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裝飾手抄本
泥金裝飾手抄本(英語:illuminated manuscript)是手抄本的一種,其內容通常是關於宗教的,內文由精美的裝飾來填充,例如經過裝飾性處理的首字母和邊框。泥金裝飾圖形則經常取材自中世紀紋章或宗教徽記。
發展歷史
拜占庭帝國發明了羊皮紙,鑲嵌畫、肖像畫在拜占庭建築中得到了廣泛運用。現存最早的泥金裝飾手抄本之一是497年左右抄於君士坦丁堡的《盎博羅削伊利亞特》。
愛爾蘭和英格蘭
5世紀末,不列顛群島受羅馬影響日益基督教化。6世紀—7世紀,在愛爾蘭和英格蘭發展了裝飾性的插圖。它們的繪畫具有凱爾特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民族特色,有着風格詭異的構圖。
7世紀,愛爾蘭修道士把林迪斯法恩變成整個英倫三島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凱蘭書卷是800年左右由蘇格蘭西部愛奧那島上的僧侶繪製。這部書由四部福音書組成,每篇短文的開頭都有一幅插圖,總共有兩千幅。
查理曼請來的英國學者把這種藝術帶到了歐洲大陸[來源請求],並發展出了更文雅的歐陸風格。之前,抄寫員可以自由選取字體,包括onciale, semi-onciale, capital, rustic。查理曼時期為保證抄本內容的準確性,統一為「卡洛林小寫字體」[1]。789年,國王查理曼發佈命令,努力統一整個歐洲書籍的版面標準、字體標準、裝飾標準[2]。這一時期著名的抄本有:戈德斯卡爾克福音書(781年-783年)、the Lorsch Gospels(778年-820年)、the Ada Gospels、the Soissons Gospels和the Coronation Gospels等。現存的卡洛林王朝時期的手稿有9000冊,可見數量之大。
哥德風格時期
《聖丹尼斯傳記》中共有27幅插圖,其中描繪了當時流行的纖細的哥德式建築,在表現教會生活之餘,也描繪了世俗生活的畫面。
哥德式插圖中最著名的是尼德蘭的宮廷畫家林堡兄弟(Paul,Herman,Jean)的《時令之書》(Book of Hours),一本按照日曆來安排的祈禱書。
為富裕階層精心裝幀的祈禱書出現:通篇採用哥德字體;葉漩渦飾框架;章節起首字母大寫,並配有小巧裝飾物;大量使用精美彩畫等等。
圖畫的鑲框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一種是天線狀的植物圖案,從首字母延伸出來,最終包圍住整個書面文本;另一種是葡萄樹圖案的類型。
人文主義風格的鑲框於15世紀出現於意大利,尤其強調滿是花朵、飛禽以及一些來自遠古的小人物和裸體小愛神的葉飾。
技藝
泥金技術是一項複雜和昂貴的工藝過程,因此通常用在有特殊用途的書籍上,例如:祭壇上擺放的聖經。富人通常都擁有貴重的泥金禱告書,這樣在禮拜天的很多時候都可以進行祈禱。
在製作泥金手寫本的過程中,通常首先抄寫內文。按照一定的尺寸裁好羊皮紙後,再經過總體的頁面規劃設計(首字母、邊框等),將紙頁用尖木棍固定,抄寫者就用鵝毛筆或者葦杆筆沾着墨水開始抄寫了。
內文抄寫完成後,插畫師開始工作。對這些複雜的設計預先要進行策劃,或許是使用襯有耐熱耐腐蝕的金屬板的蠟板草圖。然後再影描到皮紙上(可能使用針孔或者其他的手段進行輔助,就像在林迪斯法恩福音書做的那樣。)
13世紀,法國常用一種白堊質的製劑,使金箔貼在圖畫上能顯得微微隆起。
藝術特點
泥金裝飾手抄本中通常都有下列特色。
- 華麗的封面裝飾,有些還會鑲嵌寶石。
- 內頁有時會有框邊風格,每一頁的第一個字母都是特別裝飾的大寫體。
- 經常有彩色插圖,大部份敘述宗教故事,例如聖徒的傳記,較特別的是也會有製作手抄本的圖片說明。
- 使用相當多顏色,而且都是天然顏料做成的。
手抄本的書體風格和地方風格、口味緊密相關。黑暗時代早期剛勁的羅馬體逐步讓位給諸如安色爾體和半安色爾體這樣的草書體,尤其是在不列顛群島發展出了與眾不同的書體海島體(英語:Insular script)。13世紀,結實、紋理豐富的哥德體也首次出現,在中世紀晚期特別流行。
參見
備註
- 泥金和描金都是黃金進行裝飾的工藝,泥金是將調製好的金泥堆圖形進行填塗,而描金只是用金粉描線。
- 前現代泥金手抄本列表請參看晚古期、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泥金手抄本。
參考文獻
- (法)弗雷德里克·巴比耶 著,劉陽等譯,《書籍的歷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2005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ISBN 7-5633-5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