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石秋(1879年12月23日—1922年1月1日),譜名瑞琳,一名維巖,字璆我,號籟軒,別號石秋,以號行[1][註 1]臺灣府臺灣縣(今臺灣臺南市)人,臺灣日治時期詩人。

生平

謝石秋生於光緒五年十一月十一日(1879年12月23日),父謝四圍為富商,居於臺灣府治頂南河街(今臺南市中西區和平街)[3]:358,長兄謝友我為臺南府生員,二兄謝群我則是武生員[1]。光緒十七年(1891年)進入臺南府學就讀,成為生員[3]:358,1891年與蔡國琳胡殿鵬趙鍾麒許南英等人組織浪吟詩社,1897年和連橫重振浪吟詩社[2]。1906年應其之邀[3]:358,一同前往《臺南新報》漢文部擔任記者,後升為主筆[1],同年有感於浪吟詩社逐漸沉寂[2],乃於1906年和與蔡國琳、連橫趙鍾麒、胡殿鵬等創立南社[1]。據連橫〈臺灣詩社記〉所述,「籟軒」為謝石秋讀書之處,亦是南社詩人聚會之所,故謝石秋以「籟軒」為號[3]:359

1914年赴中華民國遊覽,1918年以「臺灣在異族統治下,無由展其所懷」為由,辭去報社工作,前往日本,在神戶經商,創辦「凱南公司」。1919年4月[註 2]全家搬遷至日本,定居東京,1922年1月1日(大正十年十二月初四日)死於神戶[3]:359[註 3]

詩作

其詩「和平蘊藉,不矜才俠氣而具見真性情」[1],寫作主題多為思念故國及對生命之感嘆,亦擅長以「宮體詩」之手法描寫女子體態神貌[2]。謝石秋之詩作原有近千首,但大部分詩作均已散失,1965年其子謝國城蒐集遺作,刊印成《謝籟軒詩集》,僅有38首完整作品;其後1970年盧嘉興撰寫〈清末遺儒台南謝氏昆仲文武秀才〉一文[2],收錄另外18首「集外詩」,總共未滿60首[1]

家庭

謝國城曾任立法委員,為臺灣棒球運動推廣者[3]:359-360,另有長女謝吻[4]:80[註 4]、次女謝禮蘭、三女謝汀蘭[3]:360

注釋

  1. ^ 一說原名維巖,字瑞琳,號籟軒、石秋[2],《台南市志》則紀載其字瑞琳,又字籟軒,號石秋[3]:358
  2. ^ 一說1921年[2]
  3. ^ 一說1924年過世[2]
  4. ^ 又名綺蘭,號文菁。1897年出生,畢業自青山學院(今青山學院大學),會寫詩文,1922年和陳炘結婚,1984年從首屆臺北長青學苑畢業,修習中國文學班、國語文班及長青詩樂團,為當時班上年紀最大之人,1998年過世[4]:80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張子文. 〈謝石秋〉.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2003-1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陳淑娟. 〈謝石秋(1879~1924)〉. 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 [2023-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0).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蘇南成、呂秉城、王振惠、游醒民、黃典權、葉英、賴建銘 (編). 《台南市志.卷七:人物志》. 台南市政府. 1979-02-28. 
  4. ^ 4.0 4.1 林獻堂著、許雪姬主編,許雪姬、陳翠蓮、鍾淑敏、何鳳嬌、李力庸、林蘭芳、劉世溫、吳奇浩、李毓嵐、陳世榮、鄭麗榕、黃子寧、林丁國共同註解 (編). 《灌園先生日記(十五)1943年》.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008-10. ISBN 978986014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