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十二钱

皇朝十二钱(日语:皇朝十二銭こうちょうじゅうにせん)是日本于和铜元年(708年)至应和三年(963年)间铸造的12种铜钱的总称。又称本朝十二钱(ほんちょうじゅうにせん)、皇朝十二文钱(こうちょうじゅうにもんせん)。此外,避免使用“皇朝”一词的研究者亦称之为“古代钱货[1]

皇朝十二銭及相关钱币(开基胜宝为模造)

发行

皇朝十二钱全部为方孔圆钱形制。货币价值根据律令政府的规定,每一枚均相当于一文[2] 。铸造皇朝十二钱发行最初乃是模仿唐朝发行本国货币,整备货币制度,并用于支付迁都平城京的巨额花费,但之后也具有政治意义,例如万年通宝为藤原仲麻吕为夸示其统治而铸造,5年后孝谦天皇平定藤原仲麻吕之乱,发行神功开宝,宣示其正统性。万年通宝发行之后订下新钱1枚与旧钱10枚等值的惯例,但其实新钱大小、品质均不如旧钱。

皇朝十二钱一览
图片 名称 铸造年份
  和同开珎 708年
和铜元年)
  万年通宝 760年
天平宝字4年)
  神功开宝 765年
天平神护元年)
  隆平永宝 796年
延历15年)
  富寿神宝 818年
弘仁9年)
  承和昌宝 835年
承和2年)
  长年大宝 848年
嘉祥元年)
  饶益神宝 859年
贞观元年)
  贞观永宝 870年
(贞観12年)
  寛平大宝 890年
宽平2年)
  延喜通宝 907年
延喜7年)
  乾元大宝
(乹元大宝)
958年
天德2年)

停止使用

皇朝十二钱在10世纪之后不再铸造,主要原因包括:

  • 劣币驱逐良币。
  • 炼铜技术不佳,货币品质逐渐降低。
  • 管理者没有现代经济学知识,导致货币通货膨胀。
  • 社会发展尚未进入商品经济阶段,对货币需求不大。

以上因素导致皇朝十二钱使用率不高,以及民间失去对皇朝十二钱的信心。11世纪之后,日本国内贸易大多回归到以实物作为通货,货币则使用中国商人输入的宋元、明货币,直到1608年江户幕府铸造庆长通宝日本才恢复铸造本国货币。

参考文献

  1. ^ 栄原永远男 ‘日本古代銭货研究’凡例 清文堂、2011年
  2. ^ 今村启尔 ‘富本銭と谜の银銭’ 小学馆、2001年