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巴黎峰會

1957年巴黎峰會是首屆北約峰會,也是各成員國領導人首度齊聚一堂的峰會。正式議程與非正式會面舉行於1957年12月16日至19日間的法國巴黎。本屆峰會是北約成員國自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約簽訂儀式後的第二次會面。[1]

巴黎峰會
北約成員地圖
日期1957年12月16日至19日
國家/地區法國

背景

1957年峰會期間,北約各國關係正如《紐約時報》及其他人所述那般,處於關鍵的「十字路口」。此次峰會旨在「重新考量西歐防禦的戰略關係」,特別是當時美國對蘇聯的核武優勢正逐漸減弱。[2]另外,同年稍早蘇聯成功發射史普尼克1號,因此本屆峰會也被視為美國對該事件的正式外交回應[3]

為抵銷蘇聯強調的外交協調決策,各國原則上一致同意在歐洲部署遠程彈道飛彈(IRBM)的協議。該雙關其下戰略的批准乃本屆峰會的成就之一。[4]時任英國首相哈羅德·麥米倫是推動採用「雙管齊下」方法,來應對威脅國際穩定的領導人。他支持兩個相互獨立但同時進行的議程:其一是軍事,另一則是政治。[5]

峰會的討論最終削弱了美國曾主張北約所應採取的挑釁姿態。[6]

議程

整體討論著重在合作的必要,以減輕國際政策中的衝突並進一步鼓勵經濟合作,議題包括:

  • 重申原則性目的
  • 確認大西洋同盟的統一戰線
  • 改善北約部隊的協調性與組織
  • 改善政治協商的協調性與組織
  • 承認需要更緊密的經濟聯繫[1]
  • 成員國的戰術核武器地點及非核區英語Nuclear-free zone[7]

參見

註腳

  1. ^ 1.0 1.1 NATO. NATO summit meetings. [2009-0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4). 
  2. ^ NATO at the Crossroads.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5, 1957. 
  3. ^ Nash, Philip. (1997). The other missiles of October: Eisenhower, Kennedy, and the Jupiters (or sometimes known as jerichos), 1957-1963, p. 17.
  4. ^ Nash, p. 24.
  5. ^ White, Brian. (1992). Britain, détente, and changing East-West relations, pp. 58-5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Nash, p. 25.
  7. ^ Nils Ørvik. Semialignment and Western security. Taylor & Francis. 1986: 205 [2021-07-10]. ISBN 0-7099-19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0). 

參考

  • Nash, Philip. (1997). The other missiles of October: Eisenhower, Kennedy, and the Jupiters, 1957-1963.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ISBN 978-0-8078-4647-6
  • Thomas, Ian Q.R. (1997). The promise of alliance: NATO and the political imagination.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ISBN 978-0-8476-8581-3; OCLC 36746439
  • White, Brian. (1992). Britain, détente, and changing East-West relation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ondon: Routledge. ISBN 978-0-415-07841-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