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经济
肯尼亚经济奉行市场经济,只有数家国有基础建设企业,并保持开放的对外贸易制度,被普遍认为是非洲东部和中部的金融、通讯和运输枢纽。在2014年3月,经济前景乐观,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超过5%[6],主要是由于旅游、电讯、运输和建筑业扩张,加上农业出现复苏,背后由大量懂讲英语的专业工人所支持。该国的电脑知识水平高,尤其是青少年一代。
货币 | 肯尼亚先令 (KES) |
---|---|
贸易组织 | 萨赫勒-撒哈拉国家共同体(CEN-SAD)、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东非共同体、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 |
统计数据 | |
GDP | 名义: 418.4亿美元 (2012年估计) 购买力平价: ▲760.7亿美元 (2012年估计) |
人均GDP | 名义: ▲850美元 (2011年估计) 购买力平价: 1,800美元 (2012年估计) |
各产业GDP | 农业(24.2%), 工业(14.8%), 服务业(61.0%) (2012年估计) |
▼10.1% (2012年估计) | |
45% (2012年估计) | |
42.5% (2008年估计) | |
劳动力 | ▼1,889万 (2012年估计) |
各产业劳动力 | 农业75%, 工业和服务业25% (2007年估计) |
失业率 | 40% (2008年估计) |
主要产业 | 小规模消费品(塑料、家具、电池、纺织品、服装、肥皂、香烟、面粉)、农产品、园艺、炼油、铝、钢、铅、水泥、商用船舶修理、旅游 |
121st [1] | |
对外贸易 | |
出口 | ▲59.42亿美元 (2012年估计) |
出口商品 | 茶叶、园艺产品、咖啡、石油产品、鱼、水泥 |
主要出口伙伴 | 乌干达 10.5% 坦桑尼亚 10.2% 荷兰 7.1% 英国 6.7% 美国 5.8% 埃及 5.2% 刚果民主共和国 4.5% (2012年估计)[2] |
进口 | ▲143.9亿美元 (2012年估计) |
进口商品 | 机械及运输设备、石油产品、机动车、钢铁、树脂、塑料 |
主要进口伙伴 | 印度 20.7% 中国 15.3% 阿联酋 9.5% 沙特阿拉伯 6.7% (2012年估计)[3] |
公共财政 | |
95.26亿美元 (2012年12月31日估计). ▲ | |
收入 | 73.75亿美元 (2012年估计) |
支出 | 93亿美元 (2012年估计) |
标准普尔:[4] B+ (国内) B+ (国外) BB- (T&C评估) 展望:稳定[5] 惠誉国际:[5] B+ 展望:稳定 | |
该国政府被普遍认为鼓励投资,颁布若干监管改革,以简化外国和本地投资,建立出口处理区域,将在未年十年因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长。非居民汇款是该国外资流入日渐重要的来源,主要来自美国、中东、欧洲和亚洲[7]。与邻国相比,该国有发达的社会和实体基础设施,被认为是除南非以外,大型企业进入非洲大陆的地点。
经济史
肯尼亚独立后,公共投资、鼓励小型农业生产和私人工业投资诱因,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在1963年至1973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6.6%。在同一时期,农业生产每年增长4.7%,主要因素包括重新分配庄园、传播新作物品种和开辟新的领域作耕种。然而,经济表现在1974年至1990年之间下跌。该国实行内向型进口替代政策,加上油价上涨,使制造业缺乏竞争力。政府开始大规模入侵私人机构。缺乏出口诱因、严格控制进口和外汇管制,使国内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减少。
1991年至1993年期间,该国经历独立以来最差劲的经济表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停滞,农业生产按年萎缩3.9%。1993年8月,通货膨胀率达到创纪录的100%,政府的财政赤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成。基于上述原因,该国的双边和多边捐助者于1991年暂停援助计划。
在独立后三十年期间,肯尼亚的半官方机构很大程度上抑制经济发展,部分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贪污成风,1979年一个总统委员会指它们构成“严重经济威胁”,十年后它们仍然没有推动工业化或促进发展黑人公务阶层。该国私人机构的成功主要来自亚洲人,他们在在殖民时期创造国家的内部市场,占内部贸易的主导地位。英国殖民者实行基于肤色的种族隔离:白人一等公民,被带到该国铺设东非铁路奴隶的印第安人是二等公民,本地肯尼亚人是三等公民。因此,当局订立多项法律,以限制非洲肯尼亚人在自己的土地,例如在19世纪末和肯尼亚的独立于1963年之间,他们走动要随身带备通行证,而殖民警察严格执行非洲人自由移动、教育和创业精神。独立后,特别是在非洲化后被推离其零售据点后,住在肯尼亚的人把重心转移至工商业中更先进的行业,在一些情况下轻易打败西方跨国公司。出名的亚洲肯尼亚商人有Manu Chandaria和Madatally Manji[8]。
1993年,肯尼亚政府开展经济改革和自由化的重大项目。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助下,新财政部长和新央行行长开展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取消价格管制和进口许可证、撤销外汇管制、把多家公有企业私有化、削减公务员人数,并实施保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1994年至1996年期间,年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是略高于4%[9]。
然而,经济在1997年进入增长放缓或停滞的时期,部分是由于天气条件恶劣和1997年12月大选前经济活动减少。1997年7月,政府拒绝兑现早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出治理改革的承诺,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暂停贷款三年,而世界银行也冻结9千万美元的结构调整信贷。
该国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改革,包括1997年成立反腐败机构,采取措施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削减政府工资。2000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价值1.5亿美元的减贫与增长贷款,世界银行不久后批出价值1.57亿美元的经济和公共部门改革信贷。
下表是肯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市场价格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数字以百万肯尼亚先令为单位[10]。
年 | 国内生产总值 | 美元汇率 |
---|---|---|
1980 | 74,940 | 7.42 肯尼亚先令 |
1985 | 143,715 | 16.43 肯尼亚先令 |
1990 | 278,502 | 22.86 肯尼亚先令 |
1995 | 614,267 | 50.42 肯尼亚先令 |
2000 | 967,838 | 78.58 肯尼亚先令 |
2005 | 1,449,408 | 75.55 肯尼亚先令 |
2008 | – | 78.90 肯尼亚先令 |
2011 | – | 96.85 肯尼亚先令 |
2011 | – | 106.21 肯尼亚先令 |
2012 | – | 84.00 肯尼亚先令 |
该国小型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随着法规增加而简化,这些企业能发展成为大型的合法企业,最终可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政府收入[11]。
国内生产总值
2006年,肯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73.9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超过每年450美元。经调整购买力平价后,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00美元左右。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丹尼尔·阿拉普·莫伊最后一个总统任期(1997至2002年)内低迷,2003年只有1.4%,在2004年初回升至2.3%,在2005年和2006年增加至接近6%。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继续改善,主要由于旅游、电讯、运输和建筑业扩张,加上农业复苏。肯尼亚中央银行预测国内生产总值在2007年增加5至6%。根据2004年的估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如下,农业︰25.7%;制造业︰14.0%;贸易、餐厅、酒店︰13.8%;交通和通讯︰6.9%;政府服务︰15.6%;其他︰24.0%。
农业、工业和制造业、服务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农业'是该国三大经济产业之一。农业占该国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1980年为33%[12],1990年为30%,2000年增加至32%,2011下跌至23%[12]。
'工业和制造业'是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在过去31年中,占整体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大幅波动,1980年为21%[12],1990年下降到19%,2000年进一步下降到17%[12],2011年稍微上升至19%[12]。
'服务业'是该国经济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世界银行定义为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政府、金融、专业和个人服务的工作[12]。服务业占肯尼亚的总体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80年的47%[12]增加至1990年的51%,在2000年维持不变,并在2011年增加至58%[12]。
行业
农业
肯尼亚土地总面积的15%有足够肥沃度和降雨用作耕种,只有7%或8%可以归类为一等土地,但农业继续主导经济。2006年,近75%肯尼亚人靠在土地工作过活,比例在1980年为80%[13]。非出售的自给生产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农业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第二大组成部分,次于服务业。2005年,农业包括林业和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左右、受薪就业的18%和出口收入的50%。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园艺品和咖啡,而园艺品和茶叶是主要的增长行业,也是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2005年,园艺和茶叶分别占出口总收入的22%和23%。咖啡的世界价格下降,其重要性降低,在2005年仅占出口收入的5%。主食如玉米的生产随着天气尖锐波动。产量定期下跌,使粮食援助成为必要,例如在2004年因间歇性干旱而接受援助的人数达180万。但是,农业信贷扩张使农民能更好地管理与降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相关的庞大风险[13]。
肥沃的高地出产茶叶、咖啡、剑麻、除虫菊、玉米和小麦,是非洲最成功的农业生产地区之一。该国北部和东部的半干旱稀树草原以畜牧业为主。地势较低的地区出产椰子、菠萝、腰果、棉花、甘蔗、剑麻和玉米[13]。
林业和渔业
资源退化导致林业产量减少。2004年,原木采伐量为2,216万立方米。渔业对维多利亚湖周围地区十分重要,图尔卡纳湖也有发展潜力。2004年总渔获为128,000吨。然而,渔业产量因生态破坏一直下降。污染、过度捕鱼和使用未经许可的捕鱼设备,导致渔获量下降,当地鱼类物种濒危。[13]
采矿和矿物
肯尼亚没有丰富的矿产,采矿及采石业对经济的贡献微不足道,占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主要来自中南马加迪湖的纯碱业务。2005年矿产量超过100万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纯碱产量上升。近年该国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是马加迪纯碱扩建计划。除了纯碱外,主要矿产有石灰岩、黄金、盐、铌、萤石和化石燃料。[13]
根据矿业法,所有未开采的矿物质由政府拥有。环境和自然资源部辖下的矿业和地质部,负责控制勘探和开采矿产。[13]
工业和制造业
虽然肯尼亚是东非地区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但制造业仍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水平自独立后只略有增加。该行业在独立后一直扩展,最初步伐快速,但自1980年代以来停滞不前,阻碍因素包括水电短缺、能源成本高昂、交通基础设施陈旧和廉价进口商品倾销。然而由于城市化,工业和制造业对该国经济的重要性增加,这能从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反映出来。工业活动集中在三大城市中心内罗毕、蒙巴萨和基苏木,主要是食品加工行业如碾谷、啤酒生产、甘蔗压榨和制造消费品如车辆套件。该国有一座炼油厂,把进口原油加工成为石油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此外,非正规经济庞大和扩张,小规模生产家居用品、机动车辆零件和农具。工业投资有大约一半来自国外,其中英国占一半,美国是第二大投资者。[13]
该国是美国政府《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的受益国之一,最近几年制造业蓬勃。法案于2000年生效,销往美国的服装量从4,400万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2.70亿美元。同时,当局推出新政府税收优惠措施以加强制造业,取消对资本设备和其他原材料征税。[13]
能源业
肯尼亚的最大电力供应来自塔纳河上游大坝的水电站,以及西部的特克韦尔河峡谷峡谷水坝。其余供应来自沿岸的石油发电站、内罗毕附近的地热设施和从乌干达进口的电力。2001年和2003年之间,该国的发电容量为1,142兆瓦。成立于1997年的国有公司负责发电,而准备私有化的另一家公司负责处理传输和分配电力。干旱时水流减少,电力不足定期发生,例如在1997年和2000年,干旱导致严苛的限电措施,12小时停电使经济受损。频繁的停电,加上成本高昂,仍然是经济活动的严重障碍。当局推行税收和其他优惠计划,以鼓励水电和地热能的投资,而该国是这方面的先驱。政府计划两座发电站在2008年落成启用,分别使用水力和地热发电,但电力需求增长强劲,干旱期间仍会供不应求。[13]
北部半干旱的图尔卡纳地区在经过几十年的间歇性勘探后,最近发现一些油气储量,而勘探在该国海岸继续进行。与此同时,该国目前进口所有原油需求,石油占国家进口金额的20%至25%。肯尼亚石油炼厂是政府与几个石油巨头拥有的合资企业,各占一半拥有权,经营该国唯一的蒙巴萨炼油厂,目前只满足当地石油产品需求的六成。2004年石油消耗量估计为每天55,000桶(8,700立方米)。蒙巴萨炼油厂的大部分生产经由蒙巴萨-内罗毕油管运输。[13]
旅游业
肯尼亚的服务业以旅游业为主,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3%左右。自独立以来,旅游业在大多数年份呈现稳步增长,至1980年代后期已成为全国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在1990年代后期,旅游业因恐怖主义而低迷,地位被茶叶出口取代。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后西方政府发出旅游警告,旅游业低迷。游客被吸引到海滩和禁猎区,如东察沃国家公园和西察沃国家公园,其中德国和英国游客最多。政府和旅游业组织采取措施,以解决安全问题和扭转负面形象,包括设立旅游警察,并在主要客源市场开展宣传活动。旅游业在过去几年大幅度复苏,是该国经济增长回升的主要因素。[13]
现时旅游业是该国最大的外汇收入行业,其次是花卉、茶叶和咖啡。2006年旅游业收益为8.0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9亿美元。[13]
金融服务
肯尼亚是东非和中非的金融服务枢纽。根据市值计算,内罗毕证券交易所(NSE)在非洲排名第4。
该国银行体系由肯尼亚中央银行(CBK)监督。2004年7月底,该体系由43家商业银行(低于2001年的48家)、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抵押贷款公司、四家储蓄和贷款协会和数个外汇局所组成。在四家最大的银行中,肯尼亚商业银行(KCB)和肯尼亚国家银行(NBK)部分由政府拥有,其余两家是多数外商拥有(巴克莱银行和渣打银行)。大多数规模较小的银行由家族拥有和经营。[13]
劳动人口
2006年,肯尼亚的劳动人口估计约1,200万,其中接近75%从事农业。在小规模农业和畜牧业之外的就业人数为600万左右。2004年,约15%的劳动人口被官方归类为失业人士,其他估计的失业率较高,甚至高达40%。近年由于城市化,农村劳动人口迁往城市如内罗毕。[13]
1997年至2010年之间,该国的男性和女性劳动人口参与率保持稳定。1997年,65%女性从事劳动,而76%男性有工作[12]。2005年,参与劳动人口的女性和男性分别是60%和70%,2010年的比例分别是61%和72%[12]。
家庭农场劳动人口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肯尼亚人从家庭农场转移至支付工资的工作或开设农业以外的小企业[14]。1989年,在总工作人口730万中,450万人在家庭农场工作[14]。2009年,在总工作人口1,430万中,只有650万人在家庭农场工作,比例是45%,低于坦桑尼亚的66%[14]。该国超过一半的家庭农场工人是妇女,人数为380万,高于男性270万[14]。
受薪工作劳动人口
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肯尼亚经济更新》,受薪工作的男性多于女性,而较多女性在家庭农场工作。受薪工作的男性人数是女性的两倍,也多于在家庭农场工作的男性人数。大多数肯尼亚人正努力受雇于现代工资岗位[14],包括工程师、电讯专家、切花工人、教师、建筑工人、家庭主妇、专业人士、任何工业和制造业的工作、港口和码头工人[14]。1989年只有190万人受薪工作,2009年人数增加至510万[14]。受薪工作的男性多于女性,2009年人数分别是340万和130万[14]。
非农业自雇
在1989年至2009年期间,非农场自雇情况增加。世界银行把非农场自雇包括摆地摊、店主、裁缝、助理、鱼贩、餐饮服务商等[14]。非农就业人口从1989年的90万增加至2009年270万[14],男性和女性人数接近,分别是140万和130万[14]。
货币、汇率和通货膨胀
2003年和2010年之间,肯尼亚先令的平均汇率为1美元可兑74至78肯尼亚先令左右[15]。
截至2012年6月,该国的通胀率是10.05%[16]。
政府预算
收入与支出
2006年,收入总额为44.48亿美元,而其预计支出总额为53.77亿美元。政府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2004年高位5.5%减少至2006年的2.1%。[13]
2012年,预算创下历史新高14,590亿肯尼亚先令。[17]
政府债务
2006年,经常账户赤字为15亿美元,数字较2005年4.95亿美元显著增加。2006年,经常账户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负4.2。[13]
2006年,外债总额达67亿美元,预计在2007年处于30%的可管理水平。[13]
对外经济关系
自独立以来,肯尼亚是不结盟国家,拥有大量外国投资和发展援助金额,来自俄罗斯、中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外国仍然拥有六至七成工业。
近年来,该国的发展援助来源变得多样化,中国的重要性相对西方国家变得日益重要。英国提供的资金份额显著下降,而多边机构如世界银行和欧洲发展基金(European Development Fund)则增加。目前中国是最活跃的投资者。
该国在区域贸易集团内表现活跃,如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COMESA)和东非共同体(EAC),其中东非共同体由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组成,目标是建立仿照欧盟的共同市场,早期走向融合的步骤是建立关税同盟,以消除成员之间的商品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
出口
肯尼亚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园艺品和茶叶,2005年总价值为11.5亿美元,价值是第三大出口产品咖啡的10倍左右。其他重要出口产品有石油产品、鱼、水泥、除虫菊和剑麻。主要的进口产品有原油、化学品、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非洲是肯尼亚最大的出口市场,其次是欧盟。[13]
该国的出口目的地主要有英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荷兰,而进口则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南非。销往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服装,贸易在《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AGOA)的条款下进行,但服装业正努力在面对亚洲的竞争对手稳住阵脚,现时与美国出现贸易赤字。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出口相关问题,很多是由于出口廉价商品使全球市场饱和,而流入该国的资金却没有大幅度提高。[13]
肯尼亚是乌干达(出口12.3%,进口15.6%)和卢旺达(出口30.5%,进口17.3%)的主要贸易伙伴。[18][19]
贸易平衡
该国通常拥有庞大的贸易赤字,主要出口是受世界价格和天气影响的商品,因此贸易平衡大幅波动。2005年出口收入约32亿美元,进口额约57亿美元,贸易赤字约25亿美元。
外商投资政策
自独立后,肯尼亚的政策一般有利外国投资,只是偶尔收紧限制以推动非洲企业。该国保证外国投资者拥有权和汇出股息、特许权使用费和资本的权利。在1970年代,政府不允许外国投资,除非是政府有份参与的企业。[13]
尽管当局订立限制,六至七成工业仍然由国外拥有,其中一大部分可追溯到独立过渡期间由英国殖民地转让的欺诈性资产。这使肯尼亚人失去经济进步的机会,大部分仍然贫困,导致依赖外国援助。然而,相对于邻近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该国有更多经济成果和提高生活质量成果。[13]
目前经济状况
2012年6月18日,在内罗毕发表的《肯尼亚经济更新》中[20],政府在2011年第三季度推行措施如提高利率以减低通胀,使经济趋于稳定。世界银行最新经济报告预测2012年经济增长5%,但经济仍然容易受到冲击,增长可能会下降至4.1%。世界银行肯尼亚总裁指出,该国人均收入首次超过800美元,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年迈向中等收入水平,肯尼亚人将有机会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师指出,该国的结构弱点如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扩大,对经济稳定构成重大风险。如果再次出现油价冲击、农作物失收或欧元区扩大,将轻易形成新一轮经济动荡,扭转近期涨幅。这些问题目前依然存在,而东非共同体正努力减低对肯尼亚造成的经济冲击[14]。
经济规划《2030年远景》
《2030年远景》是肯尼亚现时的经济增长未来蓝图,长期目标是在2030年前建立繁荣、有全球竞争力和高生活质素的国家。要达致目标,该规划旨在把该国工业转型,同时创造干净安全的环境。该愿景分为三大支柱:经济,社会和政治管理[21][22]。
经济支柱
经济支柱的目标是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目标经济领域包括旅游业、农业、批发及零售业、制造业、科技服务和金融服务[23]。
社会支柱
社会支柱通过针对人类和社会福利方案,包括教育和培训、卫生、环境、住房和城市化、儿童和社会发展、青年和体育,达致提高所有肯尼亚人生活质量的目标。[24]
政治支柱
政治支柱的目标是朝着一个民族的未来迈进,展望建立一种基于问题、以人为本、结果导向、向公众交代的民主制度,目标分为五大范畴:肯尼亚宪法、选举和政治进程、提供民主和公共服务、透明度和问责性、治安和平及冲突管理。[25]
批评与挑战
肯尼亚的经济严重依赖雨养农业和旅游业,受繁荣和萧条的周期所影响。在全国3,800万人口中,接近75%从事农业,一半产量仍然是自给生产。[13]
该国经济表现被许多相互影响的因素所阻碍:严重依赖少数容易受世界价格波动影响的农产品出口、人口增长超越经济增长、持续干旱造成必要的电力配给、基础设施失修、极端的贫富差距限制大部分国民发展技能和知识的机会。治理不善和腐败导致营商成本高昂,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根据透明国际,该国是全球最腐败的国家之一,每年贿赂和欺诈造成的损失高达10亿美元。23%以每天1美元以下收入过活的人民每月支付约16次贿赂,每三次与公职人员接触中有两次需要贿赂。该国经济的另一大阻力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带来的负担[13]。姆瓦伊·齐贝吉政府的政策目标包括预算改革和债务约束,前景显著改善。
西方捐助者一早对该国政府的期望幻灭,但经济广泛扩展,主要是由于旅游业和电讯业表现强劲,加上农业在干旱后的结果尚可接受,特别是重要的茶叶[13]。2007年该国经济增长超过7%,外债大幅减少[13]。但是,该国的情况有可能在不久将来稳定下来,经济出现稳定增长。2014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4%以上,随着外资流入增加、未来在全球市场上推广该国商品、增加农产品如茶叶和鲜花的需求[26],经济增长在2015年将再度增加。现时西方捐助者对非洲国家较少采取家长式态度,但情况仍有待改善。2007年至2008年选举后出现暴力,对肯尼亚经济有重大的影响,因而经济在这时期内因商业周期而下滑。
参考资料
- ^ Doing Business in Kenya 2013. World Bank. [29 Ma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0).
- ^ Export Partners of Kenya.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7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Import Partners of Kenya.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7 Jul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3).
- ^ Sovereigns rating list. Standard & Poor's. [26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5.0 5.1 Rogers, Simon; Sedghi, Ami. How Fitch, Moody's and S&P rate each country's credit rating. The Guardian. 15 April 2011 [31 Ma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存档副本.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3).
- ^ Kenya Company Registration. Healy Consultants. [2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8).
- ^ Himbara, David. Myths and Realities of Kenyan Capitalism. Journal of African Political Economy. 1993, 31 (1): 93–107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6).
- ^ David Bigman.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merging Strategies for Rural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CABI. 2002: 136. ISBN 978-0-85199-575-5.
-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1).
- ^ KenInvest supports small businesses to become engines of growth in Kenya | dandc.eu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8-09.
- ^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Labor participation rate, female (% of female population ages 15+) | Data | Table. [2014-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Kenya country pro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June 2007).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is source, which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Kenya Economic Update: Kenya at work: Energizing the economy and creating job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 Bank. December 2012.
- ^ Daniel Branch. Kenya: Between Hope and Despair, 1963–2011. Yale University Press. 15 November 2011. ISBN 978-0-300-14876-3.
- ^ Kenya Inflation Rate 存档副本 (PDF). [2012-11-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1-13).
- ^ Kenya Budget http://www.pwc.com/ke/en/pdf/kenya-budget-2012-revenue-and-expenditure-highlights.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ug.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ganda country profile, CIA World Factbook)
- ^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rw.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wanda country profile, CIA World Factbook
- ^ Kenya Economic Upda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Vision 2030 http://www.vision2030.go.ke/index.ph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8-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6-06).
- ^ "The Economic Pillar" http://www.vision2030.go.ke/index.php/pilla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5 November 2012
- ^ "The Social Pillar" http://www.vision2030.go.ke/index.php/pillars/index/soci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5 November 2012
- ^ "The Political Pillar" http://www.vision2030.go.ke/index.php/pillars/index/politica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trieved 26 November 2012
- ^ "Enria.org" 存档副本. [2014-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Retrieved 27 February 2014
外部链接
- CBIK – the Center for Business Information in Kenya, a division of the Kenya Export Promotion Council
- KenInvest; the Kenya Investment Authority, formed by the government of Kenya in 2004
- 开放目录项目中的“Kenya Economic Development”
- Kenya latest trade data on ITC Trade Ma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io Jane Kiringa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bout Johannes Zut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News
- Business Dail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aily Nation Busin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Standard Busin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