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3′40″N 118°59′24″E / 31.561085°N 118.990012°E / 31.561085; 118.990012

蒲塘桥

蒲塘桥,2005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南京市溧水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7-0957-3-255
认定时间2013年3月5日

蒲塘桥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洪蓝镇蒲塘村,是一座东西向横跨蒲塘河(又名老新河)的明代古桥。蒲塘桥建成于明代正德七年(1512年),为九孔不等跨石拱桥,全长91.3米,宽5.7米,是溧水区现存最大的古桥。1992年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形制

蒲塘桥为九孔不等跨连续坦拱桥,全长91.3米,净宽5.7米。中孔最大,跨径10.6米,两侧各孔逐渐收小。拱石采用当地的火山凝灰岩,用无铰横联的方法砌置。八个桥墩均有分水尖。桥面两边石栏杆等距竖立72根石柱,每根石柱顶端雕刻小石狮一座,形态各异。[1]

历史

古代溧水至宣城的驿路在蒲塘河上原有古桥蒲塘桥,南宋末年古桥废毁后改设蒲塘渡。现存的蒲塘桥重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当地富户赵琪兄弟独自捐银三千两,募工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开始建桥,正德七年(1512年)冬十月建成,沿用蒲塘桥原名。据记载,施工时:“先以桩木绝河而下之,次以石固其两崖。河之中垒石为趾,分九瓮,水去无滞,上以版石通墁,两旁栏干石壁立。”正德十年(1515年)九月,县令陈宪为嘉奖赵氏兄弟的义举,改桥名为“尚义桥”,并作《尚义桥记》,后仍名蒲塘桥。清代乾隆年间,萧必禧、赵时仲等重修。[2]

民国时,20世纪30年代修建公路,将蒲塘桥作为公路桥。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撤退时用炸药在桥面上炸出一个大坑。1946年和1955年,蒲塘桥曾两次维修。至20世纪末,由于重型车辆经常过桥,超过了该桥的荷载能力,桥的侧墙局部脱落,拱圈横拉条石多处断裂,部分拱圈和桥墩向外侧倾斜,桥面漏水严重。在蒲塘桥西侧另建新桥后,蒲塘桥改为步行桥。[3]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对蒲塘桥进行了加固和维修。去除桥面的钢筋混凝土面层,桥面地基用三合土加固,并铺上土工布防水。桥面石全部起出,用原产地相同材质的石材替换已经断裂的桥面石,重新铺装,恢复了原来的石质桥面。桥侧的墙石、拱券、分水尖根据损坏情况进行加固或更换,清除桥身上灌木、植物。在清理桥身时发现石刻龙首一只,将其恢复到原来位置,并补配了另外三只龙首。[4]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 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南京文物志. 方志出版社, 1997年. 第109页
  2. ^ 蒲塘桥[永久失效链接]. 南京地方志网站.
  3. ^ 蒲塘桥[永久失效链接]. 政协南京市溧水区委员会网站.
  4. ^ 蒲塘桥维修工程竣工. 文物保护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