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石號防護巡洋艦

明石號防護巡洋艦(日語:明石あかし Akashi)是舊日本海軍防護巡洋艦,為須磨級防護巡洋艦日語須磨型防護巡洋艦(日方正式名稱「須磨型防護巡洋艦」)2號艦,先後參加了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明石あかし
明石號防護巡洋艦
明石號防護巡洋艦,攝於1894年
概觀
艦種防護巡洋艦
擁有國大日本帝國
艦級須磨級防護巡洋艦日語須磨型防護巡洋艦
製造廠日本橫須賀海軍工廠
下訂1893年度
動工1894年8月6日
下水1897年11月8日
服役1899年3月20日[1]
結局1930年8月3日作為靶艦被擊沉
除籍1928年4月1日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2755噸[2]
全長艦體全長:90.1米
全寬12.7米
吃水4.8米
鍋爐燃煤專燒圓形鍋爐9座
動力垂直三汽缸三段膨脹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功率8,000匹指示馬力(6,000千瓦特)
最高速度19.5(36公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11,000海里(20,000公里)/10節(19公里每小時)
乘員275人[1]或309人[2]
武器裝備阿姆斯特朗1892年式40倍徑單裝6英寸(150毫米)速射炮2門
阿姆斯特朗1894年式40倍徑單裝4.7英寸(120毫米)速射炮6門
哈奇開斯40倍徑47毫米單裝機關炮12門
457毫米(18.0英寸)單裝魚雷發射管2具
裝甲哈維爾滲碳鋼
甲板水平部:25毫米
甲板傾斜部:51毫米
炮盾:115毫米

本艦的艦名來源於播磨國明石郡[1]。此為日本海軍中第一艘以「明石」命名的軍艦,日後該名由日本海軍唯一一艘專門建造的修理船明石所繼承。

設計和概述

1892年(明治25年)10月,時任海軍大臣子爵仁禮景范將前任樺山資紀於1890年(明治23年)提出的海軍12萬噸計劃重新拿了出來。新一輪動議希望在接下來的16年內讓海軍達到12萬噸這個孜孜以求的目標,預定總花費5919萬餘日元;其中2700噸級的三等巡洋艦計劃建造一艘,預定花費166萬餘日元[3]。然而和之前一樣,日本國力實在無法一下子拿出如此巨大的款項,因此經過閣議商討,只同意了一部分的造艦目標,即鐵甲艦兩艘、三等巡洋艦一艘、通報艦一艘,並將這個裁減了的造艦計劃以追加費用的方式提交給第4屆帝國議會審議[3]。為了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鐵甲艦所需費用將會分攤到從1893年開始的未來7年中去,而巡洋艦的費用則分攤到未來6年中去[4]

1893年(明治26年)1月10日,仁禮在眾議院發表演說,先是基本上重申了一遍海軍12萬噸的重要性,然後提出這4艘縮減過的造艦計劃[5]。然而海軍的追加費用申請提出得太晚,當期眾議院預算會議從1892年12月中旬開始,至1月12日結束;10日海軍提出追加申請時,眾議院已經審批了1893年度總預算案,因此駁回了這份造艦預算申請[6]。為此政府方面搬出憲法第67條日語大日本帝国憲法第67条,即在未經政府同意之下,議會無權刪減預算[6]。2月7日,眾議院同意將預算爭議上奏以供裁斷,8日呈奏於天皇。10日,明治天皇表態,要求6年內從內廷費用中每年節省30萬日元以供給海軍之用,同時要求各級官員在此期間也捐出薪俸的十分之一用來作為造艦費用[6]。既然天皇已經表態,眾議院只好重開預算案審理,修正後開支減少了147萬餘日元,共計1880萬餘日元,軍艦製造經費終於得到通過[6]。貴族院隨之通過了經修正的預算案[6]。該修正案最終通過所建造的各艦為:鐵甲艦富士八島;巡洋艦明石;通報艦宮古日語宮古 (通報艦)

日本方面新批准建造的這艘巡洋艦,是在前一艘防護巡洋艦須磨的設計基礎上稍加改良而成。與須磨的建造過程相同,本艦同樣是完全由日本設計人員設計、由日本工廠建造的艦艇[7]

本艦為全鋼艦體,雙層船底,帶裝甲甲板,水下部分劃分為若干水密隔艙。比起同時代的巡洋艦來說裝甲要更薄弱些,火力也比較弱。但其外形較小,設計也比較簡單,建造難度相對較低;同時其速度不俗,足以勝任諸多軍事行動的需求[8]。本級首艦須磨在服役時就暴露了適航性的問題,因此2號艦在建造過程中相應進行了調整,包括加大艦舯干舷,平甲板設計,以及取消了作戰桅盤拆除以降低重心[9]。不過即使如此,本艦依舊沒有徹底解決適航性不佳的問題,而這也是那個時代日本軍艦的通病[8]。動力部分為兩座垂直三汽缸三段膨脹式蒸汽引擎;9座圓形燃煤鍋爐則分別設置於兩個鍋爐艙室,由水密隔板隔開[10]

本艦主炮為兩門阿姆斯特朗1892年式40倍徑單裝6英寸(150毫米)速射炮,一前一後分別安裝在艏艉樓上。主炮射程9100米,理論射速每分鐘5.7發。副武器則是6門阿姆斯特朗1894年式40倍徑單裝4.7英寸(120毫米)速射炮,分別安裝在兩側的耳台上;射程9000米,理論射速每分鐘12發。輕型武器包括12門哈奇開斯40倍徑47毫米單裝機關炮,射程6000米,每分鐘20發;以及4門諾典飛爾德一吋砲(後於日俄戰爭前夕更換成馬克沁機槍)。魚雷武器方面,在新建成時,艦上裝備有兩具356毫米(14.0英寸)單裝魚雷發射管,均裝設於甲板上。[9]

本艦對關鍵部位裝設有哈維爾滲碳裝甲,用以保護輪機、彈藥庫等部位。裝甲甲板水平部分為25毫米,傾斜部分為51毫米。

艦歷

建成至早期

1894年8月6日,橫須賀海軍工廠開始動工興建本艦。1895年5月27日,日本方面正式為本艦命名為「明石」[11]。1897年11月8日本艦下水,1899年3月20日建成[1]。不過同年10月,明石就進了橫須賀海軍工廠去維修艦上的一台引擎[12]

1898年(明治31年)3月21日,日本海軍制定軍艦及魚雷艇等級,將3500噸以下的巡洋艦劃分為三等巡洋艦[13]。1900年6月22日,明石按照該分類標準劃為三等巡洋艦[14]

1900年6-7月期間,為了應對中國的義和團運動,明石奉命在大沽一帶進行活動。[15]

1902年2月,明石再次部署到中國沿海地區。這期間艦上有3台鍋爐出現問題,壓力不足,導致航速最多只能達到14節(26公里每小時),只能重新返回日本進行修理。同年5月修理結束,明石立即重返南中國,6月份才返回。[12]

日俄戰爭

1903-1904年間,日本和俄國之間為了爭奪在朝鮮的權益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2月下旬日本海軍將常備艦隊解散,重新編成為第一、二、三艦隊,其中第一、第二艦隊編組為聯合艦隊。明石編入第二艦隊第四戰隊,戰隊司令為瓜生外吉海軍少將。

1904年2月8-9日間,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對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發動攻擊,日俄戰爭爆發。另一方面,瓜生的第4戰隊旗下各艦因為性能較落後,因此只是護送裝載着陸軍士兵的運輸船。8日早上,瓜生部隊與開戰前就駐紮在仁川港一個多月、負責監視港內俄艦的日艦千代田會合。瓜生決定由裝甲巡洋艦淺間進行引導,讓陸軍先行上岸;17:30第四戰隊進入仁川港內[16]。9日11:40,港內俄軍防護巡洋艦瓦良格號和炮艦高麗人號拔錨離港。12:20淺間開始對瓦良格號進行射擊,雙方開始交戰;明石因為在隊伍末尾,在戰鬥中採取了自由射擊的方式,輪番對兩艘俄艦進行攻擊。交戰中,一發俄國炮彈從明石的煙囪之間飛過,落在左舷約200米處;另有一發炮彈落在艦艉約400米開外[17]。大約20分鐘後,兩艘俄艦不支被迫撤回港內,後自爆棄艦[18]。瓜生率隊繼續圍堵在港外,聽到港內傳來的爆炸聲後,派遣明石入港抵近偵察,確認了俄國人棄艦自沉的行動[19]。明石在本次戰鬥中沒有受損記錄。

仁川海戰後日本海軍各編制略有變動,其中明石改為加入第三艦隊第六戰隊,歸入東鄉正路日語東郷正路海軍少將麾下。此後明石隨第六戰隊多次執行護航、巡邏等任務,並參加了日軍對旅順港的封鎖。5月15日聯合艦隊兩艘戰列艦初瀨[20]八島[21]在旅順港外先後觸雷沉沒。當天第六戰隊(明石、須磨、千代田、秋津洲)本來準備前往支援第二軍的進攻,11:00以後接到電報,於是立即趕往現場,以防備俄國驅逐艦趁機偷襲[22]

同年6月23日05:40,日軍負責監視港口的驅逐艦發現偵察防護巡洋艦諾維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Novik (1900)及一批艦艇從黃金山下出港。收到警報的日本艦艇立即從裏長山群島泊地出航。其中10:30第六戰隊(明石、須磨、秋津洲、和泉)出發前往遇岩攔截[23]。這次實際上是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的一次突圍嘗試,諾維克號、巴揚號佩列斯韋特號波爾塔瓦號塞瓦斯托波爾號帕拉達號阿斯科利德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Askold戴安娜號等8艘主要艦艇率先抵達饅頭山東南岸[24]。11:00左右皇太子號勝利號列特維贊號也已經出港[25]。面對傾巢出動的俄艦,日艦主力尚未抵達,此時在遇岩僅有少量艦艇[26]。17:40第六戰隊各艦抵達遇岩,與提前一步到達遇岩的千代田會合,然後向着第一戰隊的方向退去,希望能將俄艦引誘過去。18:15日軍主力趕到,20:00無心戀戰的俄艦開始調頭往北撤退。20:20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下令讓驅逐艦發動突擊,其他各隊撤往警戒地點[26]

同年7月25日,旅順港內俄艦再次大舉出動,巴揚號戴安娜號帕拉達號諾維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Novik (1900)阿斯科利德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Askold,以及炮艦、驅逐艦掃雷艇若干,出港向東前往鮮生角附近炮擊日軍陸軍陣地。日軍第五、第六戰隊立即馳援。18:32同隊的千代田在小平島西南偏南方向觸雷負傷,只好由秋津洲護衛返回泊地。明石、須磨、和泉三艦則在帽島以南進行監視,掩護千代田撤離。[27]

隨着日軍在陸地上的推進,日軍的陸軍重炮已經可以對港內俄艦造成嚴重的威脅。8月10日俄艦被迫再次嘗試突圍,其時明石、須磨、秋津洲3艦正在遇岩方向巡邏,收到警報便於11:25向遇岩西面前進,與主力會合後,在第一戰隊東面展開[28]。交戰中俄軍旗艦皇太子號司令塔受到日軍大口徑炮彈命中,司令威廉·維特捷夫特戰死,俄艦陷入了混亂。第六戰隊保持在第一戰隊東南偏南方向,阻斷俄艦的方向[29]。亂戰中阿斯科利德號突然脫離俄軍隊列高速脫離。戰隊司令東鄉正路率領可用的3艦(明石、和泉、秋津洲)試圖追擊[30]。當晚23:00第六戰隊開始往東南偏東的方向追蹤,次日黎明發現阿斯科利德號在左前方位置。此時秋津洲引擎故障被迫脫隊,只剩下明石、和泉兩艦追擊[31]。不過最終日艦還是無功而返,阿斯科利德號憑藉高速逃脫抵達上海。

同年12月10日20:10,明石在進行巡邏時在遇岩以南11海里處觸雷,艦身劇烈震動。爆炸在右舷前部造成嚴重破損,使得前部糧艙注滿了水,導致艦艏下沉,艦體右傾。當晚北風強勁,波高浪急,上甲板海水因為嚴寒而凍結成冰,對搶險作業造成很大困難。經過艦上官兵努力,明石逐漸從傾斜中恢復。嚴島橋立兩艦也趕了過來進行協助。12日明石返回泊地。[32]

此後日本海軍重新調整編制,明石回歸瓜生指揮的第四戰隊,序列第三。這一改動最遲不遲於1905年5月27日。[33]

 
在干船塢中的明石號,攝於1905年

1905年5月27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司令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率領艦隊北上時,遭遇聯合艦隊主力攔截。當天早上,瓜生一收到發現俄艦的警報就立即率領第四戰隊(浪速、高千穗、明石、對馬)從鎮海灣出發,趕去與第一、第二戰隊會合。13:30第四戰隊發現俄國艦隊前鋒,遂與第一、第二戰隊分離,左轉調頭,準備與第三戰隊會合[34]。14:20第四戰隊往東北方向移動時,與俄國艦隊距離約8000米,遭受了俄艦的短暫炮擊,14:25轉為向南試圖靠近俄艦。15:10明石接近到俄國巡洋艦約6000米處,進行短暫炮擊,隨後脫離接觸準備回到第三戰隊內側[34]。此時一艘俄艦(推測為阿芙樂爾號)突然脫離隊列,單獨向日艦突擊,一度靠近到4000-6000米距離,遭到日艦還擊後退走。第四戰隊從東南轉向東試圖繞到俄艦後方進行包抄,15:10前後第四戰隊已經佔據了俄國巡洋艦戰列右側的位置,此時右舷突然發現數艘俄國驅逐艦,日艦對其進行炮擊,迫使俄國驅逐艦退回到戰列線中去[34]。俄國隊列後方的輔助艦艇遭到第三、第四戰隊的持續打擊,開始起火發生混亂[34],15:28俄國巡洋艦阿芙樂爾號、奧列格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Oleg等為了掩護己方弱艦而調頭前來迎戰,雙方在4000米距離上進行對射[35]。15:38第四戰隊右轉向西,以右舷對俄國巡洋艦進行猛攻。此時高千穗因中彈舵機故障而向南退去進行維修,16:10浪速、明石、對馬三艦再次向東折返,以左舷接戰。16:30一艘雙桅、雙煙囪的輔助船(推測為羅斯號,俄語:Русь)脫隊,孤懸在外,第四戰隊立即抵進到1800米處進行猛烈的攻擊,對其造成嚴重的傷害[35]。第四戰隊認為這艘敵艦已經不需要再多加理會,便轉移目標,16:50航向東北,準備向4000-5000米開外的俄國巡洋艦及改裝巡洋艦進行攻擊。此時俄國戰列艦戰隊突然從北邊出現,與巡洋艦戰隊會合,從大約4000米處向日艦攻擊。第四戰隊不敵,17:00被迫轉向東退避,17:10改為東北方[35]。稍後第四戰隊遇到了原屬第三戰隊的音羽新高,瓜生遂下令兩艦跟隨;高千穗在緊急修理完後也返回隊列(此時序列變更為浪速、明石、對馬、音羽、新高、高千穗)[36]。18:30第四戰隊對已經遭受重創失去動力的修理船勘察加號進行攻擊,隨後對重創起火的蘇沃洛夫公爵號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Knyaz Suvorov進行了炮擊。18:50前後各日艦陸續脫離戰鬥[36]。當天的戰鬥中明石受到5發命中,炮彈擊穿了舷側,煙囪損壞,3人戰死、7人受傷[36]

27日深夜各戰隊退往鬱陵島重新集結,第四戰隊(臨時加上音羽、新高)在鬱陵島南稍偏西約60海里處修整[37]。28日05:00第五戰隊報告發現東面遠處有煤煙,各戰隊接報立即開始行動。而明石為了堵塞破洞,而停留在後方進行修理,沒有參加到對俄國艦隊殘存主力艦的最後圍攻[38]。當天16:30第四戰隊發現西北稍偏西方向有不明艦船的煤煙,因此旗下四艦與第二驅逐隊(日語朧 (雷型駆逐艦)日語曙 (雷型駆逐艦)日語電 (雷型駆逐艦))一起駛過去進行偵察[39]。17:50發現該艦實為落單的裝甲巡洋艦迪米特里·頓斯柯伊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Dmitrii Donskoi,日艦遂加速進行追擊[39]。另一邊音羽、新高以及第四驅逐隊的朝霧日語朝霧 (春雨型駆逐艦)白雲日語白雲 (白雲型駆逐艦)也一路追蹤至此,於是聯合第四戰隊一同包抄,在鬱陵島南方20海里處,第四戰隊佔據了迪米特里·頓斯柯伊號的右舷位置,而音羽、新高則出現在其左舷一側[40]。19:12音羽在8000米距離上首先開炮,其後新高以及第四戰隊也開火。迪米特里·頓斯柯伊號中彈起火,仍奮力還擊。20:14日艦逼近到迪米特里·頓斯柯伊號約3000米距離時,一發炮彈命中浪速造成重創,迫使第四戰隊脫離接觸[40]。由於已經夜深,日本巡洋艦撤走,改由驅逐艦上前進攻。因為浪速需要修理,第四戰隊退向鎮海灣[41]。而受重創的迪米特里·頓斯柯伊號在岸邊擱淺,艦上乘員棄艦上岸,29日06:46傾覆沉沒[42]

 
日本方面對裝載有禁運品的德國船隻的聲明

同年6月14日,日本方面重新調整編組,第四戰隊四艦(浪速、高千穗、明石、對馬)改劃入第一艦隊旗下[43]。19日聯合艦隊下令,將第二艦隊、第一艦隊第四戰隊、第1、第10艇隊轉屬竹敷要港部日語竹敷要港部[44]。其後第三、第四戰隊及各魚雷艇隊在對馬附近兩條水道進行警戒[44]。7月4-29日,明石進入吳海軍工廠進行整修[45]。10月10日,明石在釜山附近、絕影島以東13海里截獲一艘掛着德國國旗、排水量1582噸的蒸汽船(「M. Struve」),上面裝滿了米、鹽和麵粉,正企圖開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46]。日本方面遂押解這艘船前往佐世保[47]

同年10月,明石返抵橫濱,參加10月23日舉行的凱旋閱艦式。[48]

後期至結局

1912年(大正元年)8月28日,日本海軍修改了艦艇分類,取消原有的三等巡洋艦類別,將不足7000噸的巡洋艦全部劃分為二等[49]。明石因此劃歸二等巡洋艦之列[50][51]。另外也在這一年,日本方面對明石進行了一次大修,將艦上的舊式圓形鍋爐更換為9座尼克勞斯式鍋爐[9]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明石以新加坡為基地,在婆羅洲馬六甲海峽一帶的東印度洋進行巡邏,以搜尋德國襲擊艦

1917年4月13日,明石作為第二特務艦隊日語特務艦隊的旗艦,由佐藤皋藏日語佐藤皐蔵海軍少將率領,駐紮在馬耳他。同行的還有第10、第11驅逐隊。同年6月1日,又得到了第15驅逐隊的加強。明石等艦的主要任務是在地中海地區為協約國一方的運輸船進行護航。也是在6月,裝甲巡洋艦出雲抵達馬耳他接過任務,明石則返回日本,直到戰爭結束再無大的行動。

1918年6月13日,日本方面編成以青島為基地的第二遣外艦隊,明石也編列入其中。

1920年2-3月,駐尼古拉耶夫斯克(中文舊稱廟街)的日本西伯利亞干涉軍遭到布爾什維克游擊隊襲擊,此即尼港事件。事件發生後,明石立即奉命趕往事發地進行支援[15]

1921年9月1日,日本海軍將明石的艦艇類別變更為二等海防艦[52]

1928年4月1日,日本海軍將明石從軍艦中除籍[53]。同年7月6日,列為廢棄船,改稱「第2號廢棄艦(日語:廃艦第2号)」。

1930年8月3日,第2號廢棄艦(原明石)在伊豆大島作為俯衝轟炸機的實彈靶艦,受到攻擊後沉沒。艦上的主桅則保留了下來,如今存放在江田島市海上自衛隊的一所學校里。

歷任艦長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 (暫代)中村靜嘉 海軍中佐:1899年6月17日 - 1899年9月29日
  • 中村靜嘉 海軍大佐:1899年9月29日 - 1900年5月23日
  • (暫代)太田盛實 海軍中佐:1900年5月23日 - 1900年9月25日
  • 太田盛實 海軍大佐:1900年9月25日 - 1901年2月18日
  • 上原伸次郎 海軍大佐:1901年4月1日 - 1902年3月22日
  • 佐伯誾 海軍中佐:1902年4月22日 - 1902年10月25日
  • 宮地貞辰 海軍中佐:1902年12月25日 - 1904年12月23日
  • 宇敷甲子郎 海軍大佐:不詳 - 1905年12月12日
  • 外波內蔵吉 海軍大佐:1905年12月29日 - 1906年10月12日
  • 橋本又吉郎 海軍大佐:1906年10月12日 - 1907年12月27日
  • 田中盛秀 海軍大佐:1907年12月27日 - 1908年9月1日
  • 鈴木貫太郎 海軍大佐:1908年9月1日 - 1909年10月1日
  • 真田鶴松 海軍中佐:1909年10月1日 - 1911年4月1日
  • 奧田貞吉 海軍中佐:1911年4月1日 - 1911年5月9日
  • (兼)花房祐四郎 海軍大佐:1911年5月9日 - 1911年5月22日
  • 大島正毅 海軍大佐:1911年5月22日 - 1911年12月1日
  • 小山田仲之丞 海軍大佐:1911年12月1日 - 1912年11月13日
  • 齋藤半六 海軍大佐:1912年11月13日 - 1913年12月1日
  • 笠島新太郎 海軍中佐:1913年12月1日 - 1914年1月24日
  • 田代愛次郎 海軍大佐:1914年1月24日 -
  • 田口久盛 海軍中佐:1914年12月1日 - 1915年9月25日
  • 築土次郎 海軍中佐:1915年9月25日 - 1916年12月1日
  • 三宅大太郎 海軍中佐:1916年12月1日 - 1917年12月1日[54]
  • 平岩元雄 海軍大佐:1917年12月1日 - 1919年2月6日
  • 福村篤男 海軍大佐:1919年2月6日[55] - 1919年11月20日[56]
  • 福與平三郎 海軍大佐:1919年12月1日 - 1920年3月15日
  • 天野六郎 海軍大佐:1920年3月15日[57] - 1922年5月1日[58]
  • 田岡勝太郎 海軍大佐:1922年5月1日 - 1922年11月20日
  • (暫代)岩崎猛 海軍中佐:1922年11月20日[59] - 1922年12月1日
  • 岩崎猛 海軍大佐:1922年12月1日[60] - 1923年2月15日[61]
  • 本宿直次郎 海軍大佐:1923年2月15日 - 1923年10月1日
  • (暫代)菊井信義 海軍中佐:1923年10月1日 - 1923年12月1日
  • 菊井信義 海軍大佐:1923年12月1日 - 1924年12月1日
  • (兼)福島貫三 海軍大佐:1924年12月1日[62] - 1925年1月15日[63]

同級艦

註釋

  1. ^ 1.0 1.1 1.2 1.3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p. 73
  2. ^ 2.0 2.1 中島武,#明治の海軍物語,p. 329
  3. ^ 3.0 3.1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37
  4. ^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38
  5. ^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39
  6. ^ 6.0 6.1 6.2 6.3 6.4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p. 40
    (按,《聯合艦隊的黎明》中須磨號一頁提到該艦為明治天皇帶頭節衣縮食供給軍費,對照日方官方史料該書記載有誤,所指的應為本艦即明石號。)
  7. ^ Schencking, Making Waves;
  8. ^ 8.0 8.1 Jentsura,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page 99
  9. ^ 9.0 9.1 9.2 Chesneau,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page 229.
  10. ^ Nishida, 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1.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 356 『巡洋艦明石命名ノ件 明治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達四八) 橫須賀鎮守府造船部ニ於テ製造ノ丙號巡洋艦ヲ明石ト命名セラル』
  12. ^ 12.0 12.1 #Полутов А. В., Десантная операция японской армии и флота в феврале 1904 года в Инчхоне. — С. 81.
  13. ^ #達明治31年3月(1)pp.14-15『達第三十四號 海軍大臣ニ於テ別表ノ標準ニ據リ軍艦及水雷艇ノ類別等級ヲ定メ若ハ其ノ變更ヲ行フコトヲ得セシメラル 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海軍大臣侯爵西郷從道』
  14.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 62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 明治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達一二二) 巡洋艦|三等 和泉、千代田、秋津洲、須磨、明石』
  15. ^ 15.0 15.1 王佐榮,#聯合艦隊的黎明,75
  16. ^ 查攸吟, 日俄戰爭,pp. 167-169
  17. ^ #Полутов А. В., Десантная операция японской армии и флота в феврале 1904 года в Инчхоне. — С.360
  18. ^ 查攸吟,日俄戰爭,pp. 173-174
  19.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64
  20.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38
  21.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40
  22.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41
  23.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51
  24.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52
  25.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53
  26. ^ 26.0 26.1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54
  27.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p. 284-285
  28.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97
  29.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299
  30.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304
  31.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322
  32.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p. 367
  33.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22
  34. ^ 34.0 34.1 34.2 34.3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44
  35. ^ 35.0 35.1 35.2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46
  36. ^ 36.0 36.1 36.2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147
  37.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207
  38.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208
  39. ^ 39.0 39.1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234
  40. ^ 40.0 40.1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235
  41.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236
  42. ^ 軍令部,#日本海大海戦史,p. 237
  43.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下巻,pp. 410-413
  44. ^ 44.0 44.1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下巻,p. 492
  45. ^ #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 От Владивостока до Цусимы. — С.409.
  46. ^ #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 От Владивостока до Цусимы. — С.412.
  47. ^ 軍令部,#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下巻,p. 497
  48. ^ #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 От Владивостока до Цусимы. — С.450.
  49. ^ #達大正元年8月p.32『達臺十一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正セラル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齋藤實』
  50. ^ #達大正元年8月p.32『達第十一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正セラル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 斎藤實(別表)』
  51. ^ #達大正元年8月pp.33-34『達第十二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ノ通改正ス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 斎藤實(別表)|軍艦|巡洋艦|二等|笠置、千歳、津軽、宗谷、利根、築摩、平戸、矢矧、須磨、明石、新高、對馬、音羽|』
  52.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 78 『大正十年九月一日(達一六四)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戦艦ノ欄內「敷島、朝日、三笠、肥前、」ヲ、巡洋艦一等ノ欄內「淺間、常磐、八雲、吾妻、磐手、出雲、春日、日進」ヲ、同二等ノ欄內「千歳、須磨、明石、新高、對馬、」ヲ削ル|海防艦一等ノ欄內「周防」ノ付ニ「、敷島、朝日、三笠、肥前、淺間、常磐、八雲、吾妻、磐手、出雲、春日、日進」ヲ、同二等ノ欄內「千歳、須磨、明石、新高、對馬」ヲ加フ』
  53.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 92 『昭和三年四月一日(內令九〇)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左ノ通改正ス|軍艦ノ部海防艦二等ノ項中「千歳、明石、」ヲ、砲艦一等ノ項中「最上、」ヲ削ル|駆逐艦ノ部三等ノ項中「白露型」及ノ項中「白露、三日月」ヲ削ル|(下略)』
  54. ^ 『官報』第1601號、大正6年12月3日。
  55. ^ 『官報』第1953號、大正8年2月7日。
  56. ^ 『官報』第2190號、大正8年11月21日。
  57. ^ 『官報』第2283號、大正9年3月16日。
  58. ^ 『官報』第2922號、大正11年5月2日。
  59. ^ 『官報』第3093號、大正11年11月21日。
  60. ^ 『官報』第3102號、大正11年12月2日。
  61. ^ 『官報』第3162號、大正12年2月16日。
  62. ^ 『官報』第3684號、大正13年12月2日。
  63. ^ 『官報』第3718號、大正14年1月16日。

參考文獻

  • Chesneau, Roger.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5177-133-5. 
  • Jentsura, Hansgeorg.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9-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6. ISBN 0-87021-893-X. 
  • Schencking, J. Charles. Making Waves: Politics, Propaganda,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8-1922.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8047-4977-9. 
  • Полутов А. В. Десантная операция японской армии и флота в феврале 1904 года в Инчхоне. Владивосток: ООО 「Русский остров」. 2009. ISBN 978-5-93577-045-7 (俄語). 
  • Рус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 От Владивостока до Цусимы. М.: ООО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СТ」. 2002. ISBN 5-17-025036-3 (俄語). 
  • 『官報』
  • 查攸吟. 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307-10167-8.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年7月. ISBN 978-7-5474-0541-3. 
  • 王佐榮 (編). 联合舰队的黎明:明治、大正时期日本海军舰艇图集.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6年11月. ISBN 978-7-307-18837-2.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