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杭區
餘杭區是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杭嘉湖平原南端,區域總面積為1228平方公里。區人民政府駐倉前街道文一西路1500號。
餘杭區 | |
---|---|
市轄區 | |
倉前夢想小鎮 | |
坐標:30°16′34″N 119°58′27″E / 30.27619°N 119.97408°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浙江省杭州市 |
設立 | 2021年4月9日 |
語源 | 原為古越語音譯,今無考 |
政府駐地 | 倉前街道 |
政府 | |
• 區委書記 | 張振豐[1] |
• 區長 | 陳如根[2] |
面積 | |
• 總計 | 1,228.41 平方公里(474.29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3] | |
• 常住 | 2,402,514人 |
• 密度 | 1,956人/平方公里(5,065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1,942,774人 |
語言 | |
• 母語(方言) | 吳語太湖片苕溪小片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311100 |
電話區號 | 571 |
行政區劃代碼 | 330110 |
網站 | www |
1994年4月改餘杭縣為餘杭市,2001年3月改餘杭市為杭州市餘杭區。餘杭是文化古邑,是「中華文明聖地」——良渚古城遺址所在地,是良渚文化的發祥地,擁有5000年「良渚文化」,2000年「運河文化」和1000年「徑山禪茶文化」。
歷史
「杭」為地名,「餘」一說為古越語「鹽」之意,一說為古越語發語詞,無實際含義。餘杭之名,春秋時已見諸史籍,彼時屬吳、越領地,戰國中期屬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在今境內置錢唐(含杭州城區)、餘杭兩縣,屬會稽郡。西漢時,餘杭、錢唐兩縣仍屬會稽郡,錢唐為會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改餘杭縣為進睦縣。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名餘杭、錢唐。三國時,餘杭、錢唐均入東吳版圖,屬吳郡,隸揚州,錢唐縣並為吳郡都尉治。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設餘杭,次年移錢唐。大業三年(607年),又改杭州為餘杭郡,錢唐、餘杭仍為所屬。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復餘杭郡為杭州,為避國號諱,改錢唐為錢塘。五代後梁龍德二年(922年),劃錢塘、鹽官兩縣地各半及富春縣之兩鄉地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而治。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錢江縣為仁和縣。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為臨安府,屬兩浙西路。錢塘、仁和升赤,餘杭升畿。元朝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臨安府為杭州路,錢塘、仁和、餘杭屬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為杭州府。明清延之。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2月,廢杭州府,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與餘杭縣同屬錢塘道。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隨後,逐步攻佔浙江省。5月2日,解放軍第21軍軍部抵達餘杭縣城,次日,攻佔杭州[4]。其後餘杭、杭縣建制未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屬臨安專區、嘉興專區、建德專區。1958年4月,杭縣被撤銷,屬杭州市郊區。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縣級)。餘杭縣亦於1958年10月撤銷,併入臨安縣。1961年3月,從臨安縣析出原餘杭縣境與錢塘聯社合併,4月,錢塘聯社撤銷,恢復縣建制,定名餘杭縣,縣治設臨平鎮。1994年4月,撤銷餘杭縣,設立餘杭市。2001年3月,撤銷餘杭市,設立杭州市餘杭區。
2011年餘杭區9個鎮鄉建制改為餘杭區政府直轄,改為街道辦事處[5]。2021年4月9日,為配合杭州市行政區劃調整,臨平街道、東湖街道、南苑街道、星橋街道、運河街道、喬司街道、崇賢街道、塘栖鎮劃歸新成立的臨平區管轄。同時區政府駐地遷至倉前街道。[6]
地理
餘杭區位於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瀕錢塘江,是長江三角洲的圓心地。地理坐標為北緯30°09′~30°34′、東經119°40′~120°23′,東西長約63公里,南北寬約30公里,總面積約1223.56平方公里。餘杭區從東、北、西三面成弧形拱衛杭州中心城區,東面與臨平區接壤,北面與德清縣毗連,西北與安吉縣相交,西面與臨安區為鄰,西南與富陽區相接。
餘杭區跨越錢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兩個地層分區,宏觀構造特徵大體可分為西部山地丘陵區和東部平原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大致以東苕溪為界,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形成於1.3億年前,長期基本穩定;東部水網平原、灘涂平原幾經滄桑,從公元前5世紀起,隨文明進步而逐步開拓,形成如今地貌。
區境西北與西南部屬天目山東麓和千里崗山脈之餘脈。山體順南、中、北3條苕溪谷地兩側呈馬蹄形展布,層巒迭嶂、茂林修竹。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窯頭山 (1095米)、紅桃山(1029米),海拔500米~1000米的有鸕鳥山(870米)、峰高嶺(708米)、王位山(726米)、紅山頂(640 米)、徑山(616米)等13座。因苕溪而成的河谷平原分佈在苕溪谷口。東北部為水網平原,主要分佈在京杭大運河流域,平疇一片,塘漾棋布,是聞名的杭嘉湖水鄉平原。東南部為灘涂平原,分佈於星橋周楊村至亭趾一線以南,是在海積作用為主,沖積、湖積作用為輔條件下形成的,地勢略高亢平坦、土層深厚,是境內重要經濟作物區。平原面積8.62萬公頃,佔全區面積的61.48%。
氣候
餘杭地處北亞熱帶南緣季風氣候區。冬夏長春秋短,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150mm至1550mm。因境內地形不同,小氣候差異明顯,春、冬、夏季風交替,冷暖空氣活動頻繁,春雨連綿,風向多變,天氣變化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對集中,梅雨結束即進入盛夏,受熱帶高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朗、溫度高、日照強、蒸發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氣爽,天氣比較穩定。冬季,盛吹西北風,寒冷、乾燥,如遇北方強冷空氣,就出現寒潮。氣候特徵為氣溫適中,適宜雙、三熟制。雨熱同季,有利於葉妗莖類作物和瓜果生產。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適宜栽培種植南北多種作物,具有發展糧食生產和多種經濟作物的氣候優勢。
行政區劃
餘杭區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 | 區劃名稱 | 陸域面積[8]
(平方千米) |
郵政編碼 | 社區數 | 行政村數 |
330110005 | 五常街道 | 22.71 | 310023 | 13 | 0 |
330110009 | 仁和街道 | 75 | 311107 | 2 | 18 |
330110010 | 良渚街道 | 101.69 | 311113 | 18 | 23 |
330110011 | 閒林街道 | 53.61 | 311122 | 8 | 8 |
330110012 | 倉前街道 | 46.29 | 311121 | 5 | 6 |
330110013 | 餘杭街道 | 93 | 311121 | 10 | 13 |
330110014 | 中泰街道 | 71.05 | 311121 | 4 | 10 |
330110109 | 徑山鎮 | 157.08 | 311116 | 2 | 13 |
330110110 | 瓶窯鎮 | 129 | 311115 | 6 | 13 |
330110111 | 鸕鳥鎮 | 72 | 311118 | 1 | 6 |
330110112 | 百丈鎮 | 60.4 | 311118 | 1 | 6 |
330110113 | 黃湖鎮 | 58.55 | 311118 | 1 | 5 |
人口
全區2010年11月1日零點餘杭戶籍的人口為85.93萬人,男性人口為601883人,佔51.43%;女性人口為568407人,佔48.5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8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712754人 ,佔60.90%;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457536人,佔39.10%。全區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38295人,佔11.82%;15-59歲人口為881310人,佔75.31%;60歲及以上人口為150685人,佔12.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99352人,佔8.49%。年末總戶數24.31萬戶。全年出生人口9936人,死亡人口5175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為11.0‰和5.1‰。
全區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及以上)程度的人口為169132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31013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為341576人;具有小學程度的人口為245529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全區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39710人,占常住人口總數的3.39%。
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餘杭區目前常住人口1170290人。至2019年4月,共有戶籍人口109.86萬人[9]。
2022年初常住人口為130.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95.43萬人,戶籍人口總數為70.14萬人。[10]
交通
公路
地鐵
鐵路
教育
高等院校
- 杭州師範大學(倉前校區)
義務教育學校
-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未來科技城學校(小學部)
- 杭州市餘杭區文瀾未來科技城學校(小學部)
- 未來科技城海創小學
- 倉前中心小學
- 閒林中心小學
- 良渚實驗學校
- 閒林中學
- 太炎中學
- 五常中學
- 杭州市瓶窯中學
-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未來科技城學校(初中部)
- 未來科技城海辰中學
- 杭州文瀾未來科技城學校(初中部)
- 杭州師範大學附屬未來科技城學校(高中部)
- 杭州餘杭中學
職業院校
- 杭州市閒林職業高級中學
衛生
經濟
餘杭作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區),排名從1994年的40位躍升到2013年的8位,綜合實力19年時間進了32位。2013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34.41億元,可比增長10.2%。2013年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200.1億元,增長19.8%,首超200億;地方財政收入126.1億元,增長20.05%,財政總收入在浙江省發達縣(市、區)排名中位列第3位。
經過多年的發展,全區工業已形成紡織服裝、機械電子、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並湧現—了華立、諾貝爾、老闆等一批全國民營經濟500強企業。2005年,餘杭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大關。以「舞動龍頭、帶動龍身、甩動龍尾」為農業發展思路,高新農業、特色農業和農業龍頭企業的先導作用逐步實現,農業結構得到調整優化,傳統農業逐步向現代農業、都市效益農業、農業產業化轉變。作為都市新區,餘杭第三產業格局逐趨完善,消費品市場穩中見興,專業市場興中見強、旅遊經濟強中見旺。
文化
良渚文化、運河文化、禪茶文化,共同構築了餘杭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積澱。
良渚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發生於距今5300 年至4000年。是長江中下游太湖地區文化序列中的一個階段,即由馬家浜文化一崧澤文化一良渚文化的發展序列。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遺存分佈最集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中心址,主要分佈在餘杭區境內,實際跨度約東西11.5公里、南北7公里,面積約42平方公里,分佈着135個遺址點,包括宮殿、墓地、祭壇、村落、大型禮制性建築基址等各類遺存。
餘杭的茶文化源遠流長,餘杭徑山被譽為「茶聖著經之地,日本茶道之源」。相傳一千二百多年前,茶聖陸羽在餘杭徑山寫就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七百多年前,日本聖一國師圓爾辯圓從靜岡縣來到餘杭,師從徑山寺無准法師,回國後,將徑山禪寺的宴茶方式傳入日本,逐漸演變成日本茶道。徑山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陣地和渠道,而今仍在繼續的往來,還將進一步為中日友誼增添光彩。
物產
- 金屬資源:銅、鉬、鐵
- 非金屬礦產資源:膨潤土、螢石、石灰石、白雲石、大理石、花崗岩、凝灰岩、天然氣等。
- 植物資源:蠶繭、茶葉、黃麻、毛竹、毛筍。
- 土特產:楊梅、春筍、荸薺、黃姜等。
名勝古蹟
有章太炎故居、良渚遺址、徑山、佛教聖地徑山寺遺址、南山造像、杭宣古道、雙溪陸羽泉、大滌山、舒公塔、安樂塔、閒林老街[11]等。
參考文獻
- ^ 杭州余杭门户网站 张振丰. www.yuhang.gov.cn.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 ^ 杭州余杭门户网站 陈如根. www.yuhang.gov.cn.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3).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忆往昔峥嵘岁月——杭州解放纪实.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7-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簡體中文).
- ^ 杭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余杭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 浙江在線. 再次调整!杭州行政区划经历过哪些变化?. [2021-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0).
- ^ 2023年余杭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杭州市地名委員會. 杭州市地名志 上 卷二 余杭区. 杭州出版社. [2020-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 ^ 余杭概况. www.yuhang.gov.cn.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8).
- ^ 2022年[杭州]余杭区人口第七次人口普查有多少-红黑人口库. www.hongheiku.com. [202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3).
- ^ 繁华都市里的古朴印记 余杭闲林埠老街即将亮相-浙江在线杭州在线网站. hangzhou.zjol.com.cn. [202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