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門內大街

39°55′28″N 116°25′34″E / 39.9243541°N 116.4261667°E / 39.9243541; 116.4261667

朝阳门内大街
CHAOYANGMENNEI DAJIE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大慈延福宮
北京外交人員服務局
孚王府
朝陽門內大街81號
新聞出版大廈
北京市新聞出版局
中國海油大廈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盈地大廈
凱德華璽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
外國文學出版社
東城區回民小學
朝陽首府
凱恆中心
起點東二環朝陽門橋
終點東四路口

朝陽門內大街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東部的一條大街。因位於北京內城朝陽門內而得名。

簡介

 
朝內菜市場現狀

朝陽門內大街東起朝陽門立交橋西側,西到東四朝陽門元朝稱「齊化門」,明朝正統初年改稱「朝陽門」。該門坐西朝東。舊時,朝陽門有「糧門」之稱,當年在城門洞內北側牆上,鑲砌有一方刻有谷穗的石頭,作為喻示。朝陽門城樓高約35米,其瓮城的面積、大小、長寬均和東直門相同。明朝洪武元年八月庚午,徐達率軍隊進攻元大都,來到齊化門,官兵填壕登城而入。明朝正統初年,觀象台未建之時,曾在該門上觀測天文。正統三年正月,撥官兵十萬四千修葺京師朝陽門等城樓。《燕京訪古錄》載:「昔日朝陽門偏東城牆上,鑲連脊小廟三座,高二尺,長一尺五寸。廟系白石修成,分閣為三:中祀天皇伏羲,紅髮紅顏,體紅面赤,身着紅圓樹葉,雙手合抱太極圖;左祀地皇神農氏,淺青身面,頭盤雙髻,身着綠長樹葉;右祀人皇軒轅氏,白面黑須,黃袍龍冠。三皇皆坐像,皆范銅而成,高六寸。廟旁石柱上刻「大明永樂三年修」。牆下有二石碣,均刻人身穴道。」[1]

清朝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疏浚護城河,在朝陽門與東直門增設水關,引大通橋下的漕船直達朝陽門下。朝陽門外護城河又稱「運糧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毀壞了朝陽門門洞內的谷穗石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朝陽門拆除,修建朝陽門立交橋[1]

朝陽門內大街,元朝時便已存在,因為當時街東端的城門稱「齊化門」,故此街稱「齊化門街」。明朝正統初年,將齊化門更名為「朝陽門」,該街隨之改稱「朝陽門內大街」。清朝中期,朝陽門內大街曾為糖市所在地。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祭灶前,從後來建於1953年的朝陽門內菜市場(現已遷址)的位置到朝陽門門臉,大街兩側都是出售塊糖、糖球、南糖、關東糖、糖餅等的貨攤,此外還有出售玻璃球及各種兒童玩具的貨攤。[1]

清朝在該大街旁先後建有怡親王府恆親王府、濂貝勒府(惇親王府)、孚王府[1]如今,該大街北側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大慈延福宮北京市外交人員服務局孚王府朝陽門內大街81號新聞出版大廈北京市新聞出版局)、中國海油大廈(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側有盈地大廈、凱德華璽、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外國文學出版社東城區回民小學、朝陽首府、凱恆中心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北京地名典,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第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