是擾亂計畫、使其成員晉升成為維基百科上的工作人員,或是拉票真人傀儡車輪戰分組英语Wikipedia:Tag team,且可能在百科全書上留下特定觀點。雖然有關這類團體對於維基百科有著多少影響力的推測並未獲得證實,然而社會群體的存在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且我們已經知道,一些團體成員會使用維基百科以外的管道(包括IRC、電子郵件、外部網站等),來協調成員之間在維基百科上的行動。
  • 編輯集團:這類型集團是透過維基百科討論頁上的討論主題運作。2005年8月,英語維基百科基於交情和強化維基友愛的想法,組成英语Wikipedia:Wikipedia Signpost/2005-09-19/Esperanza group希望群組英语Wikipedia:Esperanza」。然而社群關於「希望群組」的主要顧慮,則是基於其官僚作風和菁英主義論,這在該群組被提交頁面存廢討論時受到強烈的關切,並建議撤銷該群組英语Wikipedia:Miscellany for deletion/Wikipedia:Esperanza[註 2]。2006年12月,該群組宣告解散。「反破壞工作小組」則是獲得認可的集團例子,並專注於打擊破壞。
  • 集團玩笑:維基百科網站經常被指責受到具有等級分層區別的陰謀集團操作,而大部分普通編輯並不知道該秘密集團的存在。為了諷刺這些陰謀論,許多維基百科編輯組建幽默的陰謀集團玩笑,一些例子包括胭脂派管理員、企鵝陰謀集團、浴衣陰謀集團等。他們讓編輯得以輕鬆一下,特別是大量編輯時期後。

結論

 
“听说过有个阴谋集团吗?”
“阴谋集团?什么集团?”
“当然没听过啦,毕竟压根就没这玩意……”

維基百科有陰謀集團嗎?沒有,有也是你自己搞出来的。

當有「一個集團私下工作,且聲稱不須為此負責。」這類想法和行動出現時,雖然可能並不討喜和不公正時,維基百科編輯也不太能有理由指責人們缺陷的天性。他們可能認為這些團體有點過於團結,或者可能基於政治因素,而憑藉自己經歷稱呼為「派系」或「寡頭政治」。或者應該考慮他們只是太過人性,在面對所有共同敵對的態度時,傾向相互支持。但除非你創造它,不然並沒有密謀反對你的陰謀集團。

比起表明因為他們是「大多數人的」意見而拒絕提案、或暗示他們因不同意你的意見而展開制止,透過多數人的詳盡論述討論、並駁斥絕大部分爭論更有成效。如果你攻擊反對你的人們,指稱他們似乎集體在議題上頭反對你,不管他們一開始是否如此,他們肯定會採取相應的行動,甚至真的會成為同一個群體。另一方面,請考慮如果有許多人不同意你,可能只是因為你錯了、或是違反網站方針(例如「不合理的比重」)。

不過幽默的集團玩笑通常被容許,直到他們開始影響到計畫,這時應該向管理員表明問題,且通常會建議撤除內容。僅僅是用於社交而未做出貢獻的維基百科頁面,網站使用者也可以在「頁面存廢討論」提出刪除要求。

參見

註釋

  1. ^ 原文請見User_talk:Plantton
  2. ^ 「這強調關於『希望群組』的一個長期存在且令人擔心的問題:他們不斷地區分他們自身。他們說自己將給予維基百科希望——但是誰與『希望群組』有所互動、誰又不是『希望群組』成員?為什麼這相等於對在『希望群組』的某人給予特惠條件?這個組織應當刪除,因為他們鎖定新的且易受批評的使用者為目標,然後後者便將透過綠色鏡片察看維基百科上的任何人,這是不好的。它導致優越情節,而不論首頁所說。至少對活躍的人來說,『希望群組』成員將他們自身視為最優先且最重要的。我們必須為了『希望群組』自身的利益刪除它們,向他們展示維基百科在他們亞文化牆外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