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結構式討論

(重定向自Wikipedia:Flow
結構式討論
問答集
回報與討論(國際社群)
開發和設計
背景及研究資料
命名空间
基本命名空间 讨论命名空间
0 主/條目 帮助 讨论 1
2 用戶 帮助 用户讨论 3
4 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讨论 5
6 文件 帮助 文件讨论 7
8 MediaWiki MediaWiki讨论 9
10 模板 帮助 模板讨论 11
12 帮助 帮助讨论 13
14 分类 帮助 分类讨论 15
100 主题 主题讨论 101
102 維基專題 維基專題討論 103
118 草稿 草稿讨论 119
126 格式手册快捷方式 PNS 格式手册快捷方式讨论 127
710 字幕 字幕討論 711
828 模块 模块讨论 829
1728 活动 活动讨论 1729
2600 话题 帮助
虚拟命名空间
-1 特殊
-2 媒体

結構式討論(原稱Flow[1])是一項討論系統開發計畫,由維基媒體基金會的Collaboration團隊,計畫打造出現代化的討論頁。最終將取代傳統討論頁和LiquidThreads討論頁系統,因為結構式討論無法在Wiki標記語言實現。

結構式討論的主要目標是:

  • 能使維基新手操作界面更加容易。
  • 能使維基老手展開高效率的討論。
  • 鼓勵互相支持和協作的深度對話。

結構式討論目前於數個Mediawiki.org的討論頁和數維基頁目上進行測試。在2015年,本項目的目標是和社群一起將結構式討論實作到不同維基上去,並造出新功能,以方便這些維基上的活躍編輯們一起工作,及方便新用戶加入。本項目將隨時間改善和茁壯,並將以用戶的意見為依歸作改善。

維基媒體基金會2015年左右停止开发结构式讨论,转而开发其他讨论工具。2023年末,維基媒體基金會宣布将逐步弃用結構式討論。

概要

英語維基的新用戶愈來愈少透過維基頁面作討論了[2],儘管有愈來愈多的訊息(多為自動發放的)以此方式發放給他們[3][4]。wikitext的討論頁代碼也對新手[5][6][7][8](甚至老手)溝通構成阻礙[9]

此外,資深用戶通常都找到某種「方法」去幫助他們管理和追踪自己正參與的眾多對話,當中使用了很多並非為此目的設計的工具。例如,監視列表和頁面差別工具是為管理頁面而設計,故用戶難以分辨同一頁面上的某對話是否確實有更新過。資深用戶常浪費大量時間於檢查對話頁上的頁面差別是否和自己有關,特別是當最熱門的話題自己並不感興趣的時候。

我們相信用戶期望一個比目前討論頁更現代化的討論系統,以滿足所有用戶討論和協作時的需要。

改善後 改善前
  • 容易分辨不同話題
  • 顯眼的回覆按鈕
  • 留言者明顯而緊連
  • 自動簽名
  • 所有討論的回覆都將有通知
  • 一個簡單的留言區塊
  • 無限延伸的討論串
  • 沒有一致的回覆系統
  • 留言者呈現在留言最末,或沒有留名
  • 點擊簽名按鈕或輸入wiki代碼
  • 需要使用{{Reply to}}通知對方有新回覆
  • 參與討論時,會編輯整個頁面或整個章節

用戶需要一個現代化和直觀的討論介面

討論頁作為一個討論工具顯得過時和不直觀。

(新)用戶被種種不成文慣例所困擾

歷年來,已有大量慣例圍繞着討論頁的使用而建立,如talkback模板的使用或不可修改他人的留言等。它們令不知情的用戶感到困惑。這並不意味這些慣例是錯誤的,只是這些用戶實在不知道。

現代化的討論系統將改善這個計劃

更好的合作渠道將改善協助效率,令我們的所有項目從中獲益。

進程規劃

請注意

像是Flow一樣的項目通常進程規劃都非常彈性,並且常有變動。我們實際上是一步一步的討論出這個項目,而不是一次到位的把所有事情都設計、建立完成。每次釋出版本應該都是立基於上個版本的成果,隨時增加或改變內容。決策必須根據很多不同的因素,包含主動的與維基社群的夥伴還有眾多利害關係人主動工作、從社群成員得到的反饋意見、製造了很誇張的錯誤然後修好它、甚至純粹因為今天比昨天想到更好的點子。

此進程規劃並非固定而短期的規劃。如果有人跟你說這類項目有快速而固定的進程,他可能是想推銷什麼產品給你。建立這樣的功能是個創造性的工程,必須透過團隊合作達成。就像所有的創造性的作品一樣,本項目靠得是靈感、犯錯、以及願景,三點缺一不可。與其說這是精準科學,不如說這是個藝術品,但描述這是個藝術創造的過程,也還無法完整表達其他本項目所需的技能。

下列的進程規劃僅是猜想。只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對我們認為自己正在前進的方向有個基礎概念、列出我們當下覺得相關的優先工作項目。這個進程規劃在不久之後相信就會過時。我們團隊很小,但有很多待辦事項在我們眼前,我們不可能每次想到很棒的想法或是犯了個很蠢的錯就更新一次這份文件。我們「無時無刻」都會想出好點子或犯錯,甚至它們常會同時發生。

通常像這麼大規模項目的進程規劃,可以預期的是前一兩個月的的規劃通常都會照著走。下一季的進程方向大致會正確,不過優先工作事項會改變,得看這季開發時發生的事情。離現在半年後的規劃幾乎可確定是錯的,至少會有幾個重要的面向不會正確。至於在這之後的規劃則幾乎就都是虛構的了。此進程規劃不會是前提、也不會是確定的計畫。這是個會不斷變動的文件,但也許無法及時的更新。這是一項探索、學習與成長的旅程。編寫軟體就是這麼有趣。 -- DannyH (WMF),本名Danny Horn,維基媒體基金會專案經理。

第一季(2014年7月-9月)

使用者介面功能
  • 訂閱
    •  完成 訂閱各個話題。
  • 通知
    •  完成 點擊一個通知就會前往話題頁面,並將未讀訊息給標上顏色。
    •  完成 結構式討論通知已讀和未讀狀態。
    •  完成 標記為已讀。
MediaWiki的變遷
  •  完成 建立一個話題名子空間。(頁面)
  •  完成 動態通知已讀和未讀狀態。
社群合作

本季回顧請見此(英文):[1]

第二季(2014年10月-12月)

使用者介面功能
  •  完成 目次表。
社群合作

本季回顧請見此(英文):[2]

第三季(2015年1月-3月)

第三與第四季的優先工作是與數個不同語言的維基百科社群合作,部署結構式討論、在可以提升效能的地方使用、同時專注於建立能協助維基老手合作,也吸引新的維基貢獻者使用的各種功能。

使用者介面功能
  •  完成 討論告一階段時的縮排的新模式。
  •  完成 透過編輯工具列將視覺化編輯器整合進來。
  •  完成 話題頁面可以支援分類。
  •  完成 編輯其他用戶的發文,如果你的留言被其他人編輯會得到Echo通知。
社群合作
  •  完成 啟用部分的計畫頁面(help頁面和village pump頁面):加泰隆語、法語、葡萄牙語維基百科。
  •  完成 啟用部分的測試頁面:中文、希伯來語、旁遮普語、俄羅斯語、泰盧固語維基百科。

第四季(2015年4月-6月)

使用者介面功能
  •  未完成 刪除和移動結構式討論頁面。
  •  未完成 讓使用者可以看到更寬頁面的選項。(也許會是滿版的寬度,我們還在調整)
  •  未完成 結構式討論頁面的搜尋功能。

第五季(2024年)

  •   处理中…… 废弃结构式讨论。

隨著我們跟不同維基計劃的社群夥伴繼續合作,這個列表還會持續的更新。

系統構成

這張簡表介紹了一個討論系統應有的主要功能,我們計劃如何做出這些功能,目前情況,和到當前討論的連結。它將會不斷被更新,以反映新討論的成果。

常見事務問答集

將會取代傳統討論頁嗎?
沒錯,但並不是永久的。討論頁有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用途——有些單純、有些複雜。目前Flow團隊正在處理最基礎的用途。新增功能的過程是不斷演進累加的;我們計劃滾動式的逐漸滿足各類用途的需求。
在不久的將來,一旦軟體已經穩定並且有足夠比例的活躍編輯已經試用並給予Flow他們的回饋之後,我們可能會強制所有討論頁使用結構式討論,但達到此最終目標之前還有許多工作等著我們。
將會有哪些頁面部署結構式討論?
結構式討論已經測試數個功能討論頁上部署,包含:
我們將會增加結構式討論部署的頁面,依照社群成員的共識來決定會優先部署在哪個討論空間。
可以選擇退出嗎?

在阅读模式下,您将无法撤销結構式討論阅读方式。若其他用户将他们的讨论页面转换成結構式討論页面,或社群达成共识转换条目讨论页,如果你想参与该页面,結構式討論的使用不可避免。

將會對傳統討論頁的記錄有什麽影響?
当結構式討論在一个活跃的wiki讨论页上启用时,已经存在的讨论将会被自动移动到一个存档页面。届时在Flow讨论板上将会有链接向存档页的链接。旧的讨论将不会被“丢弃”。我们知道讨论对于了解一个条目或项目的协作历史有多么重要。
我们将无法把旧的讨论页“转换”为結構式討論的格式,因为这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转换关系。将旧的讨论以源格式留在存档页,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IP用戶或匿名用戶可以編輯嗎?
匿名用户可以在所有启用結構式討論的讨论页参与讨论。然而,讨论页监视,以及这些监视的通知将只有登录用户可以收到。
為何不使用預先建構的系統?例如phpBBDiscourse之類的。
這些預先建構的系統,在設計上採用了單獨用例,在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計畫當中,並沒有相對應的單獨用例,例如用戶討論頁、條目討論頁、申請成為管理人員頁面存廢討論互助客棧等。
為何不使用LiquidThreads?
對於Wikipedia:垃圾訊息破壞有什麼對策?
是否支援Wiki標記語言和視覺化編輯器?
結構式討論和視覺化編輯器,兩者都是透過Parsoid去讀取Wiki標記語言。
是否支援所有模板和其他標記式語言
是否支援自訂簽名?
不提供支援。因為對於用戶界面設計具有破壞性,導致缺乏一致性;某些用戶的自定義簽名,只透露暱稱,卻沒有透露帳號名稱。
可以修改他人的貼文嗎?
目前版本是預設管理員可以修改他人的內容,而話題的標題每個人都可以編輯。
你要怎麼支援維基百科系統所使用的每一個行程

設計(自訂)問答集

為何設計成固定寬度?沒有考量到寬螢幕的顯示?
這是一項措施。人眼在閱讀文章時,段落必須限制在一定的長度,就要換行,這樣可以減輕閱讀上的疲勞。在易用性測試的研究指出[10][11],這樣可以降低壓力等級。
為何留空這麼多邊界?
這些留空就是眼睛的休息處,有助於專注閱讀文章,並增進理解文章內容20%[12]
為何出現灰字?
若使用亮眼的顏色易影響視力。
為何看起來像是FacebookTwitterStack Exchange
條列分明,整齊劃一,方便查看Flow中的內容。
為何使用話題和貼文?
更有話題性的去討論或協議。
為何話題中的標題旁顯示大型的顏色?
容易辨識話題是否已經解決。
如何在視覺化編輯與原始碼(Wiki text)編輯之間進行切換?
話題編輯中的右下角顯示[[]],透過點選來進行切換模式。
留完言後按儲存變更會自動簽名嗎?
是,每一個留言的左上方會顯示那一位編輯的帳號名稱,滑鼠移過去可顯示其留言頁面及貢獻,右下角則顯示時間的變更,滑鼠移過去可顯示儲存完的時間。
編輯過後到下一次編輯前內容/模板會不會即時更新?
不會

中文維基問答集

支援簡繁轉換嗎?

受技术限制,暂未开放简繁转换。

可以把討論串轉移到其他頁面嗎?

目前必須要與技術人員在客棧進行協商。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