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七臺

西環七臺香港堅尼地城的一個歷史悠久的住宅區和街道群,東為李寶龍路,西為山市街。堅尼地城在填海前,房屋依山而建,而在山上開墾用作建屋的平地稱為「臺」。西環七臺約有70至80年的歷史,七臺分別為太白臺羲皇臺青蓮臺桃李臺學士臺李寶龍臺紫蘭臺。最為有名的臺有3個,包括學士臺桃李臺青蓮臺。這3個臺位處於較高位置,當時並沒有高樓大廈遮擋,故能擁有全海景,在早期樓價也是最貴的,多以富豪所居住,其中以華裔商人為主。

紫蘭臺舊址

七臺之中以學士臺的位置最高,房屋面積大,所居住的人亦最富有,僅有13個街道編號。以前,桃李臺的外型像一個新月,而佔地最廣闊。羲皇臺的治安非常好,居民相當放心。而太白臺被拆卸改建之前是妓女們的集中地,一般人很少踏足此地。

昔日這七臺各自都有組織更練,每戶收取大約三幾元作為保安費管理費,更練配有木棍銀雞小販及賣藝者亦常常在七臺之間販賣及找生計。

歷史

這幅地皮最初由李陞購入,其後將西環山交給兒子李寶龍(李寶椿兄長)打理,發展住宅物業。李陞於1900年代逝世,家族業務開始衰落。在1924年,李寶龍因生意失敗,被迫出售西環山還債,以致青蓮臺的魯班先師廟幾乎要拆卸。後來買家合興公司老闆李星衛譚煥堂答允不拆該廟,並交由廣悅堂管理。現今街道裏的許多住宅已經改建,部分唐樓依然保留古風,是電影電視劇集的取景地點。

名字起源

這些臺的名字跟中國唐朝詩人李白有關,原因是該住宅區的地產商李寶龍十分鍾愛李白之故。而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地產商,住宅區於另一邊的街道被命名為李寶龍路,其中一個臺則命名為李寶龍臺

太白臺的「太白」正是李白青蓮臺取自李白青蓮居士;桃李臺的出處源於李白古文作品《春夜宴桃李園序》[1]羲皇臺的由來是李白曾在《戲贈鄭溧陽》的詩句中自稱羲皇人;學士臺指的是唐玄宗李白為翰林學士;紫蘭臺的「紫蘭」曾在李白的《答杜秀才五松見贈》詩提及過:「浮雲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2]

參考資料

註腳

  1. ^ 《趣談香港街道》爾東編,ISBN 962-973-967-4,第181頁
  2. ^ 西環七臺命名源自詩仙李白:富二代破產變出七個儒雅名字. 香港地方志中心. [2023-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