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馮·呂歇爾

恩斯特·馮·呂歇爾(德語:Ernst von Rüchel,1754年7月21日—1823年1月14日)是一位普魯士將軍,他率領的一個軍團在1806年10月14日的耶拿戰役中被拿破崙的法國軍隊摧毀。在1793年和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他指揮普魯士王國的軍隊參加了幾次戰鬥。之後,他擔任了各種外交官和軍事督察職務。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他擔任重要的前線指揮角色,但因在耶拿的行動而受到批評。戰鬥中負傷後,他設法逃脫了法軍的追捕,但再也沒有指揮部隊參加戰鬥。

恩斯特·馮·呂歇爾
出生1754年7月21日 (1754-07-21)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波美拉尼亞省齊策內夫英語Cieszeniewo
逝世1823年1月14日 (1823-01-15)(68歲)
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波美拉尼亞哈瑟洛伊英語Orle, West Pomeranian Voivodeship
效命普魯士王國 普魯士王國
軍種步兵
軍階步兵上將
參與戰爭法國大革命戰爭
拿破崙戰爭

早年生涯

呂歇爾於1754年7月21日出生於普魯士波美拉尼亞齊策內夫英語Cieszeniewo

第一次反法同盟期間,呂歇爾以上校軍階指揮部隊與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作戰。在1793年4月10日至7月23日的美因茨圍城戰期間,他指揮了一個普魯士步兵旅。[1]在晉升為少將後,他在1793年12月的第二次維桑堡戰役中率領普魯士特遣隊。在他的指揮下的單位是數個步兵團,三個中隊的獵兵和兩門火炮。[2]

1794年5月23日,呂歇爾率領縱隊在凱澤斯勞滕戰役中取得勝利。[3]在1795年的巴塞爾和約中,普魯士退出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將精力集中在第三次瓜分波蘭[4]

1806年及以後

1806年,呂歇爾擔任第12步兵團團長。[5]第四次反法同盟期間,呂歇爾被任命為普魯士三支軍隊中最西端的指揮官。另外兩支軍隊由不倫瑞克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霍恩洛厄-英格爾芬根親王弗雷德里希·路德維希率領。[6]10月初,霍恩洛厄的軍隊在愛爾福特魯多爾施塔特和布倫瑞克附近集結。呂歇爾的軍隊與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卡爾·奧古斯特在更南的施馬爾卡爾登,約翰·弗里德里希·馮·溫寧的分遣隊在愛森納赫哥達之間。[7]

 
普魯士擲彈兵

法皇拿破崙將他180,000人的軍隊推向了弗蘭肯瓦爾德。[8]法軍在10月9日的施萊茨之戰和10月10日的薩爾費爾德戰役中獲勝。[9]普魯士高級指揮部將他們的軍隊集中在薩勒河西岸。他們計劃讓布倫瑞克向北移動到哈勒,而霍恩洛赫則通過在耶拿防守來覆蓋他的東翼。[10]10月14日,布倫瑞克的軍隊在奧爾施泰特被路易·達武的第三軍團摧毀。[11]與此同時,拿破崙率領他的大部分軍隊在耶拿戰役中摧毀霍恩洛厄的部隊。呂歇爾被告知要留在魏瑪,直到薩克森-魏瑪的師抵達。但他做出了決定,立即帶著他的15,000名可用部隊前往支援霍恩洛厄。不幸的是,當他的軍團到達時,戰鬥已經失敗了。[12]

歷史學家大衛·錢德勒認為,呂歇爾因遲到而受到不公平的批評。他在上午9時收到了戰鬥爆發的消息,立即離開了他在魏瑪的營地。他的部隊在一小時內行進了五公里,然後他們從行軍縱隊部署到線列縱隊,側翼警衛在外,火炮隨時待命。上午10點30分,呂歇爾收到了霍恩洛厄的誤導性字條,說戰鬥進展順利。中午時分,霍恩洛厄又給他發了另一條消息,要求他立即提供幫助。就在他的部隊在下午1時左右到達卡佩倫多夫之前,一名信使帶來了普魯士軍隊被擊敗的消息。呂歇爾總共花了4個小時行軍了12公里,包括休息時間;按照普魯士的標準,這並沒有特別慢。[13]他將15,000名士兵和40門野戰炮帶到了戰場。總共有來自五個騎兵團的25個中隊,三個步兵連,七個步兵團的14個火槍營,四個燧發槍營,兩個擲彈兵營,三個步兵連和兩個騎兵連。[14]

霍恩洛厄的參謀長克里斯蒂安·馮·馬森巴赫指示呂歇爾從卡佩倫多夫向東移動。呂歇爾盡職盡責地以梯隊的順序執行這項命令。錢德勒指出,進攻的不明智決定是霍恩洛厄下達的。在普軍投入戰鬥後不久,霍恩洛赫騎馬親自指揮該軍團。儘管讓·拉納元帥的法國第五軍團被抵擋,但呂歇爾的左翼很快就被讓·德迪厄·蘇爾特元帥的第四軍團師擊敗。呂歇爾指示他的騎兵掩護撤退,他的步兵則開始撤離。他的騎兵隨後遭到法國大炮的猛烈轟炸,整個團陷入混亂。就在這時,若阿尚·繆拉元帥指揮法國後備騎兵加入戰鬥,由一個胸甲騎兵師帶頭。在沒有騎兵保護的情況下,呂歇爾的部隊被法軍追上,並迅速潰敗逃往後方。[13]

受傷的呂歇爾在接下來的幾周內險些逃脫法軍的追捕。[15]在1807年2月7日至8日的埃勞戰役中,呂歇爾指揮了4,000人的普魯士駐軍守在柯尼斯堡。當時,安東·威廉·馮·萊斯托克率領著9,000人的普魯士大部隊繼續與法軍作戰。[16]

呂歇爾於1823年1月14日在波美拉尼亞哈瑟洛伊英語Orle, West Pomeranian Voivodeship去世。[16]

引注

  1.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49. ISBN 1-85367-276-9. 
  2. ^ Smith (1998), p. 66
  3. ^ Smith (1998), p. 81
  4. ^ Durant, Will; Durant, Ariel. The Age of Napoleon. New York, N.Y.: MJF Books. 1975: 85. ISBN 1-56731-022-2. 
  5. ^ Pivka, Otto von. Armies of the Napoleonic Era. New York, N.Y.: Taplinger Publishing. 1979: 197. ISBN 0-8008-5471-3. 
  6. ^ Chandler, David G.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New York, N.Y.: Macmillan. 1966: 456. 
  7. ^ Chandler (1966), p. 459
  8. ^ Chandler (1966), pp. 467-468
  9. ^ Chandler, David G. Jena 1806: Napoleon Destroys Pruss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5: 20–21. ISBN 0-275-98612-8. 
  10. ^ Chandler (2005), p. 23
  11.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onquest of Prussia 1806. London: Lionel Leventhal Ltd. 1993: 150. ISBN 1-85367-145-2. 
  12. ^ Petre (1993), p. 147
  13. ^ 13.0 13.1 Chandler (2005), p. 64
  14. ^ Chandler (2005), p. 42
  15. ^ Petre (1993), p. 197
  16. ^ 16.0 16.1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ampaign in Poland 1806-1807. London: Lionel Leventhal Ltd. 1976: 131. 

參考資料

  • Chandler, David G. Jena 1806: Napoleon Destroys Prussia. Westport, Conn.: Praeger Publishers. 2005. ISBN 0-275-98612-8. 
  • Chandler, David G. The Campaigns of Napoleon. New York, N.Y.: Macmillan. 1966. 
  • Durant, Will; Durant, Ariel. The Age of Napoleon. New York, N.Y.: MJF Books. 1975. ISBN 1-56731-022-2.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onquest of Prussia 1806. London: Lionel Leventhal Ltd. 1993. ISBN 1-85367-145-2. 
  • Petre, F. Loraine. Napoleon's Campaign in Poland 1806-1807. London: Lionel Leventhal Ltd. 1976. 
  • Pivka, Otto von. Armies of the Napoleonic Era. New York, N.Y.: Taplinger Publishing. 1979. ISBN 0-8008-5471-3. 
  • Smith, Digby. The Napoleonic Wars Data Book. London: Greenhill. 1998. ISBN 1-85367-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