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威廉二世號戰列艦

德皇威廉二世號戰列艦(德語:SMS Kaiser Wilhelm II.[註 1])為德意志帝國海軍所建造的五艘德皇腓特烈三世級前無畏戰列艦的二號艦。它於1896年10月在威廉港帝國船廠英語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鋪設龍骨,1897年9月14日下水,至1900年2月13日以旗艦身份投入艦隊服役。其主炮為安裝在兩座雙聯裝炮塔內的四門240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24 cm SK L/40 gun,最高速度為17.5節(32.4公里每小時)。

德皇威廉二世號於1900年的平版畫
歷史
德意志國
船名 德皇威廉二世號
艦名出處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
建造方 威廉港帝國船廠英語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
鋪設龍骨 1896年10月26日
下水日期 1897年9月14日
入役日期 1900年2月13日
除籍日 1921年3月17日
結局 1922年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船級 德皇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
排水量
  • 標準:11,097噸
  • 滿載:11,785噸
船長 125.3米
型寬 20.4米
吃水 7.89米
動力輸出 9,561千瓦特
動力來源 三軸三脹蒸汽機
船速 17.5節
續航力 3,420海里以10節
乘員 39名軍官、612名水兵
武器裝備
裝甲

德皇威廉二世號在入役後一直擔任練習艦隊的旗艦,期間多次參與艦隊的訓練演習和出訪外國港口,直至1906年被新戰列艦德國號所取代。隨着劃時代的無畏艦於1908年開始入役,德皇威廉二世號被迫停運並投入預備役。1910年,它曾被重新啟用,在波羅的海擔當訓練艦任務,但於1912年再度撤出現役。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皇威廉二世號及其姊妹艦作為岸防艦動員至第五戰列分艦隊服役。基於其艦齡、加上船員的短缺,導致它於1915年2月退出了這一職能,之後擔任公海艦隊指揮艦,常駐威廉港。當戰事於1918年11月結束,德皇威廉二世號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並於1920年代初出售拆解。其艦艏飾則被保留了下來,現陳列於德累斯頓聯邦國防軍軍事史博物館

設計

 
德皇腓特烈三世級線條畫

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889年訂購了四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後,由於受到預算限制、帝國議會反對以及缺乏連貫艦隊計劃的相結合影響,導致進一步購買戰列艦的計劃被推遲。隨着前國家海軍辦公室國務大臣德語Staatssekretär列奧·馮·卡普里維於1890年就任德國總理,海軍中將弗里德里希·馮·霍爾曼英語Friedrich von Hollmann成為新任海軍國務大臣。霍爾曼於1892年提請訂購一艘新的戰列艦,以取代建於二十年前的老式鐵甲艦普魯士號,但前一年締結的法俄同盟卻使得政府將注意力集中在擴大陸軍的預算上。議會的反對迫使霍爾曼將計劃推遲至第二年,當時卡普里維發表了支持該項目的講話,指出俄國近期的海軍擴張威脅到了德國在波羅的海海岸線。1893年末,霍爾曼呈遞了海軍1894-1895年度的預算案,再次要求替換普魯士號,並獲得批准。新艦摒棄了勃蘭登堡級的六門火炮布置,取而代之的是四門大口徑炮,這是同期其它國家海軍的標準配置。作為同級的第二名成員,德皇威廉二世號則被推遲至1896年初,當時帝國議會批准該艦使用1896-1897年度的預算。[2]

德皇威廉二世號的水線長度全長分別為120.9米和125.3米,舷寬20.4米,有7.89米的前吃水和8.25米的後吃水。艦隻所設計的標準排水量為11,097噸,滿載排水量則可達11,785噸。其推進是通過三台三缸立式三脹蒸汽機以驅動三副螺旋槳來實現。蒸汽由四台海軍式英語Scotch marine boiler和八台筒形水管式英語Water-tube boiler鍋爐供應,均為燃煤式,並通過兩具高聳的煙囪英語Funnel (ship)排放。推進裝置的額定功率為9,561千瓦特(12,999匹公制馬力),最高速度達17.5(32.4公里每小時)。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39名軍官及612名士兵;而在擔任艦隊旗艦時,則可增加12名軍官和51-63名士兵。[3]

德皇威廉二世號的主炮為四門240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24 cm SK L/40[註 2],它們安裝在分居中央艦艛一前一後的兩座雙聯裝炮塔內。副炮英語Battleship secondary armament則包括十八門塔裝或廓裝英語Casemate混合布置的150毫米40倍徑速射炮英語15 cm SK L/40 naval gun。針對魚雷艇的近距離防禦武器由十二門88毫米30倍徑速射炮英語8.8 cm SK L/30 naval gun組成,全部安裝在炮廓內。艦隻亦搭載有十二門37毫米機關炮,但後來被移除。武器套件中還有六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其中一具安放在艦艉水上部分的旋轉支架上、四具在舷側的水下部分以及一具在艦艏的水下部分。艦隻的裝甲帶最厚處有300毫米,甲板裝甲的厚度為65毫米。司令塔和主炮炮塔裝有250毫米厚的的裝甲板,副炮炮廓則受到150毫米厚的裝甲保護。[3]

服役歷史

建成至1902年

德皇威廉二世號是為替換老舊的鐵甲艦腓特烈大帝號而以「腓特烈大帝代艦」(Ersatz Friedrich der Grosse[註 3]作為合同代號訂購。[3]龍骨自1896年10月26日開始在威廉港帝國船廠英語Wilhelmshaven Imperial Shipyard架設建造序列英語Yard number為24。[6]艦隻於1897年9月14日下水,在下水儀式上,由海軍少將海因里希親王代表其長兄威廉二世皇帝為艦隻命名。[6]它於1900年2月13日入列,[7]擔任艦隊旗艦的職位,直到1906年。[8]德皇威廉二世號是德國海軍專門為艦隊旗艦而建造的首艘戰列艦。在1900年6月完成海試後,它被編入第一分艦隊的第二支隊,取代了老式鐵甲艦巴伐利亞號在支隊中的位置以及戰列艦腓特烈·威廉選帝侯號在練習艦隊(Übungsflotte)中的旗艦地位。[6]

1900年7月上旬,腓特烈·威廉選帝侯號與其它三艘隸屬於第一分艦隊第一支隊的勃蘭登堡級戰列艦奉命前往東亞海域協助鎮壓義和團運動。為此,德皇威廉二世號及第二支隊的其餘艦隻於7月8日被轉移到第一支隊,受海軍少將保羅·霍夫曼英語Paul Hoffmann (naval officer)指揮。[6]8月15日,年度秋季演習開啟;艦隊最初是在德意志灣進行戰術演練,隨後以戰鬥編隊巡航穿過卡特加特海峽,至9月21日在波羅的海西部結束。在這些操練期間,德皇威廉二世號均是擔任仲裁艦,因此霍夫曼臨時將他的將旗轉移到其姊妹艦德皇腓特烈三世號艦上。當演習在基爾結束後,他於9月29日重返德皇威廉二世號。[9]

 
海軍上將漢斯·馮·克斯特,在其擔任艦隊司令期間大多於德皇威廉二世號艦上指揮

1900年11月1日,德皇腓特烈三世號取代德皇威廉二世號成為第一分艦隊的旗艦;而後者作為艦隊的旗艦,仍出於戰術目的被編入分艦隊。從12月4日至15日,德皇威廉二世號隨第一分艦隊前往挪威開展冬季訓練巡航;期間這些艦隻於12月10日至12日錨泊在拉爾維克。德皇威廉二世於1901年2月駛入旱塢接受大修和一些現代化改造工程。[10]其中包括重建一座更大的艦橋和拆除部分探照燈[11]在艦隻大修期間,海軍上將漢斯·馮·克斯特接替霍夫曼成為艦隊司令,並一直擔任此職務直到1906年末。[12]

1901年3月底,分艦隊在波羅的海進行年度例行訓練。4月1-2日夜間,德皇腓特烈三世號在阿科納角以東的阿德勒淺灘英語Adlergrund嚴重擱淺,德皇威廉二世號則稍稍觸底。經過短暫的檢查,確定德皇威廉二世號沒有損壞後,時任第一分艦隊司令的海因里希親王遂於4月23日將他的將旗轉移至該艦,而德皇腓特烈三世號則進入旱塢接受維修。與此同時,在4月18日,威廉二世皇帝命其兒子 阿達爾貝特親王跟艦服役。4月27日,第一分艦隊在阿彭拉德附近進行了炮擊訓練和登陸演習。[10]到6月17日,德皇威廉二世號的姊妹艦德皇威廉大帝號已經入役,因此後者接管了分艦隊的旗艦職責,而德皇威廉二世號則僅作為艦隊旗艦服役。分艦隊其後巡航前往西班牙,並停駐在加的斯,與從東亞海域返航的勃蘭登堡級戰列艦會合。第一分艦隊於8月11日返抵基爾,但勃蘭登堡級艦隻的晚到使得它們推遲了參加年度秋季艦隊演習。演習以在德意志灣的訓練作為開端,隨後對易北河下游的防禦工事實施模擬攻擊。在艦隊駛往但澤灣之前,還在基爾灣進行了射術操練;至但澤灣的演習期間,威廉二世皇帝陪同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檢閱了艦隊並登上德皇威廉二世號參觀。秋季演習於9月15日結束。德皇威廉二世號和第一分艦隊餘部於12月開始了前往挪威的常規冬季訓練巡航,當中包括從12月7日至12日停留在奧斯陸,並受到挪威國王奧斯卡二世的登艦訪問。[13]

1902年1月,德皇威廉二世號駛入威廉港的船塢接受年度檢修。3月中旬,威廉二世皇帝攜皇后奧古斯塔·維多莉亞登艦,在易北河河口迎接他從美國歸來的胞弟海因里希親王。第一分艦隊隨後在波羅的海西部進行了一次短途巡航,然後從4月25日至5月28日展開了圍繞不列顛群島的大規模巡航。單艦和分艦隊訓練從6月持續至8月進行,期間僅在7月被前往挪威的巡航所中斷。在這些訓練過程中,德皇威廉二世號有三個鍋爐的管道發生破裂,但均在8月開始的秋季演習前得到修復。[13]演習在波羅的海啟動,至北海玉石灣英語Jade Bight通過進行一次海上閱兵而結束。德皇威廉二世號沒有積極參加演習,而是作為艦隊司令以及艦隻得名者——威廉二世皇帝的觀察艦使用。定期的冬季訓練巡航隨後於12月1-12展開。[14]

1903-1905年

1903年的第一季度遵循慣常的訓練模式。分艦隊在波羅的海進行了一次訓練巡航,隨後從5月7日到6月10日展開西班牙之旅。回到德國後,德皇腓特烈二世號出席了基爾賽船周英語Kiel Week。7月,它又加入第一分艦隊參與去往挪威的年度巡航。[14]秋季演習則包括在北海進行封鎖演練,整個艦隊首先進入挪威水域,然後於9月初前往基爾,最後對基爾實施模擬攻擊。演習於9月12日結束。[15]隨着11月23日開始在波羅的海東部進行的一次巡航、以及12月1日開始進入卡特加特海峽的巡航,德皇威廉二世號完成了這一年的訓練計劃。在後一項巡航期間,該艦曾在丹麥港口腓特烈港停留。[16]

 
高速航行中的德皇威廉二世號

1904年1月11日至21日,德皇威廉二世號在斯卡格拉克海峽參加了一次演練,之後返回基爾。然後,它於1月23日前往挪威奧勒松協助滅火,以避免火災英語Ålesund fire摧毀這座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城市。接下來是3月8-17日的分艦隊演練。5月,艦隊在北海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拉練,而德皇威廉二世號於6月也再次出席基爾賽船周,並在當地受到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威廉·帕爾默英語William Palmer, 2nd Earl of Selborne伯爵以及巴滕貝格親王路德維希的登艦訪問。6月,德皇威廉二世號憑藉出色的射擊成績而贏得了「凱撒射術獎」(Kaiser's Schießpreis)。接下來的一個月,第一分艦隊和第一偵察集群共同出訪英國,其中包括7月10日在普利茅斯停留。德國艦群於7月13日啟程前往荷蘭;翌日,第一分艦隊在弗利辛恩拋錨。荷蘭女王威廉明娜於此訪問了這些艦隻。第一分艦隊在弗利辛恩停留直至7月20日,然後與艦隊餘部共同前往北海北部進行巡航。7月29日,該分艦隊系泊在挪威的莫爾德,別的部隊則分別去往其它港口。[17]

艦隊於8月6日重新集結駛回基爾,於8月12日對那裡的港口實施模擬攻擊。在北海巡航期間,艦隊進行了廣泛的無線電報試驗,並在夜間使用探照燈進行通信和信號識別。回到基爾後,艦隊立即開始籌備於8月29日在波羅的海舉行的秋季演習。艦隊於9月3日移至北海參加一項大型的登陸行動;之後這些艦隻將參加演習的第九軍英語IX Corps (German Empire)的地面部隊帶到阿爾托納,以接受威廉二世皇帝的檢閱。9月6日,這些軍艦在黑爾戈蘭島附近為威廉二世皇帝舉行了自己的閱艦式。三天後,艦隊經由威廉皇帝運河返回波羅的海,在那裡與第九軍和近衛軍英語Guards Corps (German Empire)一起參加了進一步的聯合登陸演習。演習於9月15日結束。[18]從11月22日至12月2月,第一分艦隊繼續參加冬季訓練巡航,這次是前往波羅的海東部。[19]

德皇威廉二世號隨第一分艦隊於1905年1月9日至19日和2月27日至3月16日期間參加了兩次訓練巡航。接着是單艦和分艦隊訓練,重點是炮術操練。7月12日,艦隊開始在北海展開大規模訓練演習。艦隊隨後穿過卡特加特海峽抵達哥本哈根,德皇威廉二世號在那裡受到了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的登艦訪問。艦隊繼而在斯德哥爾摩作停留,當時德皇威廉二世號、戰列艦勃蘭登堡號以及大巡洋艦腓特烈·卡爾號均告擱淺,但只有腓特烈·卡爾號受損嚴重。夏季巡航於8月9日結束,然而通常在此後不久開始的秋季演習因當月英國海峽艦隊英語Channel Fleet的到訪而推遲。英國艦隊在但澤斯維內明德弗倫斯堡停留,在那裡受到德國海軍部隊的迎接;德皇威廉二世號及德國艦隊的主力為此也駐泊在斯維內明德。這次訪問因受到不斷升級的英德海軍軍備競賽影響而變得緊張。[20][21]

由於英方到訪,1905年的秋季演習日程被大大縮短——從9月6日至13日止,並僅局限於北海海域。演習的第一階段是假定對德意志灣進行海上封鎖,第二階段則設想敵方艦隊試圖攻克易北河的防禦力量。[22]10月期間,德皇威廉二世號進行了單艦訓練,並於11月加入分艦隊餘部巡航前往波羅的海。12月上旬,第一和第二分艦隊展開定期冬季巡航,這次是去往但澤,並於12月12日抵達。在返回基爾的途中,艦隊進行了戰術演練。[23]

1906-1914年

 
1911年的北海及波羅的海地圖

德皇威廉二世號及艦隊餘部於1906年承擔了比往年更繁重的訓練計劃。整個4月,這些艦隻都在從事單艦、支隊和分艦隊訓練。從5月13日開始,大規模的艦隊演練在北海舉行,並一直持續到6月8日,然後在斯卡恩周邊巡航進入波羅的海。[23]7月中旬,艦隊又開始了慣常駛往挪威的夏季巡航。德皇威廉二世號隨第一分艦隊錨泊於莫爾德,並於7月21日在當地與搭乘的漢堡號郵輪德語Hamburg (Schiff, 1900)而來的威廉二世皇帝會合。艦隊於8月3日出席了挪威國王哈康七世的誕辰慶典。翌日,德國艦群出發前往黑爾戈蘭島,參加在那裡舉行的操練。它們於8月15日返回基爾,開始為秋季演習作準備。8月22-24日,艦隊在基爾外圍的艾克恩峽灣英語Eckernförde Bay參加了登陸演習。演習於8月31日至9月3日暫停,當時艦隊接待了來自丹麥和瑞典的軍艦,然後從9月3日至9日又在基爾接待一支俄國分艦隊。[24]演習於9月8日恢復,並持續了多五天。[25]

1906年9月26日,此時已晉升為海軍大將的克斯特從德皇威廉二世號上降下自己的將旗,結束了其作為艦隊旗艦的任期;新式戰列艦德國號取代了它的角色。[25]德皇威廉二世號繼而被編入第一分艦隊擔任副司令旗艦,受海軍少將馬克斯·羅爾曼指揮。12月8-16日,該艦參加了一次波瀾不驚的冬季巡航,去往卡特加特海峽和斯卡格拉克海峽。1907年第一季度遵循了與前一年相同的訓練模式,惟在2月16日,艦隊正式重組為公海艦隊。從5月底到6月初,艦隊繼續在北海展開夏季巡航,並經卡特加特海峽返回波羅的海。接下來是從7月12日至8月10日駛往挪威的定期巡航,期間德皇威廉二世號曾錨泊在特隆赫姆。在8月26日至9月6日的秋季演習中,艦隊與第九軍在石勒蘇益格北部進行了登陸演習。冬季訓練巡航則於11月22-30日進入卡特加特海峽。[26]

 
1910年,重建完成後的德皇威廉二世號

1908年5月,艦隊以一次深入大西洋的大規模巡航取代了常規的北海之旅,期間德皇威廉二世號在亞速爾群島奧爾塔作停留。艦隊於8月13日返回基爾,為8月27日至9月7日的秋季演習做準備。在波羅的海的支隊訓練緊隨其後於9月7-13日進行。在這些演習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號被停止使用。它於1910-1911年間在威廉港進行了重大重建。[27]內容包括削減舯部的部分艦艛以減輕重心過高,安裝了新的圓形煙囪並增大了司令塔桅杆上的戰鬥桅樓英語fighting top被移除,而副炮系統也經過了大幅修改。150毫米炮中有四門被移走,但增加了兩門88毫米炮;大部分的88毫米從上甲板被移至主甲板英語Main deck的炮廓內。[28]1910年10月14日,德皇威廉二世號在波羅的海預備役支隊重新入役。它於10月21-23日進行了短暫的海試後前往基爾,與其四艘姊妹艦共同駐紮在那裡。[27]

從1911年4月3日至29日,該艦參加了在呂根島周邊舉行的演習。從6月8日開始,德皇威廉二世號及其姊妹艦連同北海預備役支隊一起前往挪威進行訓練巡航。期間它先後到訪了阿倫達爾卑爾根奧達。7月,該艦在荷爾斯泰因北部海岸附近進行射術訓練,隨後在梅克倫堡海岸附近展開訓練巡航。在為8月的秋季演習而臨時組建的第三分艦隊中,德皇威廉二世號成為旗艦。[29]第三分艦隊隸屬公海艦隊參加演習,演習從8月28日持續至9月11日。翌日,第三分艦隊解散,德皇威廉二世號返回波羅的海預備役支隊服役。1912年2月,該艦被派往費馬恩海峽,以協助解救幾艘被困冰面的貨輪。同年5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號及其姊妹艦再度退役,並維持停用狀態直至1914年。[27]

第一次世界大戰

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皇威廉二世號及其姊妹艦於1914年8月5日被抽離預備役,並動員第五戰列分艦隊;由德皇威廉二世號擔任該分艦隊旗艦。這些艦隻的備戰進度十分緩慢,直到8月底才準備好在北海服役。[27]分艦隊最初的任務是海岸防禦,但它們實際擔當此職僅有很短一段時間。[30]9月中旬,第五分艦隊被調往波羅的海,受時任波羅的海武裝部隊總司令德語Oberbefehlshaber der Ostseestreitkräfte的海因里希親王指揮。後者原本計劃對文道發動大規模的兩棲攻擊,但運輸工具的短缺迫使其改變了計劃。作為替代,第五分艦隊將被用作搭載登陸部隊,但當海因里希親王收到了英國艦隊將於9月25日進入波羅的海的錯誤情報後,這一任務也被取消了。[31]德皇威廉二世號及其姊妹艦遂於翌日返回基爾,讓登陸部隊在那裡上岸。這些艦隻隨後繼續推進至北海,恢復它們在當地的警戒英語Guard ship職責。年底前,第五分艦隊再次被調往波羅的海。[32]

海因里希親王下令對哥特蘭島發動進攻。1914年12月26日,這些戰列艦在波美拉尼亞灣英語Bay of Pomerania與波羅的海巡洋支艦隊會合,然後啟程出擊英語Sortie。兩天後,部隊抵達哥特蘭島宣示主權,並於12月30日回到基爾,期間並未發現任何俄國艦船。分艦隊重返北海執行警戒任務,但不久後便於1915年2月撤出前線服役。由於公海艦隊受訓船員的短缺,加上在戰爭時期運作老舊艦艇的風險,致使德皇威廉二世號及其姊妹艦不得不停運。在此期間,其姊妹艦德皇卡爾大帝號曾臨時擔任分艦隊旗艦,但德皇威廉二世號於2月24日重新恢復此職。接下來的一個月,該艦於3月5日裁減了船員編制並駛至威廉港,在那裡它被改裝成公海艦隊司令的總部艦英語Headquarters ship,自4月26日開始服役。[32]德皇威廉二世號的無線電設備進行了現代化更新,以便艦隊駐港時可供指揮官使用。[33]

戰爭結束後,德皇威廉二世號繼續擔任艦隊司令及其參謀、以及北海掃雷行動指揮官的總部艦。它於1920年9月10日最後一次退役。[34]根據結束戰爭的《凡爾賽條約》海軍條款規定,經過重組的國家海軍主力艦規模限制為八艘德國級不倫瑞克級前無畏艦,其中僅六艘可以任何給定時間內運用。結果,德皇威廉二世號於1921年3月17日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並售予拆船商。至1922年,德皇威廉二世號及其姊妹艦均已被拆解為廢金屬。它的艦艏飾則被保留了下來,現陳列於德累斯頓聯邦國防軍軍事史博物館[7]

注釋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而Kaiser 即「皇帝」的德文稱謂,一些中文來源將此譯作「愷薩」。[1]
  2. ^ 根據德意志帝國海軍的命名法,該炮的官方名稱為24 cm SK L/40。其中SK(Schnelladekanone)表示「速射炮」,而L/40表示炮管長度,即40倍徑[4]
  3. ^ 所有德國艦船在訂購時都會被賦予臨時代號;其中新增編入艦隊的使用字母代號,而用於替換舊艦的則使用「(舊艦名)代艦」。[5]

參考文獻

引用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