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墓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墓,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南关外国道西侧长城脚下,是1933年长城抗战古北口战役中阵亡的中国将士的公墓。[1][2]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墓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密云县古北口镇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民国
编号5-4
认定时间1995年10月20日

历史

1933年1月1日,日军进攻山海关长城抗战开始。长城各口中,山海关于1月3日遭日军占领,冷口于4月11日遭日军占领。4月13日,国民革命军第29军被迫放弃喜峰口。从3月10日到5月15日,中国守军同日军进行了长城抗战中的古北口战役,是长城抗战中战斗时间最长的一场战役。5月15日,日军占领密云县城,古北口战役结束。参加古北口战役的中国军队有东北军第67军第112师(军长王以哲,师长张廷枢)、南京国民政府军第17军之第2、第25、第83师(军长徐庭瑶,师长分别是黄杰关麟征刘戡),中国军队投入兵力数万人。参加古北口战役的日军部队有第8师团、骑兵第3旅团、第6师团主力、第33混成旅团,第16师团一部,第5师团第11联队,以及炮兵、空军、坦克兵各一部,投入兵力也达数万人。中国守军与日军在古北口战场共伤亡1.3万余人,其中日军伤亡5000余人,中国守军伤亡8000余人。[1]

此次战役以中国军队失败而告终。密云县自此被分割为三部分:西北部的白马关鹿皮关河防口以西以北的40余个村庄被划入满洲国;古北口被日军占领;长城以内的村庄属蓟密区,被日军划入“非武装区”。古北口战役结束后的5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签定了《塘沽协定》,中国吞下了屈辱的条件。[1]

此次战役结束后,古北口东关、南关,街巷和田野布满尸体。在路边街巷的中国将士遗体,由民众掩埋到菜窖里;山谷田野的中国将士遗体,则由杨令公庙道士王乐如率人择地掩埋。《塘沽协定》签定后,南京国民政府起运500具尸骨赴蚌埠立墓另行安葬,剩下的一些尸骨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捐款,古北口商务会牵头,请道士王乐如组织民众,从田野山谷中再度收敛尸骨360多具,在古北口南关外西山根处挖一大坑,将尸体全部掩埋在坑内,一层苇席,一层尸体,共埋有3层,最后在上面堆起一高大坟头(自此当地人称之为“肉丘坟”)。坟头四周砌起一道花墙,花墙的门垛上写有挽联,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坟前立有一通墓碑。此即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墓。[2]

1992年,密云县人民政府将此处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995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015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3]

建筑

该公墓规模较大,墓顶用黄沙堆积形成,高5米,底部直径10米。墓的四周用砖砌有1.6米高的花墙,东面留有一门,门口两侧有2米高的门垛,门垛上有一副挽联:“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门顶上有四块铁方,上面题有“铁血精神”四个大字。墓的前方立有一座高2.5米的墓碑,墓碑上刻有“癸酉年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14个大字,落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三月立”。 [1][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