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津猶太區
本津猶太區(意第緒語:בענדינער געטאָ;德語:Ghetto von Bendsburg)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為德占波蘭西南部本津鎮的猶太人建立的猶太區。1940年7月,德國當局宣布「猶太區」成立;[1]來自本津及其周邊的猶太人被迫在猶太區中生活,直至大屠殺期間猶太區清場為止。本津猶太區接受了本津當地的2萬多名猶太人,以及被驅逐出鄰近社區的1萬名猶太人。大多數身體健全的窮人被迫在德國軍工廠工作,然後由大屠殺列車運往附近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消滅。1943年8月1日至3日間,德國黨衛隊最後一次大規模驅逐猶太區的男女老幼時,猶太戰鬥組織成員發起了猶太區起義。
本津猶太區 | |
---|---|
地點 | 德占波蘭本津, 50°20′N 19°7′E / 50.333°N 19.117°E |
事件類型 | 監禁、強制勞役、飢餓 |
參與組織 | 黨衛隊 |
集中營 | 奧斯威辛集中營 |
受害者 | 30,000名波蘭猶太人 |
由於本津和索斯諾維茨都屬於冬布羅瓦盆地的上西里西亞大都市區,本津猶太區與鄰近的索斯諾維茨猶太區組成了一個單獨的行政單位。[2]兩個猶太區的猶太人共享了由猶太人委員會分配給錫安主義青年的「Farma」菜園。[3]
背景
德國入侵波蘭之前,本津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猶太社區。[4]根據1921年波蘭人口普查,該鎮的猶太人口共計17,298人,占該鎮總人口的62.1%.[1][4]到1938年,猶太人人數增加到大約22,500人。[4]
德蘇入侵波蘭期間,德國軍隊於1939年9月初開始侵占該地區。和軍隊一同進占的還包括別動隊的機動行刑隊。德國人在入侵後立即開始迫害猶太人,於9月7日實施了第一次嚴厲的經濟制裁政策;[4]9月8日,本津猶太教堂被燒毀;[4]9月9日,德國第一次大規模殺害本津猶太人,共有40名知名人士被處決。[1]
一個月後,即1939年10月8日,希特勒宣布本津將成為德國合併的波蘭領土的一部分。[5]秩序警察開始將冬布羅瓦盆地地區所有鄰近社區的猶太家庭重新安置到本津。安置行動的涉及博胡明、凱爾采和奧斯威辛的猶太人。[4]總體而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約有30,000名猶太人生活在本津。[4]到了1942年末,本津和附近的索斯諾維茨成為冬布羅瓦盆地地區僅有的兩座有猶太人居住的城市。[6]
猶太區
從1940年10月到1942年5月,大約有4,000名猶太人被從本津驅逐,成為迅速增長的勞動營中的奴工。[4]直到1942年10月,猶太區的內部邊界仍然沒有被標明,更沒有建造圍欄。該地區的界限由與索斯諾維茨猶太區接壤的卡米奧卡(Kamionka)和馬瓦什羅杜拉(Mała Środula)確定,並由黨衛隊沿著猶太區外圍安排猶太警察。[7]正如在德占波蘭的其他猶太區中一樣,德國當局在萊因哈德行動中殘忍地消滅了本津的大多數猶太人。本津的猶太人被驅逐到納粹滅絕營,大多被送往附近的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以毒氣殺害。在此期間,包括莫舍·梅林在內的Zagłebie猶太社區領導人與德國人合作,希望猶太人遭遇的強迫勞動剝削可能能夠維持猶太人繼續存活。然而他們做出了錯誤的判斷。[6]
黨衛隊旗隊長亞歷山大·馮·沃德克(Alexander von Woedtke)指揮的主要驅逐行動自1942年開始。[8]當年5月有2,000名猶太人被驅逐出猶太區;8月有5,000名猶太人被驅逐。[4]1942年8月至1943年6月期間,另有5,000名囚犯由大屠殺列車驅逐出本津。[4]最後的主要驅逐行動發生在1943年。1943年6月22日有5,000名猶太人被驅逐,而1943年8月1日至3日則有8,000名被驅逐。[4]在隨後的幾個月里,大約有1000名猶太人逐出猶太區。據估計,在猶太區的3萬居民中,只剩下2,000名倖存者。[4]
起義
在1943年8月初的最後一次驅逐行動中,本津的猶太戰鬥組織 (ŻOB)發起了反對德國人的起義;附近的索斯諾維茨發生過類似的起義。[6]本津早在1941年就根據莫德哈伊·阿涅萊維奇的建議創建了本地的ŻOB支隊。[6][7]起義的武器來自華沙的猶太人地下組織,手槍和手榴彈是在危險的火車旅行中走私的。艾加·佩薩赫森(Edzia Pejsachson)被抓住並折磨致死。猶太人使用ŻOB總部提供的樣式製造莫洛托夫雞尾酒;根據倖存者的證詞,猶太人製造的炸彈與納粹的炸彈相當。ŻOB成員在猶太區邊界挖出幾個地堡,用來生產和隱藏這些武器。本津猶太人委員會一開始對抵抗持消極態度,但在猶太區清場期間卻發生了轉變。[9]
起義於1943年8月3日開始。一群游擊隊員把自己封在Podsiadły街的地堡中。他們的領導弗魯穆卡·普沃特尼卡時年29歲,[8]幾周前參加了華沙猶太區起義。[10]在彈藥耗盡後,游擊隊全員被德軍殺害。這場戰鬥持續了好幾天。[7]猶太區在隨後不久遭到清場,剩餘的猶太人大多遇害。[4][6]黨衛隊從45公里外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被召來協助驅逐,即便如此驅逐的時間不得不從幾天延長到兩周。[8]1945年4月19日,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為弗魯穆卡·普沃特尼卡追授格倫瓦爾德十字勳章。[10]
救援企圖
德國入侵期間,基督徒立即開始從納粹迫害中拯救猶太人。1939年9月8日,本津猶太教堂被黨衛隊點燃,一群猶太信徒仍在裡面;天主教神父梅齊斯瓦夫·扎瓦斯基將他在城堡山(Góra Zamkowa)的教堂向猶太人開放,接納猶太逃亡者。目前尚不清楚在危險消退之前他拯救了多少猶太人,獲救者人數可能超過一百。[6]扎瓦斯基神父於1975年在本津逝世,2007年被追授國際義人的稱號。[11]
猶太教堂的火勢波及了其他房屋;此外,扎瓦斯基神父救助的猶太人中有許多傷員,需要醫療幫助。他們在本津的州立醫院主任塔德烏什·科西博維奇(Tadeusz Kosibowicz),以及醫院的雷扎得·尼茨(Ręzard Nyc)醫生和魯非娜·施威斯卡(Rufina Świrska)修女的幫助下獲救。傷及生命的猶太人被他們以假名送入醫院;其他猶太人也通過即時就業躲在醫院裡。然而,科西博維奇主任在1940年5月8日被他的一名德裔患者揭發,並被蓋世太保逮捕。三名救援人員均被判處死刑,很快便被改為集中營監禁。科西博維奇醫生此後被關押在達豪集中營、薩克森豪森集中營、馬伊達內克集中營以及大羅森集中營。他曾擔任囚犯醫師,並倖免於難。科西博維奇醫生在本津解放後返回,並恢復了醫院院長職位。他於1971年7月6日去世,於2006年被以色列追授國際義人稱號。[12]
當向奧斯威辛集中營的驅逐於1943年8月結束時,數百名波蘭猶太人仍然躲藏在猶太區。[13]猶太戰鬥組織成員費拉·卡茨(Fela Kac)、什穆爾·羅恩(Schmuel Ron)和卡夏·山瑟(Kasia Szancer)將這些倖存者以小團體偷渡的形式帶出掩體。在城市的「雅利安」一側接他們的波蘭救援人員包括羅曼·科沃茲傑(Roman Kołodziej),於1944年1月2日因拯救猶太人而被殺害;以及索菲亞·克萊門斯(Zofia Klemens),後來被蓋世太保逮捕並送往集中營,但最終倖免於難。克萊門斯於1964年被授予國際義人稱號。[13]柯比列茨(Kobylec)家族救出了七十多名猶太人,於二十年後他們獲得了國際義人獎章。[13]
紀念
現存的紀念資料包括數本倖存者日記,還有數百封與猶太區居民的親友間的書面信件。[4]許多被驅逐到奧斯威辛集中營的猶太區居民留下了照片。1986年10月,一個超過2000張的照片收藏重見天日,其中包括本津和猶太區的許多生活影像。其中一些已在書中出版[14],或被用作視頻素材[15]。該照片集目前由來自灰燼之眼基金會(Eyes from the Ashes)管理。
2004年,本津市議會決定將城市廣場獻給本津的猶太猶太區起義英雄。[16]2005年8月,本津猶太區遺址揭幕了新的紀念碑。[17]
註解
- ^ 1.0 1.1 1.2 (波蘭文) Będzin in the Jewish Historical Institute community database. Internet Archive.
- ^ Dawid Fischer. The Ghetto of Sosnowiec (Srodula). Holocaust Testimonies. PolishJews.org. [28 March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9).
- ^ Jewish youth at the "Farma" collective.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28 March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December 10, 2012).
The "Farma" was a plot of land between Bedzin and Sosnowiec that was allocated to the local Zionist youth movements by the Jewish Council for the growing of vegetables.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Zagłada Żydów w Będzinie w świetle relacji. [17 Jan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 ^ Katarzyna Kalisz, 」Będzin - Jerozolima Zagłębia"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July 16, 2011,.
- ^ 6.0 6.1 6.2 6.3 6.4 6.5 Aleksandra Namysło, Stanisław Bubin (28 July 2006), Rozmowa z dr Aleksandrą Namysło, historykiem z Oddziału Instytutu Pamięci Narodowej w Katowicach, Dziennik Zachodni via Internet Archive (波蘭文).
- ^ 7.0 7.1 7.2 Cyryl Skibiński. The Bedzin Ghetto. We remember. The Jewish Historical Institute. August 23, 2013 [20 Januar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 ^ 8.0 8.1 8.2 Michael Fleming. Auschwitz, the Allies and Censorship of the Holocaus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184 [2019-03-15]. ISBN 11070627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6).
- ^ Aharon Brandes. The demise of the Jews in Western Poland. A Memorial to the Jewish Community of Będzin. 1959: 364–365 [1945] [2019-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9) (希伯來語及意第緒語).
- ^ 10.0 10.1 Martyna Sypniewska, Adam Marczewski, Zofia Sochańska, Adam Dylewski (ed.). Jewish history of Będzin. Virtual Shtetl. page 9 of 10. [18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8).
- ^ Paulina Berczyńska. Mieczysław Zawadzki. Sprawiedliwy wśród Narodów Świata - tytuł przyznany: 2007. Historia pomocy. POLIN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 September 2013 [2019-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0).
- ^ Dr. Tadeusz Kosibowicz. Sprawiedliwy wśród Narodów Świata - tytuł przyznany: 20 marca 2006. Historia pomocy. POLIN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Polish Jews. August 2014 [2019-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6).
- ^ 13.0 13.1 13.2 Aleksandra Namysło. Nie znoszę, kiedy krzywdzą niewinnych ludzi ["I hate it, when they hurt innocent people!" Quote] (PDF). Nr 3 (98). IPN Katowice. pp. 52-54 / 120 in PDF. March 2009 [2019-03-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7-28).
- ^ Weiss, Ann. The Last Album: Eyes from the Ashes of Auschwitz-Birkenau, 2nd ed.. Philadelph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 2005: 32–37. ISBN 0-393-01670-6.
- ^ The Last Album. The Last Album. 2012-02-17 [201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1).
- ^ Aktualności Urzędu. Katowice.uw.gov.pl. [201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III Dni Kultury Żydowskiej w Będzinie 22.08.2005 - Aktualności - Miasto dziś - Będzin - Wirtualny Sztetl. Sztetl.org.pl. [2012-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拓展閱讀
- Jaworski Wojciech, Żydzi będzińscy – dzieje i zagłada, Będzin 1993
- Zagłada Żydów Zagłębiowskich, red. A. Namysło, Będzin 2004
- Polscy Sprawiedliwi - Przywracanie Pamięci (波蘭國際義人)。 波蘭猶太人歷史博物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