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稱[1]風帆船帆,是指帆船桅杆上利用風力的布篷。而使用風帆作為動力的船隻則稱為帆船。帆船可能不止一面船帆,船帆也並非僅僅順風時才可以推進船隻。通過船帆角度的變換,在逆風中帆船也可前進。

常見的帆
宋朝時的帆船
大型帆船

字源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並未收錄「帆」,其北宋大徐本·馬部:「颿,馬疾步也。從馬風聲。臣鉉等曰:舟船之颿,本用此字。今別作帆,非是。符嚴切。」《康熙字典》註:「《崔豹·古今注》曹子貞馬名驚颿,言疾如帆也。」[2] 又,南梁玉篇》:「颿,扶泛、扶嚴二切。馬疾步也,風吹船進也。」

但《釋名·卷七·釋船》:「帆,泛也。隨風張幔曰帆。使舟疾,汎汎然也。」顯示於東漢末年成書時已有帆字;清代段注本:「今有帆字,船上幔使風者也。自杜注左傳已用此字,不必借颿。」指出西晉杜預註解《左傳》時即已用帆字。可見大徐本校注「本用此字」(颿),實為魏晉南北朝以來附會馬名「驚帆」所衍生之通假字

另,在詩詞著作中,常以「帆」、「風帆」象徵帆船。文字演變:汎(泛)→帆(颿)

歷史

歷史上可追溯的最早的關於帆的記載是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製造的帆船。而三世紀時,中國三國時期的《南州異物志》也有對帆的記載。[3][4]

材料

船帆通常要求織物質量輕、耐久度高。而對濕潤狀況下的抗撕裂性能、耐霉變性能也都有很高要求。船帆早期多使用帆布,而現代多使用纖度在20-300丹尼爾之間的人造纖維織物,如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5]

類型

船帆主要可分為橫帆和縱帆兩大類,橫帆與船體垂直方向懸掛,常見於19世紀的大型商用帆船;縱帆與船體平行方向懸掛,易於操作。縱帆又可分為:

  • 三角帆,又名拉丁帆,上方有一根斜桁
  • 百慕大帆,又名馬可尼帆,也是三角形,上方一角固定於桅頂,一條邊緊貼桅杆,下面一條邊以縱帆下桁(Boom)固定。
  • 支索帆(Staysail),又名牽帆,也是三角形,上方懸掛在支索上,是一種常見的輔助帆
  • 船首三角帆,下端固定於船首斜桅的三角帆
  • 船尾斜帆(Spanker),一般是上緣斜桁帆(Gaff-rigged)
  • 梯形帆(Lugger),上緣斜桁帆的桁架一端固定於桅杆,而梯形帆的斜桁與桅杆交接於一側非對稱位置,所以梯形帆兼有橫帆和縱帆的一些性質。

運用

蒸汽機發明以前,帆是大型船舶不可或缺的動力裝置。 15世紀,西方帆船開始向遠洋船舶方向發展,船帆數量、面積日益增多。與此同時,大面積的風帆也使船舶在風暴中極易傾覆,遭到滅頂之災。歷經改造,飛剪式帆船脫穎而出,其最快航速可達20。而進入工業時代後,蒸汽機誕生、輪船發明,在懸殊的實力對比之下,帆船逐漸退出遠洋運輸,日漸沒落。[6]

體育運動

帆在體育運動中有着悠久的歷史傳統。帆船帆板夏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文化

帆在人類文化中多有象徵意義。如在中國文化中有順利之意涵,比如成語「一帆風順」、李白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等。

參見

註釋

  1. ^ 音同「帆」。在六朝當時駢文影響下,講究詞藻華麗、刻意用字生僻的產物。
  2. ^ 典出參照:
    • 晉朝崔豹古今注·雜註第七》:「驚帆,曹真有駃馬名為驚帆,言其馳驟如烈風之舉帆疾也。」
    • 明朝焦竑俗書刊誤·卷七·略記字始》:「颿即帆,曹真有馬號驚帆,言馳驟如風雨也。世因製此字,然實贅。」
  3. ^ 先秦至清前中期的中国航海技术. 藝術中國網. [2009-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8) (中文(簡體)). 
  4. ^ 萬震. 陳直夫 , 編. 南州異物志輯稿. 陳直夫教授九秩榮慶門人祝賀委員會. 1987 [2022-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3). 
  5. ^ 李濤. 国内外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开发应用进展 (PDF). 合成纖維. 2007, 8: 27. ISSN 1001-7054 (中文(簡體)). [永久失效連結]
  6. ^ 船舶数字博物馆——西方帆船(15-19世纪)(Google快照). 上海交通大學. [2009-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6-25) (中文(簡體)). 
  7. ^ 鹅銮鼻公园. 屏東旅遊資訊網. [2009-08-04] (中文(繁體)). [永久失效連結]
  8. ^ “船帆之城”——新西蘭海港城市奧克蘭. 新華網. [2009-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8) (中文(繁體)).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