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从云
生平
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施从云赴直隶参军,不久入保定将弁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军第五镇十八标任排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徐世昌任东三省总督,施从云被调入第一混成协七十九标,随徐世昌赴东三省任职,驻新民府,由此结识了第一混成协八十标三营管带冯玉祥。施从云同冯玉祥、队官王金铭来往密切。[1]
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组建陆军第二十镇,施从云被编入陆军第二十镇四十协七十九标,初任队官,后升任二营管带。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决定在直隶永平府举行永平秋操,陆军第二十镇遂开赴滦州。不久,武昌起义爆发,在滦州准备参加秋操的新军各部相继撤走,仅陆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未撤兵,并且截取了清政府自中国东北运往武昌前线的军火。施从云遂代表革命派官兵会见张绍曾,促请其起义。但张绍曾按兵不动。同年十一月,张绍曾被袁世凯调任长江巡阅使,失去兵权,潘榘楹升任陆军第二十镇统制。潘榘楹上任后,将下属各标调到山海关内外驻防,仅将第七十九标留在滦州。[1]
七十九标共三个营,其中大多数官兵均同情革命派,施从云、王金铭乃决定发动滦州起义。1911年11月初,王金铭赴海阳镇联系冯玉祥,中国同盟会也秘密派遣白毓昆到滦州,帮助施从云、王金铭起义。经革命派争取,滦州知州朱佑保、警务所长张注东对革命采取赞同态度。七十九标标统岳兆麟难以控制局面,乃报告清政府。袁世凯命通永镇总兵王怀庆进行招抚。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王怀庆到达滦州,但未能招抚成功,反而遭到施从云等的武力胁迫,被推举为北方军政府大都督。王怀庆虽然答应出任大都督,但却秘密勾结七十九标第三营管带张建功,并于1月2日晨逃走。1月3日,施从云、王金铭在滦州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王金铭任大都督,施从云任总司令,冯玉祥任总参谋长,白毓昆任参谋长,并向全中国发出通电。 1月4日,滦州起义军举行了誓师大会,并发布檄文称:“即日振旅京津,廓清余孽,快捣黄龙而痛饮。”[1]
不久,张建功率第三营据滦州城叛变,并进攻滦州城外的施从云、王金铭的第一、二营。双方展开激战。清政府派陆军第三镇协统陈文运率一个标到开平增援王怀庆的淮军。1月4日,援军到达雷庄。1月5日凌晨,施从云、王金铭率部到达雷庄附近,和清军展开激战。王怀庆假称愿意议和,施从云遂到清军营地谈判,旋即被捕并被处决。[1]
民国13年(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在北京中央公园(今北京中山公园)为施从云立了铜像,还在北京的小温泉修建了施从云的衣冠冢。 并于滦州为起义烈士树碑建塔。[1]
民国14年(1925年),国民政府追赠从云为上将衔,在中央公园为他铸造铜像,永志纪念。
施从云墓,位于安徽省桐城市金神镇骑龙村,1984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墓地原形有所改变。原碑立于冢前,重建墓碑立于墓后。重建碑正面镌刻“施从云烈士墓”,下款刻“桐城县人民政府立”;背后镌刻其简历。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施从云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