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颖 (南朝)
胡颖(507年—560年),字方秀,吴兴东迁人[1][2],南北朝南梁、南陈官员。
胡颖祖先寄居吴兴,之后土断为民;他样子英俊,个性宽厚,在梁朝任职武陵国侍郎,东宫直前。之后出发到番禺,征讨黎族山区,广州西江督护陈霸先在广州,他就和陈霸先结交,陈霸先因为二人来自同一郡,待他很好。朝廷南征交趾,胡颖跟随从出行讨伐,各将领都从属他;李贲平定,高祖回师,胡颖隶属西江,出兵以他留守。侯景之乱,陈霸先打败元景仲,跨越山岭支援建康,讨平蔡路养、李迁仕,胡颖都有功劳,历任平固、遂兴二县令。陈霸先屯驻西昌,任命他为巴丘县令,镇守大皋,监督粮运;陈霸先下至豫章,胡颖监督豫章郡,之后陈霸先率兵和王僧辩于白茅湾会合讨伐侯景,留下胡颖知府事[1][2]。
承圣年间,梁元帝授与他假节、铁骑将军、罗州刺史,封爵汉阳县侯,食邑五百户,很快担任豫章内史,陪同陈霸先镇守京口。北齐派郭元建出关,都督侯瑱率师抵御,陈霸先拣选府内三千名骁勇的士兵跟随胡颖,令他们和侯瑱同行,在东关击败郭元建。承圣三年(554年),陈霸先包围广陵,北齐人东方光占据宿预请降,任命胡颖为五原太守,随着杜僧明支援东方光,但失败退还,转任曲阿令。很快他领任马军,跟从陈霸先袭击王僧辩,跟随周文育在吴兴征讨杜龛。绍泰元年(555年),胡颖除假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轻车将军、南豫州刺史。太平元年(556年),除持节、散骑常侍、仁威将军,后兼任丹阳尹[3][4]。
陈霸先受禅建立南陈,胡颖兼任左卫将军,其余依旧。永定三年(559年),他随同侯安都征伐王琳,在宫亭击破王琳的将领常众爱等人。陈文帝继位,除授侍中、都督吴州诸军事、宣惠将军、吴州刺史,但未接受就改官义兴太守,仍然任职将军。天嘉元年(560年),他获任命为散骑常侍、吴兴太守,同年六月逝世,虚龄五十四,赠侍中、中护军,谥壮。次年(561年)配享高祖庙庭,儿子胡六同嗣爵[5][6]。
引用
- ^ 1.0 1.1 《陈书·卷十二·列传第六》:胡颖字方秀,吴兴东迁人也。其先寓居吴兴,土断为民。颖伟姿容,性宽厚。梁世仕至武陵国侍郎,东宫直前。出番禺,征讨俚洞,广州西江督护高祖在广州,颖仍自结高祖,高祖与其同郡,接遇甚隆。及南征交趾,颖从行役,余诸将帅皆出其下。及平李贲,高祖旋师,颖隶在西江,出兵多以颖留守。侯景之乱,高祖克元景仲,仍渡岭援台,平蔡路养、李迁仕,颖皆有功。历平固、遂兴二县令。高祖进军顿西昌,以颖为巴丘县令,镇大皋,督粮运。下至豫章,以颖监豫章郡。高祖率众与王僧辩会于白茅湾,同讨侯景,以颖知留府事。
- ^ 2.0 2.1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五十七》:胡颖字方秀,吴兴人也。伟姿容,性宽厚。梁末,陈武帝在广州,颖深自结托。从克元景仲,平蔡路养、李迁仕皆有功。武帝进军顿西昌,以颖为巴丘令,镇大皋,督粮运。下至豫章,以颖监豫章郡。武帝率众与王僧辩会白茅湾,同讨侯景,以颖知留府事。
- ^ 《陈书·卷十二·列传第六》:梁承圣初,元帝授颖假节、铁骑将军、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邑五百户。寻除豫章内史,随高祖镇京口。齐遣郭元建出关,都督侯瑱率师御之。高祖选府内骁勇三千人配颖,令随瑱,于东关大破元建。三年,高祖围广陵,齐人东方光据宿预请降,以颖为五原太守,随杜僧明援光,不克,退还,除曲阿令。寻领马军,从高祖袭王僧辩。又随周文育于吴兴讨杜龛。绍泰元年,除假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轻车将军、南豫州刺史。太平元年,除持节、散骑常侍、仁威将军。寻兼丹阳尹。
- ^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五十七》:梁承圣初,元帝授颖罗州刺史,封汉阳县侯。寻除豫章内史,随武帝镇京口。齐遣郭元建出东关,武帝令颖率府内骁勇随侯瑱,于东关大破之。后从武帝袭王僧辩,又随周文育于吴兴讨杜龛。
- ^ 《陈书·卷十二·列传第六》:高祖受禅,兼左卫将军,余如故。永定三年,随侯安都征王琳,于宫亭破贼帅常众爱等。世祖嗣位,除侍中、都督吴州诸军事、宣惠将军、吴州刺史。不行,寻为义兴太守,将军如故。天嘉元年,除散骑常侍、吴兴太守。其年六月卒,时年五十四。赠侍中、中护军,谥曰壮。二年,配享高祖庙庭。子六同嗣。
- ^ 《南史·卷六十七·列传五十七》:武帝受禅,兼左卫将军。天嘉元年,除散骑常侍,吴兴太守。卒官,谥曰壮。二年,配享武帝庙庭。子六同嗣。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