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戈登 (1989年)
台风戈登(英语:Typhoon Gordon,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Goring)是1989年太平洋台风季中两个最强的热带气旋之一(另一个是台风爱茜),风暴于7月9日形成,在7月19日消散,维持了约十天。戈登最初源自太平洋洋面的单一积雨云,它在北马里亚纳群岛附近发展为热带低压,并在沿西南偏西方向移动时迅速组织,到7月13日成为一股台风,随后的一段时间再经历快速增强。两日后,它达到萨菲尔-辛普森等级中最高的第五级,一分钟平均风力估值260公里每小时的巅峰强度。它吹袭菲律宾北部后,经过南中国海并逐渐减弱,同时影响台湾、香港及澳门,最终在7月18日登陆中国大陆广东省沿岸,翌日消散。
台风(日本) | |
---|---|
五级台风(美国) | |
形成 | 1989年7月9日 |
消散 | 1989年7月19日 |
最高风速 | 10分钟持续: 185公里/小时(115哩/小时) 1分钟持续: 260公里/小时(160哩/小时) |
最低气压 | 915百帕(毫巴);27.02吋汞柱 |
死亡 | 136人 |
损失 | $3.81亿(1989年美元) |
影响地区 | 菲律宾、台湾、英属香港、葡属澳门、中国大陆(华南) |
198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部分 |
戈登为菲律宾和华南地区造成广泛的破坏和人命伤亡,同时导致皇家香港天文台继台风布伦达后,需要悬挂该年第二个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邻近的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更一度挂起该年第二个九号风球。在菲律宾全国,台风造成90人死亡,估计有12万人无家可归。中国大陆方面,尽管台风吹袭时强度已降低,但丰沛的雨水造成洪水泛滥,破坏更为严重,几个沿海城市一度被完全淹没,当地有30人罹难,损失达12亿人民币或3.19亿美元。[注 1]至于外海及香港则分别有14人及2人罹难。
气象历史
7月初,整个西北太平洋洋面在热带对流层上部槽的笼罩下出现广泛阵雨和雷暴,到7月9日,位处威克岛以西的单一积雨云与热带对流层上部槽串联,并迅速组织起来。7月11日,其中心密集云团区开始形成,并很快得到足够组织能力,以使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宣布它成为热带低压,及给予编号11W,当时其位于北马里亚纳群岛以东约320公里处。[1][注 2]该热带低压的发展有两种方式是前所未见的,其一是单一云团能够发展成热带气旋,其二是它在冷心低压的状态下成为热带系统。[1]
在它被归类为一个热带气旋之后,受其北面的强盛副热带高压脊的偏东气流引导下,向西移动,时速23公里,随后更改为采取西南偏西方向移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7月12日估计它已增强成热带风暴,于是将其命名为戈登。[1][注 3]台湾交通部中央气象局在同日,将其升格为轻度台风。[4]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基于这风暴进入菲律宾责任区,亦开始对其进行监测并给予其菲律宾名称“Goring”。[5]在7月13日下午,戈登短暂地向西南移动的同时,美方将其升格为台风,然后它在当晚转回偏西路径。[1]至于皇家香港天文台于同日开始监测此风暴,先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再在翌日进一步升格为台风,此时它集结在马尼拉东南偏东1130公里。[6]中央气象局则在该日,将其升格为中度台风。[4]
随着热带对流层上部槽逐渐变暖,戈登的外流虽然受到限制,但仍能经受长时间的快速增强过程,在7月14日至15日的30小时内,风暴的中心气压下降70百帕。[1]它在快速增强的最后阶段,达到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中最高的第五级,一分钟平均风力260公里每小时的巅峰强度,与10月的台风爱茜并列为该年台风季中最强的热带气旋。[1]日本气象厅此时给予其十分钟平均风力估值185公里每小时,中心最低气压915百帕。[7]至于皇家香港天文台给予的最高十分钟平均风力估值及中心最低气压,则分别约为210公里每小时,及905百帕。[6]中央气象局更曾一度对它评定为强烈台风,中心最低气压是920百帕。[4]
戈登自从达到超级台风门槛之后,就逐渐出现较北向量,并在生命期余下时间保持大致西北偏西移动轨迹。它在15日较后时间以巅峰强度登陆吕宋北部,并在陆地上停留数小时,因地形摩擦关系,其结构受到破坏,中心气压在六小时内上升40百帕。[6]它进入南中国海后仍保持着小型的台风状态,环流重新组织,7月17日发展出一只大而破烂的风眼,不过强度却继续下降到台风等级下限,中央气象局同日对它降格为中度台风。[4]它到翌日在中国大陆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登陆,美方、皇家香港天文台及中央气象局,分别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及轻度台风。[注 4]经过电白县、高州市、化州市、廉江市等地后[8],它穿越雷州半岛后短暂经过北部湾的温暖浅水上,其对流结构增大两倍,然而风暴持续减弱,并在当天较后时间登陆广西壮族自治区并迅速崩溃。[1]7月19日,中央气象局将其降格到热带低压,皇家香港天文台宣告其在南宁市西南偏西70公里处减弱为一低压区,[6]而日本气象厅同日发表其最后位置为广西南部。[7]
防灾措施和影响
菲律宾
菲律宾当局已于7月16日将整个吕宋岛的空中交通暂停,直到台风远离,并向菲律宾北部其中五个省发出了最高级别的三号风暴信号,同时又向大部分省份发布次等的警报。[9]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下令吕宋岛的所有船只留在港口,直到风暴离去,同时敦促沿海居民要采取“极端预防措施”。[10]7月16日,美国空军的克拉克空军基地所有活动均被取消,而应急救援和清理小组则处于待命状态,而所有非必要人员则需留在家中。[9]
戈登吹袭吕宋北部时估计最高一分钟持续风速为260公里每小时,[1]而当局回报的最高持续风速则是186公里每小时。[11]位于吕宋西部圣费尔南多的美军华莱士航空站,阵风达到126公里每小时;伴随风暴而来的暴雨为吕宋造成大面积的洪水和山体滑坡,在克拉克空军基地曾测得747毫米的雨量。[1][11]在东部卡加延河谷地区,风暴引致的山洪暴发令数千居民撤离到高地,当地的对外通路因山泥堵塞而受阻。[12]往来碧瑶市主要道路被泥石封锁,大部分地区都与周边地区中断联系。[13]在西北部城市抱威,一座桥被洪水冲走,另狂风把一个公共市场的屋顶吹走。[14]据该国红十字会的资料,北伊罗戈省有近1.1万人于7月16日晚上在避难所暂避。[15]拉乌尼翁省三个城镇因河堤决口而淹没在洪水中,房屋遭到没顶。[16][17]
总括全国灾情,台风造成90人死亡、386人受伤、三人失踪,另有8,845间房屋被吹毁,46,269间房屋遭损坏,[5]估计有约12万人无家可归。[1]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3.6亿比索(6,200万美元),[5][18]七个省因电力供应中断而漆黑一片。[19]吕宋北部的救援行动在7月18日开始。[20]时任总统阿基诺夫人宣布五个省和三个城镇进入灾难状态。[21]马尼拉气象局表示,随着热带风暴荷贝形成及朝向琉球群岛,其外围环流带来的大雨会影响救援工作。[22]
台湾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强烈台风(CWB)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65米每秒(126节;230千米每小时)(一分钟)
- 当地评定中心最低气压:920百帕斯卡(27.17吋汞柱)
- 当地发布之台风警报:海上台风警报
中央气象局在7月15日早上9时35分为戈登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到17日晚上9时20分解除警报。[23]戈登没有登陆台湾,但风暴边缘仍然影响巴士海峡和台湾东南中国海域,故此需要发布警报,警告居民当地可能降下暴雨,并敦促他们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人命损失,最终没有明显灾情。[24]
香港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台风(HKO)[注 5]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215千米每小时(60米每秒;116节)(十分钟)
- 当地评定中心最低气压:905百帕斯卡(26.7吋汞柱)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 / 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
- 最接近当地时间:1989年7月18日凌晨3时
- 最接近当地位置:天文台总部之西南偏南约190公里
皇家香港天文台在7月16日早上10时正悬挂一号戒备信号,当时戈登位于香港之东南约830公里,是极少数在香港800公里警戒范围外发出一号戒备信号的热带气旋之一,而下一次的已是25年后的台风海鸥。[26]随着戈登移近华南沿岸,天文台在7月17日清晨4时45分改挂三号强风信号。[25]风力在日出后开始增强,天文台于下午5时30分改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再于翌日凌晨3时正改挂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25]烈风在7月17日晚间至翌日清晨影响香港,戈登在7月18日凌晨3时左右最接近香港,当时位于天文台总部之西南偏南约190公里,天文台同时测得最低瞬时海平面气压990.6百帕。[6]随着戈登继续向西北偏西移动及登陆广东省西部,天文台在同日早上9时10分改挂三号信号,最终在下午2时正除下所有信号。[25]
戈登来袭期间,包含港澳飞翼船、珠江客运及香港小轮在内,往返澳门和中国大陆的所有渡轮均被暂停,[27]全港亦受风暴影响需要停工停课,股市及金银业贸易场暂时停市,原本繁忙的市面顿时陷入停滞。[28][29]电台持续播放风暴消息,提醒市民采取措施以避免不必要之损失。[30]除了地铁、九广铁路和轻铁能够全日运作外,其余陆上交通在7月17日晚上起停止服务,机场方面则有13班航机取消。[31]政府开放78个庇护站,在低洼地区的数千人亦需撤离。[32]同时驻港啹喀运输兵团及皇家陆军水运部,分别奉命运送在石岗机场和大鸦洲等地共约1.1万名越南船民,到屯门和石鼓洲等安全地点暂住。[33]而前者为防止帐幕倒塌造成伤亡,更出力协助把石岗机场内的帐幕暂时拆除,并在台风过后为重新搭建。[34]
戈登被天文台指为“五年来对香港最具威胁的台风”,[30]其吹袭期间,香港平均风力达烈风程度,阵风更达飓风程度,大老山曾测得最高阵风192公里每小时,无数树木和电线杆遭吹断,不少窗户被吹到破裂。[6]台风吹袭时正值涨潮,低洼地区曾出现1.36公尺风暴潮,大澳棚屋出现多年来罕见大淹水;[6][35]大澳及大屿山外海各有一人溺水丧命,另有31人遭高空掉下的物件或玻璃碎片击到而受伤,其中六人需要住院。[28]不过,在新界的农田及鱼塘却没有受到损毁,加上中国大陆供港菜蔬很快全面恢复正常,因此食品价格无大变动。[36]在天文台7月18日除下八号信号而改挂三号信号后,使到以为有半天台风假的上班族,需要立刻赶搭交通工具,以致车站人头涌涌,车上挤满赶上班的人,部分人因非常狼狈而对天文台安排大感不满。[37]
风暴前夕的预测
在香港天文台悬挂一号戒备信号之时,天文台雷达影像中曾有显示戈登的预测路径有可能直趋珠江口,在7月17日晚间至7月18日凌晨最接近香港时,会在以南约50公里处掠过,届时其中心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130公里。预计香港海平面的风力达到暴风至飓风程度(即暗示不排除悬挂十号飓风信号的可能性),并且有可能对香港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后来在7月17日晚上的评估中修订戈登的最新预测路径较先前的偏西,由50公里改为100公里。最后在早上的最新预测路径中,表示戈登会在7月18日凌晨在香港以南200公里处掠过,届时香港普遍地区只达烈风以及间中达到暴风程度(即悬挂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而最终戈登在香港西南190公里处掠过。
澳门
- 当地悬挂之最高热带气旋信号: 九号风球
- 最接近当地位置:澳门以南120公里
7月18日戈登吹袭澳门期间,地球物理暨气象台一度悬挂九号风球,是该年继台风布伦达后的第二个九号风球。台风带来的狂风将树木连根拔起,不少窗户破损,其带来的还有卅年来仅见的大海潮,导致沿岸地区水深及腰。[38]同时暴雨引发洪水泛滥,汽车和商店遭淹,境内六个赌场中有五个暂时关闭。[39]澳氹大桥在风暴中一度受损需要维修。[6]如上述所提,往返澳门和香港的所有渡轮曾被暂停,关于风暴所致的损失,《澳门日报》形容是“以百万(澳门元)计”。[40]
中国大陆
- 当地评定巅峰强度分级:台风(CMA)
- 当地评定最大持续风速:60米每秒(120节;220千米每小时)(二分钟)
- 当地评定中心最低气压:920百帕斯卡(27.17吋汞柱)
中国大陆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指,该年“第八号台风”(指戈登)会以“来势猛、推进快”的形态吹袭广东省等地方,并有大暴雨及其他灾害性天气,故预先要求沿海地区注意排涝防浪等措施。[41]7月15日上午,广东省气象台向省政府报告台风将登陆该省中西部地区,并于预报中强调吹袭时将出现海潮并袭。[42]省防汛指挥部、各级防汛机构及地方政府获悉后便迅速进行防潮部属,加固防守海堤,转移约4万人。[42]而广州市全市亦率先动员紧急部署抗台抗灾,时任广州市长杨资元表示要争取在台风登陆前廿小时内,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并要求各治安及军事单位立即部署治安及抢险工作;市三防指挥部及各县区则要求巡查水利设施及抢收农产品;至于汕头市等地方就召开紧急会议,亦组织官员分赴农村协助民众抢收,及到沿海指导民众加固海堤。[43]
该台风于7月19日夏令时间下午三时在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一带登陆,风力达十二级,其中江门市台山县上川岛实测持续风力达每秒40米[8]。广东省三防指挥部表示,由于正值大潮,部分地区出现更严重的风暴潮,[44]深圳市至阳江市的海潮水位普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9至0.63米[8][42],也导致沿海地区大约155公里海堤遭摧毁。[6]珠海市因为暴雨和涨潮的缘故遭受大范围洪水包围,除了大坝和海堤被淹没外,市区亦出现淹水,[45]
斗门县及西部开发区大部分地方水深达一公尺,对外交通中断,白藤湖度假村同样被洪水危及,全市大约有1.1万人被迫在房屋屋顶上寻求救援。[21]时任珠海市长梁广大连日来带领干部和民众,深入第一线抗洪救灾,当地市委同样参与。[46]至于阳江市同样受到洪水而来的广泛破坏,全市大约有4.6万间房屋被破坏或摧毁,另有总长252公里的高速公路路段和26座桥梁被冲毁。[6]阳春市内有不少建筑物被大风吹至倒塌,[21]洪水还严重破坏一些基础设施,摧毁22座桥梁,总长225公里道路路段遭浸水。[47]广州市即使做了抗台准备,但仍受到风暴影响通讯中断,部分地区因淹水缘故对外联系一度停止。[47]全省估计有14万公顷农田被淹。[6]
此外,有24名渔民在南中国海海面因风暴受困,他们在海上漂流了24天,期间有14人丧生,随后幸存者被救出。[48]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地区也有大雨,但对农民来讲却是及时之雨。[6]新华社事后报导,总括在整个华南地区,至少有200人死伤,经济损失达12亿元人民币(3.19亿美元)。[49]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有30死、145伤,共有332万人受灾,房屋倒塌9848间,损坏房屋80654间,损坏及沉没船只536艘,全广东省农业受灾面积达24.6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1.13亿元。[8][42]
参见
注脚
参考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st Lt. Robert J. Falvey. 1989 Annual Tropical Cyclone Report: Typhoon Gordon (08W) (PDF).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United States Navy: 64–68. 1990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2-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Mission Statement.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United States Navy. 2011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26, 20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Christopher W Landsea;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Subject: D4) What does "maximum sustained wind" mean? How does it relate to gusts in tropical cyclone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 April 26, 2004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0 4.1 4.2 4.3 戈登颱風資訊. 全球灾害事件簿.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5.0 5.1 5.2 Destructive Typhoons 1970-2003. National Disaster Coordinating Council. November 9, 2004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9, 20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Hong Kong Observatory. Part 3 – Reports on Tropical Cyclones Affecting Hong Kong in 1989. Meteorological Results: 1989 (PDF). Meteorological Results (报告) (Hong Kong Observatory). 1990: 32–37 [2020-07-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7-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7.0 7.1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RSMC Best Track Data - 1980-1989. October 10, 1992 [2020-08-08]. (原始内容 (TXT)存档于December 5, 20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8.0 8.1 8.2 8.3 毛耀顺、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綜合卷. 中国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8年09月. ISBN 9787502945886 (中文(简体)).
- ^ 9.0 9.1 Typhoon Gordon Weakens As It Hits Land. Manila, Philippines: Associated Press. July 16,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Typhoon Roars Toward Philippines, U.S. Bases on Alert. Manila, Philippines: Associated Press. July 15,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11.0 11.1 Typhoon kills 12. Manila, Philippines: The Pittsburgh Press. July 17, 1989: A3 [2020-08-08].
- ^ Typhoon Hits Northern Philippines. Manila, Philippines: Xinhua General News. July 16,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Typhoon Gordon claims seven lives in the Philippines. Manila, Philippines: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July 16,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Typhoon Batters Philippines; At Least Five Dead. Manila, Philippines: Associated Press. July 16,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Typhoon kills 22 in Philippines. Manila, Philippines: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July 17,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Storm Leaves Thousands Homeless. Manila, Philippines: Associated Press. July 17,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颱風戈登蹂躪菲北 新風暴霍普又隨來. 华侨日报第十一页. 1989-07-18.
- ^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 Disaster List. Centre for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2012 [202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3, 20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颱風橫掃菲北 今逼華南沿岸. 华侨日报第十一页. 1989-07-17.
- ^ Relief Operations In Full Swing. The Philippine Star (Manila, Philippines: Xinhua General News). July 19,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21.0 21.1 21.2 Typhoon kills five in China, strands thousands. Beijing, China: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July 19,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戈登在菲罪行錄. 华侨日报第十一页. 1989-07-19.
- ^ 戈登颱風摘要. 侵台台风数据库. 交通部中央气象局.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Sea Warning Issued As Typhoon Gordon Moves Closer. Taipei, Taiwan: Central News Agency. July 15,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25.0 25.1 25.2 25.3 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警告及信号数据库. 香港天文台.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颱風海鷗報告. 热带气旋报告及刊物. 香港天文台.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颱風今晚威脅本港 八號風球可能懸掛. 大公报第一页. 1989-07-17.
- ^ 28.0 28.1 Killer Typhoon Gordon moves into China. Beijing, China: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July 18,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Foreign Exchange Rate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Xinhua General News. July 18,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30.0 30.1 Typhoon Gordon Approaching South China Coast. Hong Kong: Xinhua General News. July 17,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戈登今襲港將帶來豪雨. 华侨日报第一页. 1989-07-18.
- ^ Hong Kong Battens Down as Typhoon Gordon Approaches. Hong Kong: Associated Press. July 17,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越船民避風大遷移. 华侨日报第一页. 1989-07-17.
- ^ 龙纬汶. 啹喀的「深淡」.心淡 (2). 香港独立媒体. 2008-11-20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大澳水浸歷來罕見 抱病老婦淹死家中. 华侨日报第一页. 1989-07-19.
- ^ 颱風戈登手下留情 農田與漁塘幸未受損毀. 华侨日报第一页. 1989-07-19.
- ^ 藍領白領狼狽上班 巴士地鐵均現人龍. 华侨日报第一页. 1989-07-19.
- ^ 強烈颱風“戈登”襲澳. 澳门记忆. 澳门基金会. [2020-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Typhoon lashes China. Reuters (Hong Kong: The Toronto Star). July 18, 1989: B6.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颱風戈登來襲大海潮浸淹卅年來僅見水深及腰損失以百萬計. 澳门日报. 1989-07-19.
- ^ 國家防汛部預測 沿海將有大暴雨. 大公报第一页. 1989-07-18.
- ^ 42.0 42.1 42.2 42.3 江彦文.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廣東卷. 中国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年06月. ISBN 750294155X (中文(简体)).
- ^ 廣州緊急部署防風 省內中南部有暴雨. 大公报第一页. 1989-07-18.
- ^ 戈登登陸陽江西郊 珠海斗門損失嚴重. 大公报第一页. 1989-07-19.
- ^ Toll from summer rains climbs to 1,400 in China. Reuters. Beijing, China: The Toronto Star: A19. July 19,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八號颱風襲擊廣東 沿海十多縣市崩圍水災嚴重. 华侨日报第三页. 1989-07-20.
- ^ 47.0 47.1 Typhoon Gordon leaves at least 17 dead in China. Beijing, China: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July 20,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14 Fishermen Perish. Hong Kong: Palm Peach Post. August 12, 1989: 6A.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 ^ Typhoon Lola to hit Shanghai. Shanghai, China: Xinhua General News. August 3, 1989. (accessed through LexisNexis)
外部链接
- 1989年热带气旋年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皇家香港天文台
- 历年天灾的回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文台
- 1989年热带气旋最佳路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