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讨论:马来西亚/议席

以上从略…

已经审核,建议您参照龙运国会议席修改,会比较成熟。还有这里有[1][2],至于Chan Tee Yuen和Wong Ah Peng找不到可以用译音,还有连接号可以使用----,逗号应该换成顿号、还有往年成绩可以从英文维基翻译,感谢贡献。 angys 2018年6月10日 (日) 17:10 (UTC)回复

    • 没关系,但是我觉得您应该要看看这个,这是我和另一名编者的讨论。
  • 如维基需要更多来源来编辑条目,2004年后编辑人可以依据网络报道和资料素材进行编辑,不过在这之前的年代欠缺,只有一些报馆记者(无论是中、英、国)零散的整理报道和选委会所提供的选举成绩资料,那么在进行修改编写就有难度;如果是以书籍作为来源和注解,也只能依靠那位看过或是拥有书籍的编辑者来编辑和完善条目。或许维基达人们可以深入讨论和修订特定的条目,做为例子。我就暂时搁置雪州周边国席的条目创建,或许大家都需要更多时间来探讨国会议席条目的编辑。那我转换编辑和完善的条目的类型和静观更多国席的编辑详情。Ys keong99留言2018年6月11日 (一) 03:50 (UTC)回复

是可以创建的,不过需要多讨论,免得格式分歧。而且现在这样做效率不高,我认为您可以先往扩充议员条目的路走,比较多人看也比较节省时间。比如说陆兆福张健仁这些 angys 2018年6月11日 (一) 04:13 (UTC)回复

    • 誒,沒想到缺乏讚美的回應會讓你看到。我其實很感謝任何想創建國會議席的人,因為數據表格真的很煩,我手上目前只有丁加奴的數據。不過因為未來國會議席會很多,如果要統一格式,還有(避免刪除沒有來源的有爭議性文字發生網路糾紛,畢竟政治條目嘛)簡化事情,才會建議用最低限度的格式,可以用最少的精力,來創建條目。我認為閣下應該繼續創建國會議席條目,第一重要的是大選成績,其次是找出該議席的特性,譬如龍運國會議席的特點有兩個:伊黨巫統之爭、墾殖民,這樣讀者就會很容易抓住這個議席的焦點。甘馬挽則是長期是巫統議席、墾殖民,而且我還想寫甘馬挽專出部長,和龍運之間的資源鬥爭,只是沒有來源支持敘述。我們書寫國會議席條目,除了為公民整理基本資訊外,也協助他們判斷自己議席的結構,想巴生國會議席,從國大黨轉向馬華,我覺得就應該是要去努力找來源的重點中的重點,這樣選民就會立刻抓到議席特點,而且一旦你找到國大黨的網路資源,我們以後遇到國大黨的事情,就會以你的條目為參考,引用該條來源證明。一些淺見,在下認為雪州人創建雪州議席,丁州人創建丁州議席是最佳的,促進自己的鄉土認識,也比較容易明白該區特色。繼續從事議員創建當然也很好。Cherjau留言2018年6月11日 (一) 06:26 (UTC)回复
@Dotalim0204,您该看看这个。 angys 2018年6月13日 (三) 14:26 (UTC)回复
返回到“马来西亚/议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