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太忠
尤太忠(1918年12月—1998年7月24日),河南省光山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尤太忠 | |
---|---|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 | |
任期 1971年5月-1978年10月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918年12月 中華民國河南省光山縣 |
逝世 | 1998年7月2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79歲)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生平
中華民國
尤太忠早年喪父,紅軍經過光山後參加兒童團。1931年1月,尤太忠參加光山縣游擊第四大隊,擔任獨立團三營營部公務員。1932年,該部編入紅四方面軍紅三十一軍十師二十九團,他擔任二營六連公務員。10月,跟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西征,進至四川省通江、南江、巴中地區開闢革命根據地。1933年6月任司號員;8月,參加紅四方面軍發起的儀南戰役,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調紅三十一軍九十三師二七九團二營任號目。1934年1月負傷;6月任排長,並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35年後,先後任93師274團2營6連政治委員,2營代理營教導員,93師政治部共青團書記、青年幹事等職。參加了長征[1]。紅軍途中一度病重,後經詹才芳救下[2]。
抗日戰爭時期,尤太忠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3營12連指導員。9月底,隨劉伯承、徐向前率領的一二九師東渡黃河,與日軍交戰。同年386旅旅長陳賡率領所部進入正太路以南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同年12月,尤太忠升任特務連指導員。1938年,接連升任二營八連連長、一營副營長、三營營長,參加神頭嶺伏擊戰,突圍日軍對晉東南地區的九路圍攻,後率部進入平漢路以東,在冀南平原開展游擊戰[3]。1940年1月,國共軍隊摩擦,國軍向太岳根據地進攻決死隊第一縱隊。6月,尤太忠率部擊潰國軍馬鞍山旅,戰鬥中負傷[4]。8月,部隊返回太行,參與百團大戰。在攻克榆社縣戰鬥中,他所部擔任主攻,與其他部隊合圍殲滅日軍一個中隊,被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3]。1941年2月,尤太忠任十七團副團長。1942年3月,升任團長。同年6月,改任冀豫聯防區三分區司令員兼十七團團長,在山西陽城、絳縣、翼城、沁水及河南濟源、孟縣等地建立抗日根據地。1944年4月和9月,他率部參加一二九師發起的兩次青浮戰役。1945年4月豫北戰役中,他率部擊潰王同裕、范登科部[5]。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同年9月國共雙方爆發上黨戰役,尤太忠調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六縱隊十七旅副旅長,參加了平漢戰役、蘭封戰役。1946年9月定陶戰役中,他率領所部在大楊湖地區圍攻國軍整編第二師、師長趙錫田被俘。戰後,尤太忠調任十六旅副旅長,參加了河南滑縣戰役等。1947年4月,升任十六旅旅長。豫北戰役中,解放軍攻打湯陰縣城戰鬥中受阻,尤太忠建議採用不規則火力襲擊結合工兵爆破,造成守軍錯覺,再突擊攻城。之後部隊成功突破,並攻克國軍暫編第三縱隊,司令孫殿英被俘[6]。6月底,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破國民黨黃河防線,發起魯西南戰役,他率部參加[3]。
1947年8月,晉冀魯豫野戰軍開始挺進大別山。8月24日,在汝河渡口,蕭永銀率領十八旅率先突圍南岸。隨後,尤太忠率領十六旅接替十八旅防務,用七個營兵力堅守河南大、小雷崗渡口,抵禦國軍羅廣文兵團整編第五十八、四十八、七師共三個師的進攻[7][8]。最終以傷亡兩千人代價,成功掩護野戰軍主力、指揮部和中原局領導機關全部成功渡河[9]。12月,他率領所部急行軍一百多公里,全殲湖北廣濟縣的中國青年軍第203師。1948年6月,在襄樊戰役中,他所部與其他部隊合作全殲國軍守軍2.1萬餘人,國軍司令康澤被俘。在淮海戰役中,他率領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六旅,參加雙堆集地區圍殲黃維兵團。1949年,他擔任第二野戰軍三兵團十二軍三十四師師長,率部參加西南戰役,並成功攻入重慶,出任重慶警備司令[4]。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1月,尤太忠率部進駐重慶擔任警備任務,任中共重慶市委委員、衛戍司令。12月,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學習。1951年2月,提前返回三十四師,率部參加韓戰,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3兵團12軍34師師長。韓戰第五次戰役中,他率部出擊漢江南岸,一度抄小路前行並誤入美軍包圍圈,之後部隊急攻沿漢江突圍[10],之後他還率領所部參加金城防禦戰和上甘嶺戰役。1953年回國後,在解放軍第七文化速成中學學習。1954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2軍副軍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階,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1]。
1958年,尤太忠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學習。1959年,尤太忠得知母親病重返鄉光山。見聞當地浮誇風盛行,民眾多有餓死。尤太忠將自己所帶現金全部分發,返鄉時縣長馬龍山請客,尤太忠怒斥離去[12]。1960年畢業,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7軍副軍長、軍長,中共南京軍區黨委委員。1969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70年3月至1971年5月,出任河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3]。1970年4月至1980年1月,改任北京軍區副司令員、黨委常委(1970年7月起)。1971年5月至1978年10月,擔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自治區革命委員會主任[3]。1971年5月至1976年10月,兼任內蒙古軍區政治委員。1971年5月至1978年11月,兼任內蒙古軍區司令員[14]。1972年一度病重,在周恩來授意下,由王雪晨護送救護車急救。1973年8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77年12月至1978年2月,兼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主席[15]。
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任成都軍區司令員(之後兼任軍區黨委書記)。1982年1月至12月,擔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16]。1982年10月至1987年12月,尤太忠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黨委書記(1982年12月起),處理廣州軍區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遺留問題,包括派性鬥爭與幹部老化。同時組織參加中越邊境戰役及防禦戰鬥[17]。1987年11月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3]。1988年8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書記。同年9月14日,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階。1998年7月24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80歲[18]。8月3日,遵尤太忠遺囑,遺體火化後,骨灰撒入大海[2]。
軼事
尤太忠在軍界地位與評價很高,以其率性不避嫌、性格倔強為著稱[19][20]。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王近山因與髮妻離婚被撤職,由中將降為大校,下放河南農場勞動。1969年,尤太忠建議許世友向毛澤東提議重新起用王近山[21]。同年7月,王近山南從河南回南京,當時文化大革命期間人人避嫌,時任27軍軍長尤太忠與60軍軍長吳仕宏、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蕭永銀在南京火車站深夜迎候王近山[22]。史景班因文革衝擊,三個女兒下放內蒙古勞動,而時任內蒙古自治區革委會主任的尤太忠專程看望其女,並將其調回南京。1974年,鄧小平由江西返回北京。當時鄧小平尚未出來工作,仍身負「最大的走資派」罵名,但當日尤太忠與蘇振華、李達仍冒險探視。尤太忠見鄧小平仍行立正敬禮,並稱鄧小平「永遠是我的老政委」[23]。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許世友去世,經中央批准允許土葬;對此中共中央多有非議。尤太忠得知後,派人到廣西購兩棵百年楠木,直運南京,為許世友制棺用[24]。
家庭
參考文獻
- ^ 林英海,葛紀謙主編. 河南当代人物辞典. 河南當代人物辭典編輯委員會. 2006.07: 231.
- ^ 2.0 2.1 周建光,李宗軍主編. 河南红色旅游指南.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09: 182–183. ISBN 7-215-05798-4.
- ^ 3.0 3.1 3.2 3.3 3.4 光山縣史志編纂委員會編. 光山县志.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1.09: 532–533. ISBN 7-5348-0661-5.
- ^ 4.0 4.1 《紅色花山寨》編委會,司馬光文化研究會編;胡培剛,彭國運主編. 红色花山寨.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4.12: 159–160. ISBN 978-7-215-08648-7.
- ^ 邵文杰,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河南省志 第60卷 人物志 传记上.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450–452.
- ^ 閻欣寧著. 韦杰故事.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4.12: 71–73. ISBN 978-7-5065-6906-4.
- ^ 《劉伯承傳》編寫組著. 刘伯承传.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5.07: 250–251. ISBN 978-7-80092-100-1.
- ^ 霍憲章主編. 中原崛起之光 河南红色旅游图志.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1.06: 329. ISBN 978-7-5348-3590-2.
- ^ 汪榮華等著. 回忆刘伯承元帅.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2.09: 301–305. ISBN 978-7-5321-4600-0.
- ^ 宋國濤編著. 中国元帅将军授衔全纪录 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1964年元帅将军授衔纪事.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2.01: 133. ISBN 978-7-80109-984-6.
- ^ 揭秘:中共首批开国将军的级别是怎样划分的?. 鳳凰網(轉自摘自《黨史博覽》2010年第5期). 2010-06-13 [2012-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0).
- ^ 喬培華,趙士紅著. 红流调查.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4.10: 25–26. ISBN 7-5035-3053-7.
- ^ 鄭文翰主編. 军事大辞典.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2.12: 1247. ISBN 7-5326-0219-2.
- ^ 何虎生,李耀東,向常福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 增订本 第2版.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1996.07: 703. ISBN 7-80088-393-0.
- ^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第2集.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2.05: 118. ISBN 7-5065-0731-5.
- ^ 《紅色大別山》編纂委員會,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編;丁鳳英副主編;張執均,張穎,潘曄,柯育芳,王仿仕副主編. 红色大别山.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1.11: 343. ISBN 978-7-5073-3435-7.
- ^ 《廣東省志》編纂委員會編. 广东省志 1979-2000 32 人物卷. 北京:方志出版社. 2014.08: 351. ISBN 978-7-5144-1273-4.
- ^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06.01: 118. ISBN 7-5065-5056-3.
- ^ 韓曉磊,江方仁編著. 将星耀中原 八位河南籍将军的传奇. 濟南:黃河出版社. 2002.12: 133–135. ISBN 7-80152-452-7.
- ^ 陳治華,王寶學主編;杜克忍,王少冗副主編. 河南名人. 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5.12: 119. ISBN 7-5063-3463-1.
- ^ 陳冠任著. 首都周围的八大集团军.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5.06: 110. ISBN 978-7-5098-3086-4.
- ^ 王家聲主編. 史家随笔. 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2014.01: 76–77. ISBN 978-7-5012-4591-8.
- ^ 劉興雨著. 追问历史. 北京:華齡出版社. 2011.01: 170–171. ISBN 978-7-80178-779-8.
- ^ 吳東峰著. 开国将军轶事 中将少将篇.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2.07: 137–138. ISBN 978-7-218-07627-0.
- ^ 3328. “怕什么,顶多回家放牛!”——尤太忠将军二三事--党史频道. 人民網. [2018-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6).
- ^ 南京军区新晋14名将军 将门虎子尤海涛在列. 搜狐軍事頻道. [2018-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0).
- ^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尤海涛中将出任陆军副司令员,系名将之后. 澎湃網. [2018-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06).
中國共產黨職務 | ||
---|---|---|
前任: 鄭維山 |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 1971年5月-1978年10月 |
繼任: 周惠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 ||
前任: 滕海清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 1971年5月-1978年10月 |
繼任: 孔飛 |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 ||
前任: 滕海清 |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司令員 1971年5月-1978年10月 |
繼任: 黃厚 |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蒙古軍區政治委員 1971年5月-1972年5月 |
繼任: 吳濤 | |
前任: 吳克華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司令員 1980年1月-1982年10月 |
繼任: 王誠漢 |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司令員 1982年10月-1987年12月 |
繼任: 張萬年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 | ||
前任: 烏蘭夫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主席 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
繼任: 奎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