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英皇學院禮拜堂

倫敦英皇學院禮拜堂倫敦英皇學院的禮拜堂,於19世紀在學院河岸校區興建,為英國一級登錄建築。禮拜堂在1831年由羅拔·斯默克爵士所建成,及後由佐治·吉爾伯特·史葛爵士以7000英鎊改建為目前的新文藝復興風格建築。

倫敦英皇學院禮拜堂
倫敦英皇學院禮拜堂為英國一級登錄建築,於1864年由佐治·吉爾伯特·史葛爵士重新設計
基本資訊
位置英國倫敦英皇學院河岸校區
宗教英格蘭教會
遺產指定一級登錄建築(Grade I listed building)
建築詳情
建築類型禮拜堂
竣工1831年 - 羅拔·斯默克
1864年 - 佐治·吉爾伯特·史葛
地圖
地圖

歷史

 
從禮拜堂半圓形後殿望向管風琴

倫敦英皇學院禮拜堂由建築師羅拔・斯默克設計,並於1831年完成,最初是學院大樓(後為英皇大樓)的一部份。[1]禮拜堂最初與英皇學院大樓相連,位於大樓大廳之上的一樓,可由兩道主樓梯到達。禮拜堂是英皇大樓的中心,反映作英皇學院作為英國國教會所創立的傳統地位。[2]

儘管沒有相片紀綠,[3]禮拜堂原來的設計為一間低樓底而廣闊的房間,保留了佐治四世統治時期的教會學觀念。[2]然而,在19世紀中期,禮拜堂的設計被大學牧師普拉姆普特認為落伍,因而在1859年提出重建計劃;計劃後經學院理事會許可通過。[1]

學院邀請著名建築師佐治·吉爾伯特·史葛爵士提出方案:他認為在古典建築中加入教會性質的最佳方案為取用巴西利卡建築形式。[1]此提案受學院接受,並在1864年完成禮拜堂的重建工程,當時的改造費用僅超過7000英鎊。[1]

19和20世紀

在19世紀改建禮拜堂時,由於禮拜堂位於英皇大樓大堂之上,史葛在拱廊和上層中殿牆壁中用上較輕的建築系統,以解決重建工程中出現的建築困難。[4]20世紀時,禮拜堂亦經過多項改建及發展,其設計因此而有所改變。史葛所設計的斜屋頂由大型油畫裝飾所覆蓋,惟這些油畫因為1930年代的天花處理工程而遺失。[4]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禮拜堂中部份飾以花窗玻璃的窗遭受破壞。在1948年,參與興建西敏寺的建築師史提芬·歐內斯特·戴克斯·鮑爾及後受邀請重建因二戰而所破壞的禮拜堂。在其指引下,禮拜堂的窗改以着色大教堂玻璃所裝飾;而拱廊柱亦重新上色。[4]

21世紀

英皇學院禮拜堂校牧團隊期望禮拜堂能夠保留傳統並融合當代文化,禮拜堂因而在1996年起開始計劃修復及翻新工程。修復工程在2001年正式完成。[4]

半圓形後殿

 
倫敦英皇學院禮拜堂後殿

學院禮拜堂的半圓形後殿參考自安東尼·薩爾維亞蒂的作品,描繪著被天使圍繞的基督。後殿兩旁由垂直面板所裝飾,當中包括拿着刻上英皇學院校訓Sancte et Sapienter(聖潔與智慧)捲軸的人像。半圓形後殿的拱肩繪有教會聖師以及四位16及17世紀聖公會神學家的畫像,惟這些畫像不存在於史葛的設計中,因此被認為是後期所加上。[5]

管風琴家

以下列表列出英皇學院禮拜堂的管風琴家:[6]

  • 1835年 Henry Bevington
  • 1854年 William Henry Monk
  • 1889年 John Edward Wernham
  • 1916年 從缺
  • 1937年 Robert Linton Shields
  • 1941年 從缺
  • 1945年 Harold Last
  • 1953年 Ernest H. Warrell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A brief history of the Chapel (PDF). King's College London. [20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6月20日). 
  2. ^ 2.0 2.1 Heulin (1979), p. 1
  3. ^ The Chapel, by Gordon Huelin (PDF). King's College London. [31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6月21日). 
  4. ^ 4.0 4.1 4.2 4.3 History of the Chapel (PDF). King's College London. [31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5-16). 
  5. ^ Heulin (1979), p. 2
  6. ^ Heulin (1979), p. 6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