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具座
雕具座(英语:Caelum),是一个黯淡的南天星座,是现代88星座之一,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于1750年代划定。它的拉丁文名称“caelum”指的是“凿子”,旧拉丁名称为“Caelum Scalptorium”(意指雕刻者们的凿子);“caelum”是一个僻字,与意指天空、天堂或大气层的常用字“caelum”没有任何关系[2]。它是全天面积第8小的星座,其所对的立体角约为0.038球面度,只比南冕座的小一点儿。
星座 | |
缩写 | Cae |
---|---|
所有格 | Caeli |
象征物 | 雕刻用的凿子 |
赤经 | 04h 19.5m to 05h 05.1m[1] |
赤纬 | −27.02° to −48.74°[1] |
家族 | 拉卡伊 |
象限 | SQ1 |
面积 | 125平方度 (第81位) |
主要恒星 | 4 |
拜耳/佛氏 恒星 | 8 |
有行星的恒星 | 1 |
亮度3m以上的恒星 | 0 |
距离在10秒差距(32.62光年)内的恒星 | 0 |
最近的恒星 | HD 30876 (57.87 ly, 17.75 pc) |
梅西尔天体 | 0 |
流星雨 | 无 |
邻接星座 | |
可以看见的纬度范围: +40°至−90°之间 |
由于雕具座面积小,离银河系平面远,而且又没有多少有趣的天体,因此是一个颇为无趣的星座。雕具座最亮的恒星雕具座α的视星等只有4.45,另外只有一颗恒星亮于视星等5──雕具座γ¹。其他值得注意的雕具座天体还包括距地球20.13秒差距(65.7光年)且拥有一个行星的联星雕具座RR、与雕具座γ¹组成光学双星的盾牌座δ变星雕具座X,以及最初看起来像喷流且没有可见宿主星系的西佛星系HE0450-2958。
历史
雕具座最早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于18世纪创立,他同时也创立了另外13个南天星座[3]。拉卡伊用法语的“Burin”一词(意为雕刻刀)来为这星座命名,而最初拉丁化的名称为“Caelum Scalptorium”(意为雕刻者的凿子)。
英国天文学家弗朗西斯·贝利依照约翰·赫歇尔的建议,也将二字的拉丁名缩减成一字的“Caelum”[4]。虽然雕具座在拉卡伊最初的星图中是以雕刻刀和刻版画用的雕刻针(échoppe)来表示,但后来变成只用凿子来代表[4]。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得不使用原文复数所有者的单数“Caelum Scalaptorium”(雕刻者们的凿子),而改为使用单数所有者的复数“Caela Scalptoris”(雕刻者的凿子们,德语为(die) Grabstichel)来作这星座的名字,但这种写法当时并没有得到普及[5][6]。
总体特点
雕具座的南边是剑鱼座和绘架座,东边是时钟座和波江座,北边是天兔座,西边是天鸽座。雕具座的面积只有125平方度,在现代88星座中名列第81位。在南半球的夏季雕具座出现于南天显著的地方,北纬41度线以南的观察者能在某些月份观察到整个雕具座[7][a]。组成雕具座主星群的恒星共有4颗,星座内视星等亮于6.5的恒星则有20颗[7]。
雕具座的边界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尤金·德尔波特于1930年制定,形状是十二边的多边形。这些边界位处赤道坐标系统的赤经坐标04h 19.5m至05h 05.1m之间,以及赤纬坐标−27.02°至−48.74°之间[1]。国际天文联会于1922年决定采用“Cae”作为雕具座的三字母缩写[8]。
细节特征
恒星
雕具座是一个黯淡的星座:它没有任何视星等亮于4的恒星,只有两颗视星等亮于5的恒星。拉卡伊于1756年以拜耳命名法把α到ζ(第1至6个希腊字母)分配了给6颗恒星,但就没有使用ε,而把相邻的两颗星都命名为γ。约翰·波得后来再以拜耳命名法把到ρ(第17个希腊字母)为止的希腊字母都分配给雕具座内的其他恒星,但这些命名大部分已被废弃不用[5]。由于雕具座的位置实在太靠近南方了,因此并没有得到佛兰斯蒂德命名法的命名[b]。
雕具座内最亮的恒星雕具座α是一组双星,距地球20.17秒差距(65.8光年),内含一颗视星等为4.45的F型主序星和一颗视星等为12.5的红矮星[10][11]。雕具座β又是一颗F型星,它的视星等为5.05,较雕具座α远,距地球28.67秒差距(93.5光年)。β跟α不一样,它是一颗次巨星,处于比主序星后一点的恒星演化阶段[12]。雕具座δ的视星等也是5.05,是一颗遥远得多的B型次巨星,距地球216秒差距(700光年)[13]。
雕具座γ¹是一组双星,主星是一颗视星等为4.58的红巨星,伴星的视星等为8.1。主星距地球55.59秒差距(181.3光年)。由于两颗星的视星等差距大以及相隔不远,因此用小型的业余望远镜很难分辨出它们是两颗星[14]。这组恒星与无关联的雕具座X(前名雕具座γ²)组成了光学双星,雕具座X距地球98.33秒差距(320.7光年),是一颗盾牌座δ变星[15]。那是一种具有短周期(最长6小时)光度脉动的恒星,可用作标准烛光和星震学的研究对象[16]。雕具座X本身也是联星,具体来说是密接联星[17],也就是说那两颗恒星接近到能够共有包层。雕具座RV是雕具座内另一颗肉眼能见的变星,它是一颗光谱型为M1III的脉动红巨星[18],其视星等的变化范围为6.44至6.56[19]。
现在仍会间中以拜耳命名来称呼雕具座内的三颗其他恒星,不过它们的亮度都在肉眼能见度的边缘。雕具座ν[20]是另一组双星,内有一颗视星等为6.07的白色巨星[21],和一颗视星等为10.66且光谱型未知的恒星[22]。这个系统距地球约52.55秒差距(171.3光年)[21]。雕具座λ[23]的视星等为6.24,它是一颗距地球227秒差距(740光年)的红巨星,因此颜色比ν红得多,也比ν离地球远得多[24]。雕具座ζ比前面两颗恒星更加黯淡,它的视星等只有6.36。这颗恒星距地球132秒差距(430光年),它是一颗光谱型为K1的K型次巨星[25]。雕具座内其余12颗肉眼能看见的恒星已经不再使用波得的拜耳命名,其中包括雕具座RV。
雕具座RR是此星座内其中一组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组互食双星,与地球的距离为20.13秒差距(65.7光年)[26]。这个恒星系统内有一颗昏暗的红矮星和一颗白矮星.[27]。虽然雕具座RR离地球较近,但是由于它的两颗恒星都暗,所以视星等只有14.40[26],因此用业余的装备很难看到。2012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这个恒星系统含有一颗巨行星,而且还发现了第二颗次恒星天体存在的证据[28]。这个系统是一组后共有包层联星,其角动量随时间流失,最终导致红矮星向白矮星传质。这在90至200亿年后会使得整个系统变成激变变星[29]。
深空天体
由于雕具座不但面积小,而且离银河系平面远,因此深空天体甚为缺乏,也没有梅西耶天体。雕具座内唯一受到不少关注的深空天体叫HE0450-2958,它是一个不寻常的西佛星系,其喷流的宿主星系最初很难找,而且那喷流就像从虚无中喷射出来一样[30]。虽然有人提出该天体是一个被射出的超大质量黑洞[31],但是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宿主是一个很难看见的小星系,那喷流和旁边星暴星系的光使得它很难被看见[32]。
注释
参考资料
- ^ 1.0 1.1 1.2 Caelum, Constellation Boundary. The Constellations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4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6月5日).
- ^ Charlton T. Lewis, Ph.D. and. Charles Short, A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79. Entries for caelum and caelum.
- ^ Ridpath, Ian. Lacaille. Star Tales. self-published. [2014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3日).
- ^ 4.0 4.1 Ridpath, Ian. Caelum. Star Tales. self-published. [2014年5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9月11日).
- ^ 5.0 5.1 Wagman, Morton. Lost Stars: Lost, Missing, and Troublesome Stars from the Catalogues of Johannes Bayer, Nicholas Louis de Lacaille, John Flamsteed, and Sundry Others. Blacksburg, VA: The McDonald & Woodward Publishing Company. 2003: 58–59. ISBN 978-0-939923-78-6.
- ^ J. E. Bode: Allgemeine Beschreibung und Nachweisung der Gestirne nebst Verzeichniß der geraden Aufsteigung und Abweichung von 17240 Sternen, Doppelsternen, Nebelflecken und Sternhaufen. Berlin, 1801, p.17
- ^ 7.0 7.1 7.2 Ridpath, Ian. Constellations: Andromeda–Indus. Star Tales. self-published. [2014年4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3月24日).
- ^ Russell, H. N. The New International Symbols for the Constellations. Popular Astronomy. 1922, 30: 469–71. Bibcode:1922PA.....30..469R.
- ^ Kaler, J. B. Star Nam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2014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2月26日).
- ^ * Alpha Caeli – Star in double system.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15日).
- ^ GJ 174.1 B – Flare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8月22日).
- ^ LTT 2063 – High proper-motion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 ^ * Delta Caeli –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 ^ * Gamma Caeli –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4月7日).
- ^ V* X Caeli – Variable Star of Delta Scuti type. SIMBAD. [2013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 ^ Templeton, M. Delta Scuti and the Delta Scuti Variables. AAVSO Websi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 2010年7月16日 [2014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5月24日).
- ^ X., V. S.; Patrick, W. X Caeli. AAVSO Websi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 2010年1月4日 [28 March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 ^ V* RV Caeli – Pulsating variable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 ^ X., V. S. RV Caeli. AAVSO Websit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 25 August 2009 [2014年2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 ^ Ashland Astronomy Studio: Where Art and Science Converge. Nu Caeli (HIP 22488). [2014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29日).
- ^ 21.0 21.1 HR 1557 – Star in double system.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17日).
- ^ CD-41 1593B – Star in double system.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9月11日).
- ^ Ashland Astronomy Studio: Where Art and Science Converge. Lambda Caeli (HIP 21998). [2014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29日).
- ^ HR 1518 –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 ^ Zeta Caeli – Star.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日).
- ^ 26.0 26.1 V* RR Caeli – Eclipsing binary of Algol type (detached). SIMBAD. [2013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3月28日).
- ^ Bruch, A.; Diaz, M. P. The Eclipsing Precataclysmic Binary RR Caeli. The Astronomical Journal. 1998, 116 (2): 908. Bibcode:1998AJ....116..908B. doi:10.1086/300471.
- ^ Qian, S. B.; Liu, L.; Zhu, L. Y.; Dai, Z. B.; Fernández Lajús, E.; Baume, G. L. A circumbinary planet in orbit around the short-period white dwarf eclipsing binary RR Cae.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Letters. 2012, 422: L24. Bibcode:2012MNRAS.422L..24Q. arXiv:1201.4205 . doi:10.1111/j.1745-3933.2012.01228.x.
- ^ Maxted, P. F. L.; O'Donoghue, D.; Morales-Rueda, L.; Napiwotzki, R.; Smalley, B. The mass and radius of the M-dwarf in the short-period eclipsing binary RR Caeli.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7, 376 (2): 919–928. Bibcode:2007MNRAS.376..919M. arXiv:astro-ph/0702005 . doi:10.1111/j.1365-2966.2007.11564.x.
- ^ Magain, P.; Letawe, G. R.; Courbin, F. D. R.; Jablonka, P.; Jahnke, K.; Meylan, G.; Wisotzki, L. Discovery of a bright quasar without a massive host galaxy. Nature. 2005, 437 (7057): 381–384. Bibcode:2005Natur.437..381M. PMID 16163349. arXiv:astro-ph/0509433 . doi:10.1038/nature04013.
- ^ Haehnelt, M. G.; Davies, M. B.; Rees, M. J. Possible evidence for the ejection of a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from an ongoing merger of galaxies.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Letters. 2006, 366: L22. Bibcode:2006MNRAS.366L..22H. arXiv:astro-ph/0511245 . doi:10.1111/j.1745-3933.2005.00124.x.
- ^ Feain, I. J.; Papadopoulos, P. P.; Ekers, R. D.; Middelberg, E. Dressing a Naked Quasar: Star Formation and Active Galactic Nucleus Feedback in HE 0450−2958.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7, 662 (2): 872. Bibcode:2007ApJ...662..872F. arXiv:astro-ph/0703101 . doi:10.1086/518027.
外部链接
- 陈辉桦,认识星座:雕具座(Cael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出自AEEA天文教育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