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特勿失可汗

伊特勿失可汗(?—?),名咄摩支(在突厥蒙古語中解探馬赤軍中的「探馬赤」)。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的侄子,末代可汗。

多彌可汗拔灼入侵唐朝,被江夏王李道宗、左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率領的唐軍擊敗。拔灼逃到阿史德部落,薛延陀的附庸回紇,其首領藥羅葛吐迷度,與仆骨同羅反叛並襲殺了拔灼,屠戮他們找到的薛延陀的王族成員。在回紇接管了薛延陀的大部分領土後,許多薛延陀人向唐軍投降。

剩下的7萬薛延陀人支持夷男的侄子咄摩支為伊特勿失可汗,以圖恢復薛延陀。唐太宗派大臣崔敦禮安撫,但回紇等敕勒部落都不願重建薛延陀,唐太宗派李世勣進攻咄摩支的駐地,指示:「降則撫之,叛則討之。」李世勣至郁督軍山,其酋長梯真達官帥眾來降。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谷,李世勣派遣通事舍人蕭嗣業前往招慰,咄摩支投降蕭嗣業。其部落猶持兩端,李世勣縱兵追擊,前後斬首五千餘級,虜男女三萬餘人。七月,咄摩支至京師長安,拜右武衛大將軍,薛延陀滅亡。咄摩支死在唐太宗之前,被厚葬[1]

注釋與參考文獻

  1. ^ 唐會要》第95卷、第96卷。但《資治通鑑·第204卷》記載690年,在武則天舉辦的射箭比賽中,薛延陀籍大將薛咄摩和高句麗籍將軍泉獻誠泉蓋蘇文的孫子)表現最佳,薛咄摩可能是咄摩支
前任:
多彌可汗
薛延陀可汗
646年
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