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護
周護(583年—657年12月19日),字善福,華州華陰(陝西華陰縣)人,歷任唐高宗時期的右武衛、右監門、左武衛、右武侯、左領軍、左驍衛大將軍,封嘉川郡公。
家世
《元和姓纂》「周」一條載:「華陰周氏,狀稱十代祖周謨(碑為八葉祖思齊),自丹陽隨朱齡石入關中,遂居華陰,隋樂州刺史、樂陵公周儒,生周護,唐右衛大將軍、洛州長史、嘉川公。生志珪、元珪。周志珪,亳州刺史,周元珪,少府監。生周履順,冀州刺史。」
歷任官職
- 在隋朝時,起家為左親侍。
- 從隋煬帝征討高句麗,授朝散大夫,任左御衛鷹揚郎將。
- 618年,李淵兵進長安,周護授正議大夫、行軍總管,攻克長安後,授銀青光祿大夫,入秦王府任右統軍。
- 武德二年(619年),轉任右一府護軍,戰薛舉,加授柱國。
- 武德四年(621年),授上柱國、內馬軍總管,參與平定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各方軍閥,封嘉川縣開國侯,不久進爵為開國公。
- 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遷左千牛將軍。出為黎州刺史(在今四川省廣元市)。歷任黔、〇二府都督。
- 貞觀十幾年,為右武衛大將軍。
-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兼任洛陽留守。
-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轉任右監門大將軍。
- 永徽二年(651年),授左武衛大將軍。
- 永徽三年(652年),轉右武侯大將軍,檢校洛州刺史。
- 永徽四年(653年),徙左領軍大將軍。又特令檢校東宮左右廂宿衛兵事。
- 永徽六年(655年),任左驍衛大將軍,進封嘉川郡公,食邑二千戶。
- 顯慶二年(657年),隨唐高宗前往洛陽,上表請求致仕,被批准,以鎮軍大將軍銜退休。同年十一月九日(657年12月19日)去世,年七十五。
周護碑
周護碑,立於唐高宗顯慶三年(658年)。原存於陝西醴泉縣煙霞鄉西二村東北約500米處周護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館。碑身首高3.41米,下寬1.11米,厚37厘米。碑額篆書,題「大唐故輔國上柱國襄公之碑」十五字。許敬宗撰文,王行滿正書,共32行,滿行84字。1964年發現,1974年出土。從出土情況看,當在倒撲時從中間斷裂。但斷裂處還未錯開,碑面向南側臥土中。原先右側露出地面時間較長,被風雨剝蝕與遭受敲擊而殘損。其餘的一大半,字跡如新刻。碑首六螭和左側減底蔓草花飾,保存比較完好。
大唐故輔國大將軍荊州都督上柱國嘉川襄公周君碑文並序
侍中太子賓客弘文館學士監修國史上柱國高陽郡開國公許敬宗撰
門下錄事王行滿書
蓋聞有道可尊,二八光於帝載;有功可大,四七構於皇業。建國者由之以成務,興化者憑之以入神。是故元首末肱,事符一體,補天立極,咸資十亂。若乃智協昌運,經著經綸,推轂遠圖,馭日車而轥閶闔;披榛霸邸,張乾宇而紐星辰。內總五兵,外兼四岳,跨前修於絕代者,其在嘉川公乎!公諱護,字善福,其先汝南人也。昔炎行中圮,隨運濟江。八葉祖思齊,從宋高帝平姚氏於關中,留鎮京師。陷於赫連勃勃,因而仕魏,家於華州。緬惟西伯配天,掩荒岐而紀號;北軍綰璽,遂安劉而著勣。丘園不拔,變體大易之貞;仁孝兼弘,磐履先王之躅。或有移書介子,〇禁火而銷訛;託好老生,傳清淨而敦俗。由茲以降,擅汝穎之多奇;代襲英賢,為中州之貫族矣。曾祖仰,後魏廣平郡守、度遼將軍。從武帝入關,仍為西雍州刺史。時逢運缺,情篤歲寒。巨猾蛇吞,追皇輿而縱鏑;〇位鹿走,執戎羈而擁樹。翊扶天駟,幸達神皋。鼎祚少延,繄君致力。祖慶,周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司馬、上蔡縣公。茂功華胄,家承寵祿,忠臣遺烈,門濟英猷。贊務匹海沂之康,開國協龜蒙之祉。父儒,隋儀同三司、〇〇四驃騎將軍、渠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樂陵郡開國公。府臨沙漠,牙列從驃之侯;州帶星橋,俗詠中和之樂。既而道光遺白,訓闡近朱。義方所漸,知高門之可驗;聞禮有徵,信後大之無忒。公擢英芳御,發濬靈源。由琬琰〇麗昆峰,〇珠璣之耀清漢。克岐自綺,不弄在髫。控竹為軍陣之娛,懷橘作爰書之戲。機神迥秀,風韻早奇。州黨兢稱,聲望俄遠。離經辯志,凌蹂佩彘之曹;習藝取睽,含孕吟猿之技。論兵則千里制勝,學劍則萬人非抑。前瞻寇、耿,每用自方;遠鑒崔、龐,謂為無愧。交則一時雄傑,談必四海名流。負佐命之才,懷濟時之略。睹麟初泣,悲喪亂之方始;聞雞且舞,喜風雲之可期。故知伊、呂降生,非夏殷之器;關、許載育,寔漢魏之資。兆發冥符,誠不虛矣。仕隋起家為左親侍,仍遷大督。煬帝親董戎律,問罪遼東,公執戟前驅,邀功海北。授朝散大夫,除左御衛鷹揚郎將。既乃大盜群飛,中原瓦解,丘墟遍於宇宙,黎庶盡於兵荒。清警南巡,同蒼梧之有去;宸居北曠,類永嘉之乏主。非唯上玄革命之日,實亦群英擇木之秋。俄而聖歷龍興,神兵電發。有次河曲,將定關中。公赴八百之期,膺三傑之運。杖策而謁天子,借箸以筭諸侯。一見龍顏,即同魚水。蒙授正議大夫、行軍總管。即從戎麾,先開右地;親當矢石,首定京都。牧野既清,隆周之命斯集;咸陽先據,大漢之業斯成。上宣天地之功、下預山河之誓。方之自昔,莫之與京,轉授銀青光祿大夫。太宗光啟代藩,肇開莫府,文武寮屬,妙選賢能,擢公為右統軍。武德二年,又轉右一府護軍。於時薛舉久跨汧隴,屢窺畿甸,兵逾齊萬,氣盛隗囂。再從元戎,頻破凶丑,加授柱國。四年,劉武周北引葷戎,南侵汾晉。既襲韓王之寇,方挻代相之禍。復從討平,用靜氛祲,轉授上柱國、內馬軍總管。王充負固嵩洛,擁甲周韓,結援江淮,連縱趙魏。既擅董卓之威,方肆王彌之毒。蓄徒養銳,有志扣關。詔元帥秦王親致天罰。竇建德以輔車葉契,唇齒共憂。乃罄三晉之兵,越九河之險。凶逾僭石,眾等偽燕。將解金墉之圍,忽至城皋之口。公翊從干戈,東西奮擊,神謀一運,妖寇兩擒。大略之勛,允歸英勇,封嘉川縣開國侯,尋進為公,加位三品,以彰殊績。九年,太宗御極,遷左千牛將軍。欄錡職修,宣條是寄,出為黎州刺史。歷徙黔、〇二府都督。遺愛在甿,去思彰股肱之郡;清風成頌,來暮結巴渝之謳。十〇年,又為右武衛大將軍。廿一年,奉敕於洛陽留守。廿二年,轉右監門大將軍。永徽二年,授左武衛大將軍。三年,轉右武侯大將軍。其年,奉敕:「周護職望優隆,體局詳正。久參八校,端肅可嘉。兼牧三州,情寄斯在,可檢校洛州刺史。」四年,徙左領軍大將軍。又特令檢校東宮左右廂宿衛兵事。公擁旄藩翰,冠王、趙之能。巡衛禁闈,彰辛、李之效。是用風徽允洽,眷遇斯隆。六年,降詔曰:「周室命官,膺爪牙者方、邵;漢朝啟運,預心腹者良、平。命卿之望攸歸,禦侮之寄斯屬。左領軍大將軍護,體用沉遠,操履貞正。效宣出內,績著艱虞。可左驍衛大將軍,進封嘉川郡公,食邑二千戶。」顯慶二年,鑾駕東幸。公侍衛輦蹕,並翊從儲闈。通籍兩宮,遠屆瀍洛。以年登謝〇,禮及懸車,乃抗疏辭榮,用全止足。詔曰:「馮異崇讓,功披荊棘;田豫知止,情安鐘漏。前史稱其高致,昔賢以為美談。左驍衛大將軍周護,〇〇強確,體局沉整。府朝初建,早蒙驅策。勤表艱虞,誠著始終。亟剖符於萬里,屢〇〇〇〇〇。禮及懸車,表求致仕,宜加優秩,遂其雅懷,進位鎮軍大將軍,祿賜等並同京官職事給,仍朔望朝參。」於是棲閒素里,養性虛室。釋榮利於人間,任逍遙於物外。散黃金而命賞,覽玄經而縱心。細柳甘棠,未〇風雲之〇;〇〇〇〇,〇掩桑榆之暉。以其年十一月九日遘疾,薨於私第。春秋七十有五。聖情軫悼,數日輟朝。喪事所須,並令官給。兼賜東園秘器,吊〇殊倫。惟舊思賢,又加追贈。詔曰:「疇庸念舊,有〇通規;追榮飾終,(缺六字,又空二格)淳厚,幹〇〇〇。委質霸府,夙屬勤誠。入典禁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外,咸著聲績。奄從化往,有悼於懷。可贈輔國大將軍、荊州都督。賻絹布七百段、米粟七百石。葬事所須,並令官給,(下缺十四字)方監護喪事。以顯慶三年歲次戊午四月癸丑朔九日辛酉陪葬昭陵。既而〇名(缺十九字)山〇〇〇府,納海量於(缺十九字)之外,蓋〇自矣。然蒙輪扛鼎之材,〇絕彼人。類戢鵾鵬之翼,歷昏季之朝,韜管樂之光,佇會昌之遠。及義旗兵起,〇〇〇以若歸;〇業肇基,(下缺八字)契〇草昧〇著(下缺六字)五臣(下缺八字)作鎮,望四岳以臨藩;疏社錫珪,跨五候而建國。宣威禁旅,必以忠信寔稱。敷政王畿,屢以循良見賞。方圖金契,像〇雲台。豈直一代〇臣〇〇〇〇良將(下缺二十字)之〇〇〇〇〇祖〇有期。方築祁連之山,宜旌蘭菊之美。〇憑實錄,勒此豐碑。其詞曰:
王猷蘊祉,帝緒傳昌。玉原〇〇,寶業〇〇。匡吳定主,〇〇〇〇。英謨王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凌〇。〇〇不墜,厚胤〇光。〇矣〇乎,(下缺三十二字)復〇征〇。化清漢表,〇〇〇〇。龍〇〇仙,掌〇披〇苞(下缺)
參考
- 《昭陵碑石》
- 《元和姓纂》
- 《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