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大禾花/沙盒 文物

24°27′00″N 118°03′48″E / 24.450116°N 118.06325°E / 24.450116; 118.06325定位為八卦樓

鼓浪嶼近代建築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清至民國
編號6-0963-5-090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鼓浪嶼近現代建築群
批次第二批
公布2017年12月2日

鼓浪嶼近代建築群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鼓浪嶼,建築群共計36處文物保護單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1]:141,島上建築涵蓋傳統閩南古厝到20世紀折衷主義風格建築,用途亦有不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年代橫跨19世紀與20世紀,展現鼓浪嶼近代以來建築風格的多次變化。自2019年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來,鼓浪嶼上共有三批36處文物列入該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鼓浪嶼,處在廈門島西南方海中,距廈門島約600米,古稱「圓沙洲」,明代改名至今。島嶼的開發最遲始於宋朝[1]:140。有文字記載可考的居民為元朝來自周邊地區的閩南移民。19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前,鼓浪嶼共形成了內厝澳、鹿耳礁、岩仔腳三處較大的傳統聚落[2]。1842年,中英雙方簽訂《南京條約》,翌年11月闢為通商口岸。1902年再次與西方列強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成為「萬國租界」[1]:140

鴉片戰爭之後,鼓浪嶼在傳統聚居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多種文化交融發展的歷史國際社區。今留存的931座歷史建築[3],按建築成分可分為以下幾種[4]:14-30

  • 原住民民居:閩南傳統建築以紅磚古厝為主。相比閩南其他地區,鼓浪嶼土地有限,無法營造出傳統大厝式建築的寬廣,且鴉片戰爭後西方建築藝術成為鼓浪嶼主流的建築藝術,閩南建築逐漸式微,因此島上現存的閩南古厝稀少,較典型有「大夫第」與「四落大厝」,均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5]
  • 西方國家駐島機構、洋人館所:1870年英國在鼓浪嶼上開始建造領事公館。此後,共計有18個國家向鼓浪嶼駐派領事。這類建築包括各國在鼓浪嶼上所設領事機構、雇員宿舍及私宅。
  • 台灣或海外華僑及內地富商豪紳的私宅:一戰後,世界經濟形勢發生改變,國內近現代工業在一戰中得到發展,但政局多變,軍閥混戰頻仍。許多海外的華商選擇回國,鼓浪嶼因其「公共租界」的特殊地位成為亂世中較為穩定的小島,吸引名流在此建房。
  • 公共設施:包括各種商業建築、公共事業建築,如教堂、學校、醫院、郵局、碼頭、運動場所等,資建者有外國組織機構及個人,也有華僑與本地百姓。

從時間上來看,鼓浪嶼上的近代建築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一是鴉片戰爭後西方各國開始在島上設立各類機構,這段時期建築多以各國領事館、商貿建築、公共設施為主;二是20世紀30年代後,大量華僑歸國來到鼓浪嶼安家置業,此時的建築多為住宅類建築[6]:20

除傳統的閩南建築之外,近代以來,鼓浪嶼較典型的建築風格是折衷主義。在建築學中,折衷主義是一種混合了不同歷史時期中的建築風格,不講求固定的建築法式[4]:31。折衷主義傳入廈門及鼓浪嶼後,誕生了將本地閩南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風格二者結合的廈門裝飾風格(英語:Amoy Deco,也稱廈門折衷式風格)[7]。其他建築風格包括希臘羅馬式建築哥德式建築、日本現代式建築、殖民地外廊式建築英語Colonial architecture[6]:32

名錄

第六批

共計10處文物保護單位,13座建築[8]

名稱 年代 地址 圖片 說明
美國領事館舊址 1930年 三明路26號

24°27′8.489″N 118°3′48.107″E / 24.45235806°N 118.06336306°E / 24.45235806; 118.06336306 (美國領事館舊址)

  1865年美國正式在鼓浪嶼上建立領事館。現存大樓翻建於1930年,坐西南朝東北,平面呈現工字形,雙層磚混結構[1]:144-145
日本領事館舊址
共3座
1897年、
1928-1929年
鹿礁路26號

24°26′49.121″N 118°4′4.289″E / 24.44697806°N 118.06785806°E / 24.44697806; 118.06785806 (日本領事館舊址)

  領事館於1897年建成,坐西南朝東北,磚石結構,地表兩層,地下一層防潮層,為英式風格的建築。

東南側另有住宅及警察署大樓,1928-1929年間竣工,平頂磚混結構,共四層,地下設小牢房5間[1]:142-143。圖為領事館建築。

滙豐銀行公館舊址 1876年 鼓新路57號

24°27′4.648″N 118°3′44.341″E / 24.45129111°N 118.06231694°E / 24.45129111; 118.06231694 (滙豐銀行公館舊址)

  1873年滙豐銀行在廈門開設分行。該公館始建於1876年,坐落在筆架山東北端的岩石上,20世紀前半葉左右成為滙豐銀行廈門分行的辦公地點。樓體坐西北朝東南,單層磚石結構,建築整體呈T形[1]:142
天主堂 1917年 鹿礁路34號

24°26′47.306″N 118°4′3.788″E / 24.44647389°N 118.06771889°E / 24.44647389; 118.06771889 (鼓浪嶼天主堂)

  系1911年由西班牙建築師設計的天主堂。17世紀中後期,西班牙天主教傳教士就已至廈門傳教。教堂建成於1917年,面向東南,雙層磚石建築,建築風格為早期巴西利卡式樣,正立面中部有一座層疊狀哥德式尖塔[1]:146
三一堂 1934年-1936年 安海路69號

24°26′49.546″N 118°3′44.341″E / 24.44709611°N 118.06231694°E / 24.44709611; 118.06231694 (三一堂)

  由廈門3個堂會聯合籌資建立,又以基督教「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之義命名。建築坐西南朝東北,磚混結構,平面呈十字型,東北端設可容納百人歌詠團的講壇。屋頂中心聳立著八角形鐘樓,頂端有十字架,是典型的西歐教堂風格[1]:148
安獻樓 1934年 雞山路18號

24°26′49.160″N 118°3′30.434″E / 24.44698889°N 118.05845389°E / 24.44698889; 118.05845389 (安獻樓)

  是美國基督教安息日會於1934年所建學校、兼禮拜堂,是美華學校所在地。建築坐西北朝東南,三層石結構,平屋頂加垛堞形女兒牆,採取左右對稱結構,正立面中部以四支貫頂圓柱支撐門廊[1]:147
八卦樓 1907年 鼓新路43號

24°27′0.418″N 118°3′47.700″E / 24.45011611°N 118.06325000°E / 24.45011611; 118.06325000 (八卦樓)

  由台灣板橋林家林鶴壽投資,是鼓浪嶼標誌性建築。樓坐西南朝東北,磚石結構,共五層,呈中軸線對稱,內部中央為四層透空貫頂圓形大廳。樓頂層平面為八邊形,上有火紅色八棱狀圓形穹頂,故名[1]:153-154
西林·瞰青別墅
共2座
1928年-1932年、
20世紀20年代
永春路73號、72號

24°26′43.444″N 118°3′43.142″E / 24.44540111°N 118.06198389°E / 24.44540111; 118.06198389 (西林·瞰青別墅)

  西林別墅由越南華僑黃仲訓建於1928年-1932年,坐北朝南,磚混結構,四層,西式建築風格。外立面部分以花崗岩砌作,其餘用白灰勾縫清水紅磚[1]:151。圖片為西林別墅。

瞰青別墅由黃仲訓建成於20世紀20年代,坐東南朝西北,平面呈曲尺形,正立面向外突出呈八邊形的陽台前庭[1]:149-150

亦足山莊 1920年-1930年 筆山路9號

24°26′54.604″N 118°3′42.041″E / 24.44850111°N 118.06167806°E / 24.44850111; 118.06167806 (亦足山莊)

  由越南華僑許漢於1920年-1930年間建造,山莊以庭院景觀著稱,園區營造了容中西建築文化為一體的室外休閒空間。山莊建築坐西南朝東北,磚石結構,三層,採用了大面積花崗岩基牆[1]:148-149
菽莊花園 1913年 港仔後7號

24°26′29.65″N 118°3′52.34″E / 24.4415694°N 118.0645389°E / 24.4415694; 118.0645389 (菽莊花園)

  花園位於日光岩東側、港仔後海濱,由林爾嘉(字菽莊)仿造在台北的板橋別墅而建,工期達十餘年。全園分為「補山」、「藏海」兩大主題,前者處於陸上,以曲徑通幽、石階盤迴與山林形勝相得益彰,後者取「入門見海,藏萬頃碧波於一亭一窗中」的意象,是鼓浪嶼重要的旅遊名勝區[1]:156-157

第七批

共計10處文物保護單位,17座建築[8]

名稱 年代 地址 圖片 說明
廈門海關副稅務司公館
共2座
1923年-1924年 漳州路9號、11號

24°26′34.001″N 118°4′4.192″E / 24.44277806°N 118.06783111°E / 24.44277806; 118.06783111 (廈門海關稅務司公館)

漳州路11號建築亦稱「大幫辦樓」,是當時廈門海關高級員工的住宅,由兩座建築組成。建築造型簡練,受到當時現代建築風潮的影響,帶有美國草原別墅風格。建築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雙層,分主、副兩部分,東、南兩側設有外廊[6]:160
海關理船廳公署舊址 1914年擴建 鼓新路60號

24°27′10.537″N 118°3′44.824″E / 24.45292694°N 118.06245111°E / 24.45292694; 118.06245111 (海關理船廳公署舊址)

  又稱「總巡公館」,是供廈門理船廳長居住辦公之場所。建築分主樓與副樓,主樓為殖民地外廊式建築,副樓緊貼主樓,處其北側,整體體現出早期英國建築風格[6]:156 159
海關驗貨員公寓 1923年 中華路2號

24°26′36.762″N 118°3′57.935″E / 24.44354500°N 118.06609306°E / 24.44354500; 118.06609306 (海關驗貨員公寓)

  被稱為「五間排」[6]:230或「五間仔」[1]:144,是連排式集合住宅,可容五家驗貨員家庭生活,故名[6]。又因住宅內海關官員一律身著白色制服,俗稱「白鼠樓」[1]:144。建築坐北朝南,成東西向矩形,三側均設外廊[6]:230
會審公堂舊址
共2座
20世紀30年代起租用 筆山路1號、3號

24°26′50.957″N 118°3′41.018″E / 24.44748806°N 118.06139389°E / 24.44748806; 118.06139389 (會審公堂舊址)

  會審公堂是鼓浪嶼當時的司法機構,裁決中外糾紛案件,行使租界司法權。20世紀30年代起該機構租用黃仲涵花園住宅辦公,即為現位於的筆山路建築。院內兩座建築基本對稱,形式簡潔,立面圓平組合,較和諧[1]:42
救世醫院舊址
共4座
1898年 鼓新路68號

24°27′13.838″N 118°3′44.359″E / 24.45384389°N 118.06232194°E / 24.45384389; 118.06232194 (救世醫院舊址)

  由美國歸正教會牧師郁約翰創立,1898年遷移至燕尾山河仔下該址。初建時有兩座樓房,呈「L」形,為殖民地外廊式建築風格,也受到古典復興建築潮流的影響,正中設三角形山牆。東北側山坡上間有護士學校校舍,為三層磚混建築。後在建築群西翼擴建,與東翼對稱。院內還有一小禮拜堂[6]:100-104
博愛醫院舊址 1934年 鹿礁路1號

24°26′51.554″N 118°4′9.833″E / 24.44765389°N 118.06939806°E / 24.44765389; 118.06939806 (博愛醫院舊址)

  1918年日本以「台灣總督府衛生課善鄰會」之名以在鼓浪嶼創辦博愛醫院,附設四年制醫學專科學校。建築坐東南朝西北,雙層平頂磚混建築[1]:146,外立面以黃色塗料外牆與釉面磚作為主要原料,是日本流行的早期現代建築形式,具表現主義特徵[6]:107 109
毓德女學堂舊址 1884年 田尾路14號

24°26′33.439″N 118°4′0.505″E / 24.44262194°N 118.06680694°E / 24.44262194; 118.06680694 (毓德女學堂舊址)

1847年美國歸正教會在廈門創辦女學堂,1880年遷至此地。建築坐北朝南,雙層磚木結構,立面以清水紅磚密縫砌作,外設走廊,造型簡潔,色調溫和[1]:145,是典型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築[6]:92
萬國俱樂部 20世紀20年代初 田尾路8號

24°26′31.160″N 118°4′2.762″E / 24.44198889°N 118.06743389°E / 24.44198889; 118.06743389 (萬國俱樂部)

萬國俱樂部是專供領事館官員和其他機構高級官員娛樂的建築,坐東北朝西南,磚石結構,共四層[1]:144,建築平面上呈一字形,立面設計樸實,是具有一定現代特徵的殖民地外廊式建築[6]:114
海天堂構
共3座
1920年-1930年 福建路34號、38號、40號

24°26′44.488″N 118°4′4.868″E / 24.44569111°N 118.06801889°E / 24.44569111; 118.06801889 (海天堂構)

  菲律賓華僑黃秀烺、黃念憶建造。基址中軸線北端設門樓,門樓內庭院約700平方米。主樓居南,重檐歇山四角攢尖琉璃頂,清水紅磚外牆,正中作凸出的寬迴廊[1]:151-152,是鼓浪嶼中西合璧的代表性建築,整體為廈門裝飾風格。附屬建築普遍採用古希臘柱式,裝飾以西方風格為主[6]:207 209
黃榮遠堂 1920年 福建路32號

24°26′45.182″N 118°4′5.873″E / 24.44588389°N 118.06829806°E / 24.44588389; 118.06829806 (黃榮遠堂)

1930年轉手至黃仲訓家族,闢為房地產公司。別墅由主樓、副樓及花園組成,主樓坐北朝南偏東,四層,平頂磚混建築[1]:150,風格受曾在東南亞殖民建築中流行的帕拉迪奧建築風格影響,正立面柱廊,由四根仿塔司干柱式支撐[6]:196

第八批

共計16處文物保護單位,16座建築[8]

名稱 年代 地址 圖片 說明
鼓浪嶼英國領事公館舊址 1878年以前 漳州路5號

24°26′31.333″N 118°4′7.965″E / 24.44203694°N 118.06887917°E / 24.44203694; 118.06887917 (鼓浪嶼英國領事公館舊址)

1878年,英國領事機構升級至「領事館級」,時任領事翟理斯購入此建築,經過多次改建。現為單層殖民地外廊式建築,平面近似成不對稱的「L」型,立面簡潔,西南側為柱廊,內部布局有廳堂、臥室、廚衛[6]:146
鼓浪嶼自來水公司舊址 1927年 漳州路24號

24°26′33.755″N 118°4′6.108″E / 24.44270972°N 118.06836333°E / 24.44270972; 118.06836333 (鼓浪嶼自來水公司舊址)

鼓浪嶼的居民在自來水引入前只可引用井水、泉水或「船仔水」,淡水緊缺。1920年,鼓浪嶼眾華僑富商籌辦廈門自來水公司,於1927年建成中國東南沿海最早投入使用的自來水供水系統,每日使用船隻將用水運送至鼓浪嶼,用電機抽入此處的水池,再通過管道輸水至全島各處。現在供水設施仍存一座蓄水池及水泵房,以及管理用房。供水設備來自德國西門子公司[6]:124-127
廈門海關通訊塔舊址 1933年-1935年 鼓新路60號之一   共兩座鐵塔,是廈門海關建造的無線電通訊聯絡設施,由廈海關海務處設計,英國多曼朗公司英語Dorman Long提供鋼鐵材料,採用當時世界先進的電子管無線電波技術。附設管理用房,單層,牆基使用同時代鼓浪嶼罕有的混凝土基礎做法,可有效地起到防潮作用[6]:130 132
協和禮拜堂 1863年 福建路60號

24°26′48.13976″N 118°4′3.04219″E / 24.4467054889°N 118.0675117194°E / 24.4467054889; 118.0675117194 (鼓浪嶼協和禮拜堂)

  是鼓浪嶼上最早的教堂,1863年由基督教英國倫敦差會、英國長老會、美國歸正教會共同建造,1911年翻建。教堂處鹿礁頂一高地上,坐西南朝東北,單層磚木建築,大門前由四根塔斯乾式柱支撐檐頂形成柱廊[6]:76
燕尾山午炮台遺址 19世紀末 鼓浪嶼島東北端

24°27′17.346″N 118°3′39.684″E / 24.45481833°N 118.06102333°E / 24.45481833; 118.06102333 (燕尾山午炮台遺址)

19世紀後期,廈門海關理船廳在燕尾山坡頂設置一門「霧炮」,旨在於大霧天航標設施失靈的情況下引領船隻行駛。然廈門霧天不多見,所以該炮台又擔負提示海關職員及鼓浪嶼居民校準鐘錶時間的功能。每周六正午12時鳴炮兩響,同時鹿耳礁的天主堂亦敲鐘十二下[6]:134
聖教書局舊址 1932年 福建路43號

24°26′46.41868″N 118°3′59.93082″E / 24.4462274111°N 118.0666474500°E / 24.4462274111; 118.0666474500 (閩南聖教書局舊址)

基督教倫敦公會教士施約翰夫婦於1844年來鼓浪嶼傳教,組織「英國聖書公會」,後來歸「三公會」管理,這是閩南聖教書局的前身[9]。1815年,美國傳教士馬禮遜在馬六甲的英華書院開始研究並在當地閩南華僑中推行白話字。1850年,美國傳教士打馬字在鼓浪嶼向教徒推廣白話字,用以教學《聖經》等作品。1908年聖教書局開辦,1932年搬到現址。建築三層,外牆為清水紅磚牆,造型簡約[6]:98
和記洋行倉庫遺址 1845年 三明路1號

24°27′2.948″N 118°3′51.602″E / 24.45081889°N 118.06433389°E / 24.45081889; 118.06433389 (鼓浪嶼和記洋行倉庫遺址)

  和記洋行由英國商人創辦,參與掠賣「豬仔」華工,本質上是奴隸貿易。1845年,洋行在三明路與福州路路口一帶修建六間棧房,用於堆放貨物與關押華工。華工在此等待交易運往國外。20世紀90年代初尚存一間棧房,紅磚牆,花崗岩條窗,後被徹底拆除,今遺址僅存花崗岩條石殘牆,平面呈長方形[6]:54 56
鼓浪嶼電話公司舊址 約1923年 龍頭路102號

24°26′50.028″N 118°4′0.851″E / 24.44723000°N 118.06690306°E / 24.44723000; 118.06690306 (鼓浪嶼電話公司舊址)

  與中南銀行舊址相鄰,同樣為印尼華僑糖商黃奕住創辦。1923年黃奕住收購鼓浪嶼原有的兩家電話公司,在龍頭路設「商辦廈門電話股份有限公司」鼓浪嶼接線站,內置美國電話設備。建築為磚混結構,造型簡樸,三層[6]:128
滙豐銀行職員公寓舊址 1920年 鼓新路59號

24°27′2.639″N 118°3′41.558″E / 24.45073306°N 118.06154389°E / 24.45073306; 118.06154389 (鼓浪嶼滙豐銀行職員公寓舊址)

  二層磚混結構建築,坐東北朝西南,是受早期現代建築風格影響的外廊式建築,建築立面豐富,外牆採用清水紅磚牆英式砌法,磚色深淺結合[6]:232
中南銀行舊址 約1934年 龍頭路100號

24°26′50.568″N 118°4′1.798″E / 24.44738000°N 118.06716611°E / 24.44738000; 118.06716611 (鼓浪嶼中南銀行舊址)

  中南銀行由黃奕住等人共同創立,1921年7月正式在上海開張,總行位於上海市漢口路110號的中南大樓。建築為磚混結構的西式風格建築,緊鄰鼓浪嶼電話公司[6]:66
黃賜敏別墅 1922年 泉州路99號

24°26′48.289″N 118°3′46.483″E / 24.44674694°N 118.06291194°E / 24.44674694; 118.06291194 (鼓浪嶼黃賜敏別墅)

  因其頂部穹頂造型狀如金瓜,被稱為「金瓜樓」,象徵子孫興旺。是旅費華僑黃賜敏所購宅邸,坐東南朝西北,外牆採用清水紅磚[1]:148,立面是典型的廈門裝飾風格[6]:184
黃家花園 1923年 晃岩路27號、29號、31號

24°26′38.440″N 118°3′51.912″E / 24.44401111°N 118.06442000°E / 24.44401111; 118.06442000 (鼓浪嶼黃家花園)

由南洋華僑黃奕住建於1923年,是花園式別墅,呈中軸對稱布局,由北、中、南三座二層半西式別墅組成。主樓位居正中,以多面坡折紅瓦頂,山花雕飾強調主樓地位[1]:149,建築體現了裝飾藝術風格與南洋風格相結合的特徵[6]:214
廖家別墅 19世紀末20世紀初 漳州路44號

24°26′41.417″N 118°3′58.882″E / 24.44483806°N 118.06635611°E / 24.44483806; 118.06635611 (鼓浪嶼廖家別墅)

為廈門豫豐錢莊老闆廖悅發宅,著名文學家林語堂曾在此居住。1919年,林語堂與鼓浪嶼廖家次女廖翠鳳結婚。建築坐北朝南,磚石結構,正立面上下為柱廊,線腳裝飾樸素[1]:154,主入口設寬大的大台階,是殖民地外廊式住宅[6]:164-165
春草堂 1933年 筆山路17號

24°26′55.493″N 118°3′39.492″E / 24.44874806°N 118.06097000°E / 24.44874806; 118.06097000 (鼓浪嶼春草堂)

由許春草設計,樓坐西北朝東南,磚混建築,正立面上下設平梁挑檐長柱廊,置琉璃瓶欄杆,整體外觀顯示出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1]:155-156
洋人球埔舊址 19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 晃岩路30號對面

24°26′41.532″N 118°3′55.040″E / 24.44487000°N 118.06528889°E / 24.44487000; 118.06528889 (鼓浪嶼洋人球埔舊址)

閩南語中,球埔即球場。此地最早是鴉片戰爭期間英軍開闢的軍用操場,19世紀中後期逐漸成為外國人體育活動之處,至今仍在使用。近代體育傳入鼓浪嶼後,在教會學校中推廣[6]:120
工部局遺址 約1880年 鼓新路40號

24°27′1.865″N 118°3′50.404″E / 24.45051806°N 118.06400111°E / 24.45051806; 118.06400111 (鼓浪嶼工部局遺址)

  1903年1月,鼓浪嶼工部局設立,租用鼓新路40號的一幢英式樓房辦公。該樓房大約建於1880年前後,坐西北朝東南,單層殖民地外廊建築,附有半地下隔潮層。2007年該建築倒塌,此地成為遺址[6]:38-40

保護

該建築群保護級別、保護對象經過數十年的不斷調整。2005年,鼓浪嶼上的10處13座「鼓浪嶼近代建築」被列為福建省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4]:13。2006年,該批1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升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此後,國務院相繼於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築群(擴展項目)」[11]及2019年公布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鼓浪嶼近代建築群增補點」[12],作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補充,三批共36處文物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7月8日,在波蘭克拉科夫舉行的第41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鼓浪嶼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2017年12月,鼓浪嶼近現代建築群被評為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13]

2000年,廈門市人民政府出台《廈門市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4]。截至2020年公布鼓浪嶼第三批歷史風貌建築,鼓浪嶼已認定的歷史風貌建築增加至439棟[14]。鼓浪嶼申遺成功兩周年後,廈門市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加大對鼓浪嶼核心遺產點的保護力度[15]。申遺前後,建築群中的多處文物得到修繕與活化利用。如2022年2月,鼓浪嶼管委會成立美國領事館舊址保護修繕工作專班,著手於重現建築原有風貌[16]。2024年2月,歷經兩年多修繕改造工程的八卦樓正式重新開放,展區規模增加,展覽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樣[17]

價值

鼓浪嶼在近代發展中,西方的外來建築風格傳入本島,並與原有的閩南地區傳統建築元素相結合,完成了外來建築風格的本地化,誕生出獨特的「廈門裝飾風格」。這種建築風格還以鼓浪嶼為中心,向閩南其他地區輻射[7]。建築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鼓浪嶼島上的近代建築反應其在近代化中多元文化的碰撞與發展。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突出的普世價值」在於「通過原住民、外來各國僑民和歸國華僑的共同營建,鼓浪嶼營造為具有獨特文化多樣性及現代生活品質的國際社區,體現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的人居生活觀念」,「這不但使鼓浪嶼成為全球化早期階段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互鑒的典範,也為當今世界不同文化間價值觀的相互理解與共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18][19]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羅才福 何丙仲 陳志銘. 厦门文物志. 文物出版社. 2003. ISBN 7-5010-1460-4. 
  2. ^ 錢毅. 19世纪中叶以前鼓浪屿初期开发及原生聚落与传统建筑的发展. 鼓浪嶼研究. 2020-08-31, (02) –透過中國知網. 
  3. ^ 3.0 3.1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www.ncha.gov.cn. [2022-05-28]. 
  4. ^ 4.0 4.1 4.2 4.3 林丹婭. 鼓浪屿建筑.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5-10. ISBN 978-7-5615-5540-8. 
  5. ^ 福建省人民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的通知》(闽政文〔2018〕218号). 維基文庫. 2018-09-07 (中文).  [  掃描件]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靳維柏. 鼓浪屿文化遗产核心要素. 廈門大學出版社. 2017-06. ISBN 978-7-5615-6573-5. 
  7. ^ 7.0 7.1 鄭源禹. 鼓浪屿近代“厦门折衷式”建筑立面研究 (碩士論文). 華僑大學. 2023-03. doi:10.27155/d.cnki.ghqiu.2022.000635. 
  8. ^ 8.0 8.1 8.2 厦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 wlj.xm.gov.cn. [2022-05-01]. 
  9. ^ 闽南圣教书局旧址_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 www.glysyw.com. [2022-05-01]. 
  10. ^ 國家文物局 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第Ⅴ卷. 文物出版社. 2008: 409–413. ISBN 978-7-5010-2446-9. 
  11. ^ 鼓浪屿新增17幢"国保"建筑 均为申遗核心要素点. 台海網. 2013-05-28. 
  12.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9-10-07. 
  13. ^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发布. [2022-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中文(中國大陸)). 
  14. ^ 厦门网: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再添新成员,第三批新认定48栋 -厦门市鼓浪屿. gly.xm.gov.cn. [2022-05-28]. 
  15. ^ 厦门:呵护历史文脉 增进民生福祉 - 时政 - 东南网厦门频道. xm.fjsen.com. [2024-08-01]. 
  16. ^ 重现历史风貌 鼓浪屿美国领事馆旧址修缮完成. share.fjdaily.com. [2024-08-02] (英語). 
  17. ^ 鼓浪屿八卦楼重新开放_ 图片信息_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fj.gov.cn. [2024-08-02]. 
  18. ^ Centre, UNESCO World Heritage. Kulangsu, a Historic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 [2024-08-02] (英語). 
  19. ^ 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 (編). 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网中文版 保护研究/价值声明. 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網. [2024-08-0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