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爾

文藝復興義大利畫家

拉斐洛·桑齊奧·達·烏爾比諾意大利語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1][註 1],通常作拉斐爾拉丁語Raphael),意大利畫家、建築師。與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合稱「文藝復興三傑[2]。拉斐爾畫作向以「秀美」著稱,其筆下人物清秀,場景優美。

拉斐爾
出生Raffaello Santi(或Sanzio)
1483年4月6日
烏爾比諾公國烏爾比諾
逝世1520年4月6日(1520歲—04—06)(37歲)
 教宗國羅馬
國籍烏爾比諾公國
知名於繪畫
知名作品雅典學院
簽名

他的著名宗教畫「聖母系列」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他的畫即使是《聖佐治大戰惡龍》的場面看起來也是平靜安詳的。他為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院》是經典之作,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良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拉斐爾於1520年高燒猝逝於羅馬,終年37歲,葬於萬神廟

他的畫作非常的多,也經營一個非常大的工作室,因此雖然37歲過世,但仍留下非常多作品。除了他早期在羅馬的期間外,很多他的畫都是由他畫草稿,再由工作室完成,這對畫的品質有相當的影響。他在生前相當有影響力,不過在羅馬以外的地方,他的作品主要因為協作版畫而出名。

拉斐爾死後,他在藝術界對手的米開朗基羅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後來到18世紀及19世紀,拉斐爾寧靜和諧風格的作品才再度受到重視。他的繪畫生涯可以分為三期,有三種不同的風格。第一期可以用喬爾喬·瓦薩里來描述,是他早年在翁布里亞的期間。第二期的時間大約有四年(1504–1508),他這段時間在佛羅倫斯吸收當地的美學傳統。第三期則是在他羅馬忙碌及勝利的12年,為二位教宗以及其親密友人的創作[3]

生平

拉斐爾出生於意大利東北威尼斯羅馬之間馬爾凱大區的一個小鎮烏爾比諾(Urbino),父親是公爵的宮廷畫家。拉斐爾在父親的感染下,拉斐爾年幼時就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拉斐爾之母於1491年逝世,當時拉斐爾只有八歲,父親在1494年8月1日過世,十一歲時成為孤兒,拉斐爾的正式監護人變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時跟隨父親學習繪畫,後來轉為跟隨佩魯吉諾的畫室學習繪畫,在1500年出師。

在1504年,21歲的拉斐爾繪畫了《聖母的婚禮英語The Marriage of the Virgin (Raphael)》。此作品甚至超越了佩魯吉諾,不論是構圖或形象塑造也有創新。尤其是作品中聖母瑪利亞及其夫約瑟的端莊、文雅、畫面之平衡和背景描繪,均為罕見的作品。

1504年時,拉斐爾居留在佛羅倫斯,他受當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所影響,同時亦學習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構圖和米開朗基羅人體表現和風格,使他的風格日漸成熟,從而迅速和兩人齊名。

他所繪畫的聖母畫像都以母性的溫柔以及青春健美,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聖母英語Ansidei Madonna》、《草地上的聖母》和《佛利諾的聖母英語Madonna of Foligno》。1513年-1514年年繪畫的大型油畫《西斯廷聖母》,由聖母和聖徒組成的三角形構圖,莊重均衡,聖母和耶穌表現了母愛的偉大。另外,《椅上聖母子英語Madonna della seggiola》、《阿爾巴聖母英語Alba Madonna》都是他完美無瑕的作品,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有強烈的對稱效果。

1508年,他被教宗儒略二世邀請繪畫梵蒂岡壁畫,其中位於簽字廳英語Stanza della Segnatura的壁畫最傑出。這些壁畫分別代表了神學哲學詩學法學這四個人類精神活動,作品表現與建築裝飾的充分和諧,莊重顯明、豐富多彩。他在這段期間的重要作品還包括《埃利奧多羅被逐出神殿英語The Expulsion of Heliodorus from the Temple》、《波爾申納的彌撒英語The Mass at Bolsena》、《波爾戈的火警英語The Fire in the Borgo》、《加拉泰亞的凱旋英語Galatea (Raphael)》等。他在23歲時繪畫自畫像及《西斯廷聖母》。而代表作是描繪一位學者的《卡斯蒂廖內像英語Portrait of Baldassare Castiglione》和描繪一位女郎的《披紗女子像》。在1520年的春天,已患重病的他仍在繪畫《耶穌顯聖容》,最後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

影響

拉斐爾的古典西洋繪畫對後世畫家造成很大的影響。代表作《雅典學院》是裝飾在梵蒂岡教宗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而他的建築風格也在此畫中得以表現,特別是室內優美裝飾,給予後世很大的影響。另外,拉斐爾的「秀美」畫風,人物清秀,場景祥和,加上他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

私生活及死因

 
La Fornarina英語La Fornarina,拉斐爾的情婦

當時拉斐爾住在博爾戈,Bramante設計的恢弘宮殿中,拉斐爾一生未婚,但在1514年與Maria Bibbiena(美蒂奇紅衣主教Bibbiena的侄女)訂婚過。似乎拉斐爾是被身為友人的紅衣主教說媒,因此對此事他也沒什麼熱情,直到Maria Bibbiena在1520年去世也沒成婚。[4]據說他有許多緋聞,但在羅馬的生活中,「La Fornarina英語La Fornarina」始終佔據着永恆的位置,Margarita Luti英語Margarita Luti——這位來自錫耶的羅馬Governo Vecchio大街麵包房主Francesco Luti的女兒。[註 2]拉斐爾被教宗稱為貼身男僕英語Valet de chambre,這也給予他宮廷中的地位及其額外收入,也獲得教宗賜予的黃金馬刺騎士勳章。喬爾喬·瓦薩里聲稱,拉斐爾為當選紅衣主教的雄心所迷惑,也有可能是受當時的教宗良(十世)慫恿,也許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他推遲婚約的原因。[4]

據Vasari所說,拉斐爾在耶穌受難日(1520年4月6日,很可能也是他37歲生日)的猝逝,是與Luti的過度縱慾導致,之後他發了高燒,卻沒告訴醫生此事。醫生的錯誤治療致使其死亡。[註 3]瓦薩里也認為拉斐爾生於耶穌受難節,但耶穌受難節在他出生的1483年是3月28日。[註 4]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拉斐爾病後只活了15天,他十分平靜地接受了最後的儀式並安排了後事。畫家委託忠誠的僕人Baviera,給情婦留下了足夠的錢,並把畫室里的大部分物品給了Giulio Romano與Penni。按照拉斐爾的要求,他葬於萬神殿[7]

拉斐爾的葬禮十分隆重,有許多人參加。在他的大理石墓碑上,皮埃特羅·本博寫下了墓志銘:「Ille hic est Raffael, timuit quo sospite vinci, rerum magna parens et moriente mori.」(拉丁語),意為「拉斐爾在此處安息。在他生前,大自然感到了敗北的恐懼;而當他一旦溘然長逝,大自然又唯恐他死去。」

作品

註釋

  1. ^ 其他變體包含拉斐洛·桑蒂Raffaello Santi)、拉斐爾·達·烏爾比諾Raphael da Urbino)和拉斐洛·桑齊奧Raffaello Sanzio)等。其姓氏桑齊奧(Sanzio)源自於意大利姓氏桑蒂(Santi)之拉丁化形式桑提烏斯(Santius)。拉斐爾本人在簽署文件時通常會使用拉斐爾·烏爾比納斯(Raphael Urbinas)之名,乃其姓名的一種拉丁化形式。
  2. ^ 藝術史學家與醫生對畫像中右手放在左胸的姿勢持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此細節揭示了乳腺癌,而也有人認為這的「愛的經典姿勢」。[5]
  3. ^ 其他歷史學家也有不同看法,Bernardino Ramazzini (1700)在他的《De morbis artificum》中指出,畫家死亡原因可能是由於「長久坐着工作,及其憂鬱症」,與使用「含水銀與鉛」的材料。Bufarale (1915)認為「診斷為肺炎或傷寒」,而Portigliotti認為是「肺病」。 Joannides認為「拉斐爾死於工作過度繁重」。也有人對拉斐爾的死亡時間表示不同看法Michiel十分肯定畫家死於34歲,而Pandolfo Pico與Girolamo Lippomano認為拉斐爾死於33歲。[6]
  4. ^ 儘管Michiel認為畫家在生日時去世,藝術史學家John Shearman在演講中表明這是一個明顯的錯誤:「死亡的確切時間可以從日落時分計算出來。」。經過計算,出生日與死亡日的巧合(與其說是某月某日的不同,倒不如說是聖周的周五和周六,和每年變化的節日。)是為了強調拉斐爾也是生於耶穌受難節,就比如1483年的3月28日。但Michiel筆記中有個模稜兩可的地方值得關注,並不是經常被注意到:Venerdi Santo venendo il Sabato, giorno della sua Nativita,可能意味着拉斐爾生於星期六,如果是那樣,他的生日就是1483年的4月7日。[6]

參考文獻

  1. ^ Jones and Penny, p. 1 and 246.
  2. ^ See, for example Honour, Hugh; Fleming, John. A World History of Art. London: Macmillan Reference Books. 1982: 357. ISBN 9780333235836. OCLC 8828368. 
  3. ^ Vasari, pp. 208, 230 and passim.
  4. ^ 4.0 4.1 Shearman, John. Raphael in Early Modern Sources 1483-1602.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30–231. ISBN 978-0-300-09918-8. 
  5. ^ 柳葉刀》雜誌2002年12月21日/2002年12月28日文《乳腺癌患者的畫像與拉斐爾的畫作La Fornarina》
  6. ^ 6.0 6.1 喬爾喬·瓦薩里. Life of Raphael. : 573. 
  7. ^ Shearman, John. Raphael in Early Modern Sources 1483-1602.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31. ISBN 978-0-300-09918-8. 
  8. ^ 德尼·克伊朗. 《羅浮宮參觀指南》. 黎絲藝術出版社. 1997. ISBN 2854950992. 

擴展閲讀

  • The standard source of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is now: V. Golzio, Raffaello nei documenti nelle testimonianze dei contemporanei e nella letturatura del suo secolo, Vatican City and Westmead, 1971
  •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aphael, Marcia B. Ha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521-80809-X,
  • New catalogue raisonné in several volumes, still being published, Jürg Meyer zur Capellen, Stefan B. Polter, Arcos, 2001–2008
  • Raphael. James H. Beck, Harry N. Abrams, 1976. , ISBN 0-8109-0432-2
  • Raphael, Pier Luigi De Vecchi, Abbeville Press, 2003. ISBN 0789207702
  • Raphael, Bette Talvacchia, Phaidon Press, 2007. ISBN 9780714847863
  • Raphael, John Pope-Hennessy,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70, ISBN 0-8147-0476-X
  • Raphael: From Urbino to Rome; Hugo Chapman, Tom Henry, Carol Plazzotta, Arnold Nesselrath, Nicholas Penny, National Gallery Publications Limited, 2004, ISBN 1-85709-999-0 (exhibition catalogue)
  • The Raphael Trail: The Secret History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Precious Works of Art; Joanna Pitman, 2006. ISBN 0091901715
  • Raphael: A Critical Catalogue of his Pictures, Wall-Paintings and Tapestries, catalogue raisonné by Luitpold Dussler 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Phaidon Publishers, Inc., 1971, ISBN 0-7148-1469-5 (out of print, but an online version is here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Raphael at the Metropolitan: The Colonna Altarpiec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Wolk-Simon, Linda. (2006).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SBN 978-1588391889.
  • Raphael and the Antique, Claudia La Malfa, Reaktion Books, 2020. ISBN 97817891415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