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凱衡(1985年)為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社團法人國際技能發展協會第一屆理事,現專注於經濟社會學、教育社會學、福利國家等領域研究。

林凱衡
出生 臺灣
居住地 臺灣臺北市
國籍 中華民國臺灣
教育程度博士
母校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職業社會學家、工運人士

生平

林凱衡生於1985年,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學、碩、博士畢業。碩士畢業後,進入國會任職立法委員助理工作一年,之後返校繼續攻讀社會所博士班。2020年,以「臺灣戰後技能工人的政治經濟起源」論文獲得孫運璿學術獎的博士培育獎學金[1]。目前為中研院博士後研究。

工會運動

林凱衡於2010年開始投入研究生勞動權運動,致力於組織台大校內研究生成立和組織工會。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工會秘書長、理事,活躍於研究生勞動權運動。

2013年,台大校方因主張研究生助理與校方無雇傭關係(與勞委會之認定相反),故向勞委會提起訴願。11月7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台大敗訴 [2]。同月8日9時,林凱衡為慶祝台大敗訴,在台大行政大樓前的傅鐘廣場發放150份雞排 [3]

2014年5月,林凱衡於勞動節遊行時,表示「研究生30年前就領3000塊,至今卻還只領3000塊」,呼籲政府重視研究生勞動權益,善待人才 [4]

目前為社團法人台灣勞動者協會理事長[5]

太陽花學運期間

太陽花學運期間,2014年4月1日,林凱衡與其他台大、東吳的研究生自發性串聯前往監察院陳情,因警方強制驅離佔領行政院的民眾,要求監委彈劾當時的行政院長江宜樺與警政署長王卓鈞。對此事,林凱衡表示:「當天警方強制驅離民眾與學生,到現在沒人負起法律責任,但這場驅離行動違反了比例原則,民眾並沒有使用暴力,警方為何要強制驅離?」[6]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長遴選

林凱衡於2014年12月3日宣布報名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備選人選。他主張以下三點 [7]

  1. 重新檢討政府人力需求,降低政府臨時雇用。
  2. 鼓勵勞工組織產業與企業工會。
  3. 建立違規廠商資料庫,開放線上檢索。

林凱衡認為「即使政府權力再大,勞檢員再多,不一定可遏止違法行為。」光仰賴政府監督是不夠的,所以他希望增加工會組織,並強化其能力,防止讓勞方總落入勞、資、官三方中,比較弱勢的地位。[8]

林凱衡通過第一階段45選23後,於同年12月8日進入第二階段23選10的名單,於同月10日參與政見發表會時,謙虛地表示有許多資歷勝過自己的前輩未通過遴選,而呼籲遴選委員會加辦額外的政見發表會,讓這23人的理念也能公開被檢視。最後由賴香伶出線。[9]

著作

書籍

日期 書名 出版社 共同作者
2015年7月20日 《高教崩壞:市場化、官僚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 群學出版ISBN 9789866525926 戴伯芬(主編)/林宗弘、吳燕秋、陳思仁、林凱衡、揮麈子

論文

  • 中文期刊
  1. 林凱衡. 困局中的出路?再議大學學費政策爭議.新社會政策, 2014,(32):11-14
  2. 林凱衡. 重量不重質的台灣高等教育.品質月刊, 2016,52(10):22-24
  3. 林凱衡. 高等教育補助與學費制度的多樣性-評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e: The Politics of Tuition Fees and Subsides in OECD Countries, 1945-2015. 教育研究集刊, 2018, 64(1):99-110
  • 學位論文
  1. 林凱衡.《為何臺灣的企業提供職業訓練的比例偏低?一個技能形成取徑的歷史分析》.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21。

注釋與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