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聲(1876年—1916年2月5日)字噦鸞貴州省麻江縣下司鎮人,中國民主革命家滇軍黔軍將領,在護國戰爭中陣亡。[1]

生平

吳傳聲家住在麻江縣下司鎮下司大街燈杆邊,萬壽宮隔壁。吳傳聲的父親以擀麵為生,母親是下司銅鼓村(今屬凱里經濟開發區代管)苗族貧苦農民趙當波的女兒。吳傳聲曾在下司私塾學習,15歲離家赴雲南讀書,後赴法國留學。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歸國,經越南河內昆明參加新軍。因表現優秀,被保送入雲南講武堂學習3年。畢業後,被分配擔任雲南新軍第十九鎮連職,在軍中參加了中國同盟會[1]

辛亥革命中,吳傳聲是雲南臨安(今建水)新軍辛亥起義的核心人物之一。民國元年(1912年)2月,出任大隊長,隨滇軍貴州後,奉唐繼堯的命令率隊駐紮黎平縣。民國二年(1913年),任貴州東南路游擊大隊長。劉顯世在貴州組建陸軍,任命吳傳聲為貴州陸軍第三團團長。[1]

為反對袁世凱稱帝,1915年12月25日,雲南宣告獨立。雲南方面在起義前,曾多次致電貴州護軍使劉顯世請求配合倒袁。劉顯世猶豫不決,而黔軍中以王文華熊其勛、吳傳聲等人為首的青年軍官則強烈反對袁世凱稱帝。雲南起義後,他們紛紛上書,勸劉顯世響應起義。其中,吳傳聲在向劉顯世的上書中稱「義不帝秦」,並稱「中華民國,吾先烈鐵血所鑄造者也。今敗壞至此,而幸生畏死,趨利避害者踵相接聲,實恥之」,還表示「寧死疆場」,決不讓國賊逍遙。[1]

1916年1月24日,戴戡率雲南護國軍先遣縱隊到達貴陽,對劉顯世構成軍事壓力。1月27日,劉顯世發表了「反對帝制,永護共和」的討袁檄文,宣告貴州獨立。貴州獨立之後,即派黔軍配合護國滇軍討袁。蔡鍔將滇、黔護國軍合編為「護國軍滇黔聯軍」,戴戡擔任滇黔聯軍右翼軍總司令,下轄東、北兩路。北路黔軍在戴戡率領下出黔北,進攻四川綦江,以配合川南的護國軍主力攻打袁世凱方面的曹錕總司令部所在地重慶,以截斷敘、滬之敵的後路。東路支隊由黔軍一、二、三團組成,進軍湖南,王文華任東路支隊司令兼第一團團長,吳傳聲率領黔軍第三團歸其指揮。王文華命令吳傳聲的第三團集中到天柱縣之後,向湘西南的洪江黔陽進軍。此後,吳傳聲率部在湖南境內轉戰。[1]

1916年2月5日,吳傳聲在率部隨王文華攻打湖南沅州(由北洋軍汪學謙旅防守)時,在沅州東門外的黃壇橋上中彈陣亡。其所部隨即攻克了沅州[1]

黎元洪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後,特追贈吳傳聲上將銜,並照都督例賜恤禮。[2]吳傳聲墓在麻江下司,1993年被麻江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护国将领吴传声,麻江县政协网,2012-5-23. [2013-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力文,吳傳聲(吳厚安胞兄)傳記,載 黔東南文史資料選輯(第七輯)
  3. ^ 「福我中華」將軍魂,黔東南日報,2009年8月26日[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