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洁
生平
刘之洁自幼随祖父读书,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考取。此后他入新农兵官学校(北洋武备学堂的前身)。毕业后,他被袁世凯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和吴禄贞等人是中国第一期留日士官生。毕业归国后,他任陆军第三镇教练官,旋升管带,率军驻扎珲春。[2]后任吉林陆军统带。[1]
此后,刘之洁任东三省督练公所参议。后陈宧调任参谋长,刘之洁因同陈宧不和而弃职,投奉天巡抚程德全。1910年,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刘之洁随之到苏州,任江苏督练公所参议官,陆军部一等咨议官,江苏陆军第二十三混成协四十五标统领。[2][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刘之洁劝说程德全响应。同年农历九月十五日,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成立江苏军政府,程德全任都督,刘之洁任江苏水陆军总司令兼陆军第五师师长、前敌总指挥。在进攻固守南京的清朝江南提督张勋的战斗中,刘之洁亲自率部攻下聚宝门外的制高点雨花台,最终民军攻克南京。12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在南京举行,他任监票员。江苏都督程德全到上海看病,刘之洁以江苏参谋厅厅长护理江苏都督。[2][1]
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历任江北扩军使,江苏清乡督办,苏州镇守使,江苏督军公署咨议厅厅长,大总统府顾问。后来他辞职,居住于南京。他曾获授二等文虎章,二等嘉禾章,陆军中将。[1][2]
民国九年(1920年)直隶、山东、河南发生旱灾,直隶的灾情尤其严重,刘之洁为来南京投靠他的受灾亲友安排生活和工作。1921年,他获将军府将军,1924年他获特任“鼎威将军”。 晚年,他回到家乡沧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他倡议修撰《沧县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7月30日日军占领天津,国民党军队向南撤退,刘之洁也随军撤退到南京,又转赴湖南常德。不久,刘之洁病重。[2]
1938年秋,刘之洁病逝于湖南常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