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腾片(英语:effervescent tablet,中国大陆作泡腾片,台湾作发泡锭),也称水溶片,是一种药片类型,当它接触或其他液体的时候就会分散溶解成为溶液,并在此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1][2]快速的分散往往导致药片溶于液体成为溶液,并产生泡沫。这种药片一般用于承载药物,或生物酶洗剂等清洁用品。

在一杯水中的一片泡腾片

原理

泡腾片的原理是利用可溶性有机酸和碱性的金属碳酸盐类组成,如果这种混合物接触到水,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常使用的酸有柠檬酸酒石酸等,碱类则以碳酸盐类和碳酸氢盐类为主,例如碳酸钠碳酸氢钠(小苏打)等。以柠檬酸碳酸氢钠的反应为例,反应式为:

C6H8O7+3NaHCO3=3H2O+3CO2↑+Na3C6H5O7

与其他药剂类型对比

相较于一般胶囊锭剂,泡腾片的剂型,可借由将药物改变成液体形式来提高吸收效率及生物利用度(英语:bioavailability (BA))。在1992年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一项针对六位自愿者的试验中,一般锭剂的生物利用度只能达到泡腾片的27%[3]。换言之,同样有效成分制作成泡腾片,冲泡成为液体形式后吸收,可以达到传统锭剂将近4倍的生物利用度。

典型的例子,如碳酸钙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作为补充钙质的化合物,一般作成胶囊锭状型态。食用碳酸钙锭剂必须先溶解于胃酸中,再带入到肠道吸收。但是,对于老人和小孩,胃酸的分泌量较少,食用碳酸钙锭剂时没有充分的胃液混合,可能在没有充分溶解下就通过胃部,进入肠道,在无法消化的情况下又经过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但是碳酸钙做成泡腾片的形式,因为事先已经在液体中溶解,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减少在胃部崩解的过程,可以快速进入到肠道吸收。[来源请求]其次,许多研究指出,泡腾片会增强吸收有效成分[4][与来源不符][5]。这是因为气泡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可诱发细胞旁径通路(paracellular pathway),扩大细胞与细胞间的空间,可增强有效成分的渗透率与吸收率。[6]

成分

适用于泡腾片的活性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难以消化或对胃有损害的成分;
  2. pH值变化敏感的成分,如氨基酸抗生素
  3. 需要大剂量服用的成分;
  4. 对光照,氧气或湿度敏感的成分;
  5. 其他。

参考资料

  1. ^ British Pharmacopeia 200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International Pharmacopoeia 200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966 [1 July 2013]. ISBN 978-92-4-1563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8). 
  3. ^ Anderson, M.P. Lack of bioequivalence between disulfiram formulations. Acta Psychiatr. Scand.Suppl. 1992:86: 31-35.W.
  4. ^ Nuernberg, B. and Brune, K. Buffering the stomach content enhances the absorption of diflunisal in man. Biopharm. Drug Disp. 1989: 10: 377-387.
  5. ^ Hespe, W., Vershoor, J.S.C., and Olthoff, M.Bioavailability of new formulations of amoxicillin in relation to its absorption kinetics. Arzneim. Forsch. 1987: 37:372-375.
  6. ^ Eichman, J.D. and Robinson, J.R. Mechanistic studies on effervescent-induced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1998: 15(6): 92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