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风号驱逐舰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9年2月27日) |
岛风级驱逐舰是日本帝国海军于1941年动工的新型驱逐舰,官方的计画中属于丙型驱逐舰,即所谓的理想完美驱逐舰,是日本海军在二战时期最快的驱逐舰。
島風 しまかぜ | |
---|---|
概观 | |
舰种 | 驱逐舰 |
舰级 | 岛风型 |
制造厂 | 舞鹤海军工厂 |
动工 | 1941年8月8日 |
下水 | 1942年7月18日 |
服役 | 1943年5月10日 |
结局 | 1944年11月11日沉没 |
除籍 | 1945年1月10日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2,567吨 |
满载排水量 | 3323.9吨(3048吨2/3状态;2920吨1/2状态) |
全长 | 129.5米(水线长度126米) |
全宽 | 11.2米 |
吃水 | 4.36米满载;4.14米2/3状态;4.02米1/2状态 |
燃料 | 重油635吨 |
锅炉 | 吕号舰本式高压锅炉3座 |
动力 | 舰本式蒸汽轮机2座,双轴 |
功率 | 75000匹马力(设计) 79240匹马力(公试) |
最高速度 | 39节(设计) 40.9节(公试) |
续航距离 | 6000浬(18节) |
乘员 | 267人 |
武器装备 | 三座双联装50倍径三年式127毫米炮D型 二座双联装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 一座93式13毫米联装机枪 三座零式5联装鱼雷发射管(九三式鱼雷15枚) 一座94式深水炸弹投射机 其他 |
岛风级驱逐舰刷新了日本海军两项记录,一是安装三座五联装93式重型鱼雷发射管,可以一次发射15枚93型氧气鱼雷,堪称是当时日本雷击火力最强大的驱逐舰,使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危险的驱逐舰之一;二是装有试验涡轮机,海试时航速达到40.9节,这也创下日本海军除鱼雷艇外的大型舰最快航速,至2017年仍未被打破。
岛风级同时配备有火炮和鱼雷,也兼具强大的机动力可以执行掩护和侦查任务,但是其技术成本过高,施工周期过长,价钱太贵,最后只有唯一一艘岛风号建成服役。1944年此舰战沉于奥尔莫克湾。
简介
岛风号的诞生代表了二战前日本海军试图以鱼雷战来做为决战兵器的战略构想产物。在1937年退出伦敦海军条约后,各国过去被条约限制的尺寸问题不复存在,新型驱逐舰的大型化与高速化已不可避免,当时日本帝国海军得知美国海军新型驱逐舰正在量产,同时在速度上超越当时主力的阳炎级驱逐舰。1938年开始建造的本森级与格里维斯级直接反映出这种劣势,这些新造舰极速都可到37节以上,被敌方的压力牵著走之下日本海军早在退出条约时就希望1939年能建造出极速可到40节的实验舰,为此在1939年动工的阳炎级天津风号上搭载了一座实验型高温高压锅炉,由于实测效果还算成功,建造岛风号的技术上才勉强过关。
鱼雷发射管的配置上,原本设计时是希望安装两具不具再装填机能的七联装发射管发挥最大规模的鱼雷投射能量,最后考量发射管重量无法在危急时刻使用人力转动的限制,改为3具五联装发射管。
岛风号于1941年在舞鹤海军工厂开工,1943年5月10日完工,在日本帝国海军内属一级驱逐舰,隶属吴镇守府。原定建造16艘,最终目标为建造32艘,但因为造舰能力无法配合,加上太平洋战争型态已经从军舰间的决战改变为航空武力的决战为主,投资在主攻鱼雷作战的驱逐舰不符合作战考量,因此仅建造本舰后便没有后续计画;与本舰作为对比则是重视防空机能的秋月级在后来的造舰计画中一路增产,可表现出不同战略下的军备整建思维。
服役后的岛风号编入以训练为主的第十一水雷战队,参与了1943年7月日军撤出基斯卡岛,以及1944年的菲律宾海海战。在1944年11月11日奥尔莫克湾战役中,岛风在美国海军第38特遣舰队的舰载机扫射下,造成船身大量破洞进水,轮机转数下降而且开始喷出蒸气,因此无法继续航行。下午5点30分,舰身后部发生爆炸,舰上多数伤重者战死,仅松原泷三郎等21人存活,岛风于1945年1月10日除籍。
公试成绩
在1943年4月7日的过负荷全速公试中,排水量2894吨的岛风号以输出79240匹轴马力的功率达到40.90节的高速。创下日本海军除鱼雷艇外的大型舰最快航速。
所谓的公试航速,是在军舰的燃料与补给品装载量2/3的状态下所测的航行成绩,但也有搭载一半装载的情况下测试的的案例,大抵上仍是以2/3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