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縣
隆德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寧夏南部。隆德縣得名於羊牧隆城(今西吉縣將台鄉火家集村)及德順軍兩名之尾首二字。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隆德縣 | |
---|---|
縣 | |
隆德縣的地理位置 | |
坐標:35°36′59″N 106°07′12″E / 35.6163°N 106.12001°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 |
政府駐地 | 城關鎮 (隆德縣) |
面積 | |
• 總計 | 992.21 平方公里(383.09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109,451人 |
• 密度 | 110人/平方公里(286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41,744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756300 |
電話區號 | 954 |
車輛號牌 | 寧D |
行政區劃代碼 | 640423 |
歷史
隆德歷史上曾隸屬甘肅省平涼府。該縣地處寧夏,陝西,甘肅三省交界,連接中國西北重鎮蘭州與西安的西蘭公路穿城而過,北接固原,南鄰涇源,西接靜寧,東連平涼,為三省通衢。
地理
隆德雖地處寧夏南端,但由於平均海拔超過2000米,氣溫較周圍各縣偏低,且由於地處六盤山脈北麓,降水偏少,加之水土流失,農業欠發達。歷史上更添兵匪之害,是有名的貧瘠苦寒之地。
隆德境內多山。六盤山主峰海拔超過2900米,因中共領袖毛澤東詩句"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清平樂·六盤山>聞名。此山有些地段林木蔥鬱,不同於周圍黃土高原之童山濯濯。20世紀六十年代尚有豹,狼等猛獸出沒。山頂建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亭,電視轉播塔,氣象站等。全長2385米的六盤山公路隧道洞穿山腹。隧道通車前,六盤山曾是西蘭公路一道天塹。公路盤山而上,曲折蜿蜒,氣勢不凡。冬季大雪時,車輛往往因路滑難以翻越。
因全長200餘公里的六盤山脈居於東南,隆德地勢東高西地,因此當地有河水倒流的說法。境內河流不多,大的河流有渝河,葫蘆河等。另有大小水庫及天然池塘(當地稱「澇壩」)若干。
因居於黃土高原邊緣,境內多山,溝壑縱橫。平地稱「川」,川地多為良田,物產較豐富。山地多梯田。
人口
2020年末,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隆德縣常住人口為109451人。[2]
人文
居民以漢族,回族居多。當地方言類似陝西口音又略不同,與寧夏北部差別較大。農民種植小麥,馬鈴薯,玉米,大豆,豌豆等,也飼養牛,羊,豬等家畜。當地出產蘋果,梨,杏,西瓜,中藥等。民風習俗與周圍甘肅,陝西類似。重要的節日常有民間慶典活動,如春節時有「耍社火」等。另有一些習俗中國他處似不多見,如農曆正月二十三「燎疳」,二月二炒食豌豆,五月五採摘柳枝懸於戶外,十月一日為先祖「送寒衣」等。
因有些山區地少人多,環境破壞嚴重,不適宜居住,近年當地政府陸續組織居民遷移到寧夏北部平原地區,新的定居點稱為「吊莊」。另外也有大批農村年輕人前往中國沿海地區尋求工作機會。
行政區劃
城關鎮、沙塘鎮、聯財鎮、陳靳鄉、好水鄉、觀莊鄉、楊河鄉、神林鄉、張程鄉、鳳嶺鄉、山河鄉、溫堡鄉和奠安鄉。
交通
相關文學作品
張恨水的小說《燕歸來》中,女主角楊燕秋是甘肅靜寧人,在隆德長大並將此地看作故鄉。書中描寫了民國十七、十八年間陝甘兩省旱災,當地百姓民不聊生,吃樹皮草根為生尚無法餬口。楊燕秋一家人不得已離家向東逃難,楊燕秋賣身保全父母,一家人也支離流散。後楊燕秋跟隨繼父母到南京,繼父母去世後重返隆德縣尋找家人,亦要為西北建設做些實事,是為「燕歸來」。
參考文獻
-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中國: 宁夏回族自治区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0-07].
- ^ 2023年隆德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