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澎列島之戰
南澎列島之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間為爭奪廣東省沿海的南澎列島而引發的一場戰役,最終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勝。
南澎列島之戰 | |||||||
---|---|---|---|---|---|---|---|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 |||||||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黃頌聲 † |
劉存智 張萬年[1] | ||||||
兵力 | |||||||
> 150人 | 大約400人 | ||||||
傷亡與損失 | |||||||
106人陣亡 40+ 被俘虜 |
89人陣亡 300+ 受傷 |
南澎列島是汕頭南澳縣沿海的一個小島鏈,該列島得名於其中最大的島嶼南澎島,該島擁有一個超過400人的社區,這些人以捕魚為生。在之前的第二次國共內戰中,中華民國政府並沒有重視南澎列島,因此在該島上沒有部署任何部隊,而當廣東戰役後,廣東全省落入中國共產黨之手時,該列島也隨之被中共佔領。此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同樣沒有向該列島部署任何部隊,只是定期派遣2至3人的小型巡邏隊前往島嶼巡查。
第一階段
1950年代初期,蔣介石打算反攻大陸時,中華民國的戰略家們認為,南澎列島的地理位置有利於反攻大陸,並建議占領該列島。1952年9月20日,超過150名中華民國國軍乘坐四艘大型快艇對南澎島發動了突襲。當時在島上巡邏的只有三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在稍作抵抗之後,三人全部被中華民國國軍擊斃[2]。
第二階段
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會讓中華民國台灣在大陸上建立反攻大陸的前哨基地,很快中華人民共和國謀劃進行反擊。負責奪回南澎列島的任務交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41軍。但是由於41軍並不熟悉兩棲登陸作戰,因此41軍必須進行20天以上的訓練才能投入戰鬥。
第三階段
完成訓練後,41軍乘著戎克船,於1952年10月19日下午5:00出發。晚上10:00時,41軍成功登陸南澎島,經過兩個小時的激烈戰鬥,中華民國國軍被擊敗,倖存的中華民國國軍試圖躲藏。第二天凌晨4:00,在其他島嶼上進行的掃蕩行動和小衝突完全停止,南澎列島回到了中國共產黨的手中。包括少將閩南反共救國軍司令黃頌聲以及副司令陳志山在內的79名中華民國國軍在南澎島上陣亡,另外有37名中華民國國軍被俘虜,而級別最高的戰俘是少校金門政治部主任高學謙。在其他島上,有27名中華民國國軍陣亡,12人被俘虜。中國人民解放軍陣亡86人,300多人受傷[3][4]。
結論
中華民國的失敗證明,在中國大陸建立的基地如果距離中華民國實際控制領土過遠,很快就會被對方奪回,因為在衝突中中華民國無法及時增援遠處的基地。另一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重新奪回南澎列島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為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數量上具有優勢,但是僅靠使用步槍、輕機槍和手榴彈的步兵去消滅數量較低但武器裝備較好的中華民國國軍並非易事。
另見
參考鏈接
- ^ 缅怀张万年同志:铁血铸忠诚 丹心耀南疆. 解放軍報.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4).
- ^ 张万年参加了解放南澎岛的战斗. 華廣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 ^ 战火纷飞恶浪鸣 悬崖峭壁勇攀登——60年前收复南澎岛恶战. 汕頭市社會科學聯合會.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 ^ 三上南澎岛. 解放軍報. [2020-0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