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檔案(4,624 × 2,608 像素,檔案大小:11.43 MB,MIME 類型:image/jpeg


摘要

描述
中文(臺灣):沒有商家的吆喝、沒有遊客的喧嘩,大里老街散發出一種滄桑靜謐的美。 大里舊名大里簡,稱係因平埔族大里簡社所居而名,惟此社名並未見於1650荷人戶口調查表篇,推測應是小聚落而不載,或是沿用原住民稱呼而未必有其社,光復後將蕃薯寮、大里簡二地合併為大里里,屬頭城鎮管轄。在鐵路以及公路尚未開通之前,大里一直是宜蘭通往台北的重要路線「草嶺古道」的起點,於是「大里街道」便應運而生,據說當時大里街上開了數間的雜貨店、旅館,行旅者南來北往,非常熱鬧。老街古樸的矮房建築也令人著迷,據當地耆老云:是因為本地緊鄰海濱,為減低海風侵蝕而設計出的門楣高度。而現在的大里老街雖在落日之下映著餘暉,但曾有過的風華卻充滿了懷古幽情,也吸引了不少影視工作者到此拍攝。2013 年7月宜蘭縣頭城鎮公所也完成大里舊街風貌營造專案,將部分老屋空間、花園、走道重新整理,結合周邊堤防改善與濱海公園建設等工程,期待再創大里老街悠然、慢活的山海新驛站。
來源 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2898&IndexCode=Culture_Place
作者 創作者:莊文生;鐘碧娟;謝淑娟。貢獻者: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其他版本
拍攝地點24° 57′ 39.56″ 北, 121° 54′ 26.95″ 東 Kartographer map based on OpenStreetMap.位於此地的本圖片與其他圖片: OpenStreetMapinfo

授權條款

w:zh:共享創意
姓名標示
此檔案採用創用CC 姓名標示 3.0 臺灣授權條款。
您可以自由:
  • 分享 – 複製、發佈和傳播本作品
  • 重新修改 – 創作演繹作品
惟需遵照下列條件:
  • 姓名標示 – 您必須指名出正確的製作者,和提供授權條款的連結,以及表示是否有對內容上做出變更。您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來行動,但不得以任何方式表明授權條款是對您許可或是由您所使用。

說明

添加單行說明來描述出檔案所代表的內容

在此檔案描寫的項目

描繪內容

著作權狀態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有著作權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創用CC姓名標示3.0台灣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視角坐標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24°57'39.564"N, 121°54'26.950"E

曝光時間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0.00154

4.22 毫米

ISO速度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50

多媒體型式 繁體中文 (已轉換拼寫)

image/jpeg

檔案歷史

點選日期/時間以檢視該時間的檔案版本。

日期/時間縮⁠圖尺寸用戶備⁠註
目前2022年4月13日 (三) 08:28於 2022年4月13日 (三) 08:28 版本的縮圖4,624 × 2,608(11.43 MB)Muyueh Bot

下列頁面有用到此檔案:

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